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浪漫的体质》第一场戏,我就知道我只能举手投降,乖乖追剧了。

三个女人,一个男人,懒散地瘫在沙发上吃零食、看“我爱你来你爱我”那种剧。样子非常像废物的我和我的废物室友,散发着一种看似很空虚的气质,其实是不幸天生一副就算再努力,也看起来在状况外的废物神情。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也就是没我那么披头散发,但宅丧气相似

电视里扯着你侬我侬台词的男女,是[极限职业]里那对炸炸鸡炸出爱情的不靠谱刑警,好像又演了个看起来就不太靠谱的爱情剧。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两位是友情出演,因为这部剧的编剧和导演,和[极限职业]的编剧、导演,一样都是李炳宪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极限职业]里,两位就曾在危急关头,突然放弃抵抗危机,转而热吻(摇头.jpg)

C位女子真珠正好是个编剧,看到这肉麻的台词,就忍不住职业病发作,对着剧里两人的“我爱你”进行深刻反思:

“说了‘我爱你’,就是美满结局吗?换个角度想想,说‘分手吧’,以后就不用再见面了,往后会觉得幸好这么快就分手了,也很美满啊。”

姐妹寒珠也就是懒懒地搭腔:反正是电视剧嘛,以“我爱你”做结尾,也还蛮不错的嘛。

【反正我也就看个乐呵嘛,管你爱谁又要和谁分手。

真珠也就很随意地回答,也好啊,“我爱你”这么好,那就一次性把“我爱你”说完吧。

接下来的一幕鬼斧神工:包括这几个主角在内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一张张脸,直直地望向镜头,无感情地朗诵:“撒-朗-嘿-哟。”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往后看才发现,都还是没出场的角色们,提前亮相并打破第四面墙,对着观众说我爱你

一连串根本不认识的大脸盘子,突然紧紧盯着你,说我爱你,令人顿时想回嘴:“卧槽你谁?”

仿佛整部剧的“爱”,都已经在全剧开场的五分钟内说完了。

这感觉荡气回肠:

以后再也没有“我爱你”了。

以后再也没有爱了。

没有人爱你。

只有人要跟你分手。

想到这之后在整部剧里,你可能只能看到酣畅淋漓的分手桥段,想想之后就能看足端起水杯泼渣男渣女一脸水的镜头,激动到搓手手呢。

按照这一段的原则,搞不好全剧终的那句台词,正好就是“分手吧”。

太真实了。完全脱离俗套,拒绝鸡汤,勇敢承担作为成年人的风险,丧得让我充满了面对生活和再写一篇推送的勇气。我知道我要活下去,只能追完这部剧了。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越往下看,越确定,《浪漫的体质》充满了这样,令人通体舒畅的丧,看完比清掉宿便或写完一篇稿子还解压排毒。

人设就真实到舒畅。

女主角之一真珠,梦想是当走花路的大编剧。但实际上呢?

她拖拖拉拉又藕断丝连的恋爱,终于下决心结束了,但说分手的是自己,怎么感觉快要死掉的,还是自己呢。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工作上,歪打正着进了名编剧的工作室当助理,但这个名编剧就像你的老板,觉得你就算连续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也还是在偷懒占她便宜。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名编剧觉得,助理们根本不是劳动者,只是“个体经营者”,“越来越接近梦想就是赚啊”

很穷很社畜。就像黄晓明一样真实地教育我,我觉得没有用,老板觉得才有用。

女主角之二寒珠,著名校花,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偏偏遇上了一个令人好奇的男人,她随口一句“喜欢搞笑的男生”,他转身就零基础去参加搞笑剧团。这也过分会撩了叭。

被撩到的姐妹们,睁开你们的双眼:寒珠意外怀孕,与他结婚生子后一年后便离婚了,他提的,因为他“想要变得幸福”。寒珠愣愣地问,那我的幸福呢?对方一脸迷茫:“寒珠啊,你的幸福,为什么要来问我呢?”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虽然他很渣,但是像《回家的诱惑》里世贤一样,渣得好清醒好有道理,我需要这种渣男的毒打。

女主角之三恩静,你最欣赏的那种独立女性,遭遇上司性骚扰,提溜着棒子就要揍他;辞职单干就去拍自己最想拍的纪录片,再难搞的采访对象也没气馁过。按鸡汤的套路,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收获幸福的吧?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扛得起大棒的女人一定扛得起票房

对,成功了,票房大卖,成了亿万富翁,还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爱情。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大佬!精英!范儿!又令我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猪之间的差距还大

爱的男人绝症死了。啊什么名啊利啊,只让人更空虚而已。恩静眼前总会出现他,还同空气中的他对话。就这样,外人看起来,她平时还挺正常,可自言自语起来,痴痴傻傻的跟《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可云似的。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从人设上,就这么戳穿了残酷的现实丧的本质:

你为工作的努力,老板看不见的(或者看见了也觉得不够努力);

你觉得爱情是归宿,但渣男(或渣女)觉得你何去何从,关我屁事呢,别窝在我这里下蛋;

就算你得到了真爱,你爱的人也会死的,就算你发了财,也会觉得钱没什么用,还会害你有钱买更多好吃的,长更多的肉。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更惨的是,又穷又长胖,无法面对体重秤

真珠写的剧本,名字叫《30岁了会好起来的》,但是你看《浪漫的体质》,怎么看怎么像《30岁了一切还是依然的丧呢》。

它的丧,又不光来自于真实,又是因为有一点点脱离真实,把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真心话讲出来。

这部剧的丧,是一种“超真实”。

幸福生活的模板是,按时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收入稳定,家庭稳定,名曰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我们被逼着这样生活,不管你想不想,如果不这样,就会遭遇别人同情的目光,让人像吃到蟑螂一样不爽,又不能说。说了没人信,反而更加同情你“口是心非”。

但《浪漫的体质》竟然把我们脑中想的大实话都说出来了。

面对爱情,超真实。

开篇的“分手了也很好”理论。对啊,成年人不一定那么需要恋爱啊。“我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还不够真实。更真实的是,别给我很多很多的爱,也不一定要给我很多很多的钱,只要能给我留半晌清静,别来烦我,就谢天谢地。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你的幸福为什么要来问我呢?”没有人可以救你,爱情也不能,能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面对工作,也超真实。

比如那些好为人师的老板。真珠的作家老板,就表示我以前都是认真听作家说话,绝不插嘴,吸取的东西,都成了身上的血和肉。

真珠却嘀咕道:“我定时去献血,也想减减肥。”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以“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开头的话,一般没有值得聆听的教诲,只有摆出的老资格

天呐有谁在监控我脑子里的弹幕?谁要稀罕老板给的血和肉啊。

后来的一幕更绝。作家带着真珠去见导演,导演却拒接作家的剧本,说话也傲慢不逊。作家一怒之下,决定摆老资格,像你气急败坏的老板一样,她决定“作为前辈给你一个劝告”。

恶心人的话还没出口,只见对面的导演开始耍赖,捂着耳朵吐着舌头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劝告”。

此刻你就同真珠一样,心悦诚服地觉得导演真是偶像啊,把你这些年吞下去却消化不了的狗屁忠告,全当场呕出来了。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偶像!

当然一切也有代价,当被作家开除,真珠也耍赖,躺在地上说什么“除非你从我身上踩过去”。

然后作家真的从她身上踩过去了。

成年人的代价,真不是一句“骗你就是小狗”就可以带过去的啊。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按这个逻辑,把“骗你是小狗”挂在嘴边的我,可能会真的变成狗子

面对自己,也那么超真实。

真珠和男友分手后,街边的奢侈品包包突然开口对她说话,这该死的消费主义产物,说得天花乱坠:爱情不值得啊,爱情是大骗子啊,只有我才是真实的,拥有我吧。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爱情是看不见的虚幻之物,我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拥有我吧

不得了了,我也有点信了它的邪。

那还说啥啊,想买就买啊,真珠偷妹妹的存钱罐,也要把包买下来。

虽然平日里觉得买买买有点Low,但这一系列操作,有点过分忠于自己的感受了吧。

真珠被开除了,就回家去跟麻麻“撒娇”:妈你干嘛要生我?

妈也不甘示弱:那你干嘛要出生?

——我出生是因为妈妈生了我。

——那我生你是因为你要出来。

——那既然都要生我了干嘛不把我生得好一点?

——那既然你都要出来了怎么不准备好一点再出来?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说得对!千错万错都是我自己的错!太解压了!

这嘴炮打得人神清气爽。谁没有过嚷嚷着啊啊啊啊我为什么要出生啊我妈为什么不打招呼就生下我啊我为什么没有投胎在皇室家庭啊。

来吧朋友们,真实情况是,你干嘛不做好功课再投胎啊,不要再为你的投胎失败找借口了loser!

朋友们,让我们承认吧,大家都是成熟的大人了,不要相信什么鸡汤或童话了,丧才是宇宙间的唯一真理。没什么“全世界都来帮忙”,全世界不给你添乱都够谢天谢地了,能为你负全责的,只有你自己。

《浪漫的体质》的编剧兼导演李炳宪,[阳光姐妹淘](豆瓣8.8,位列Top250)的联合编剧,今年初,在韩国大爆,观影人次超千万的[极限职业],也是由他编剧并导演。[极限职业]是韩国第18部观影人次超千万的电影,也是继[7号房的礼物]之后,第二部达到这个纪录的喜剧片。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阳光姐妹淘]超高口碑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极限职业](又名[鸡不可失])最终占据韩国影史观影人次第二位

回头看李炳宪这两部爆款电影,不难发现,这种有点脱离现实的超真实,这种令人通体舒畅的丧感,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

[阳光姐妹淘]里,朋友们就和大部分发小一样,记不清来由的,就失散了。

等再相见的时候,最有钱的那个会得绝症,想做韩国小姐的会成为坐台小姐,想做作家的要坐在家里受婆婆的气。跟《浪漫的体质》的命运走向,不谋而合。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虽然际遇漂流,但她们跳完了少年时期没有跳完的那支舞

[极限职业]里,刑警小分队希望通过卧底炸鸡店,抓到毒贩。

结果呢,毒贩当然是抓不到的,炸鸡店倒开得大红大紫,挣到了一大笔钱。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惊,堂堂惨变人形立牌

他的故事里,命运总是南辕北辙,

让人啼笑皆非。你想来什么,就偏偏不来什么;你想要的就算来了,也会很快失去。

现实生活也就是这样的,活着活着,莫名其妙的,就劈叉了。

丧的本质就是,世界不会按你想象的运转,这很唯物。

但是他故事的结局,虽然一切没有像主角梦想中的一样发展,人也还是丧丧地活着。

但这么丧丧地活着,好像也蛮好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能收获意料之外的感动。

我越来越爱看丧剧丧片,越丧越治愈。

看到鸡汤片我就烦心,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套路,更因为它们好像在向我宣传某种教义,许诺我如果怎么怎么做,明天就一定会好的。

但是如果明天不会好呢?如果我只是为了明天会更好的许诺而活着,那么一切没有变好的话,又要怎么活下去呢?

生活又不是理想环境下的定量实验,控制变量就能保证达到某种实验结果。

不然怎么解释,世界上还有墨菲定律这种东西呢?

所谓“只要有变坏的可能,那它迟早会发生”。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丧片则告诉我,屁嘞,你以为你少看一部没营养的剧,就能修炼成莎士比亚吗?醒醒吧。但是如果你不是莎士比亚就不活了吗?

欸?好像也不是啊。

即使得到最坏的结局,我也不后悔活过这一回啊。即使没有那些甜美的梦境,那看起来很好吃的大饼,我还是会努力葛优瘫着。

这不就是苟且偷生而能把苟且写成诗的怂蛋人类嘛(如无雷同,特指我)。

我真需要这种抽打啊。

丧,其实是一种英雄主义。它告诉你生活不会变好,十分耕耘,也没准只有一分收获。

作为成年人,该承担一些变坏的风险,努力不是因为前方有成功相诱惑,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就算失败,我也还是要去做。

就像第一集片头他们正在看的那部剧的片名:《即使你的人生是乌云我也爱你》。可以送给丧丧的自己。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而且它总还是给你一点点甜头,让人心情熨帖。

我活着,好像不是因为鸡汤许诺给我的明天,就只是因为,家里还有一包很好吃的火鸡面,我得回去下面,再打两个水煎蛋。

《浪漫的体质》第一集结尾,真珠突然发话,像是有了人生领悟:

那样不也很好么?不要回首过去,不要担忧未来,我们就集中于现在的危机吧。

当被问到是什么样的危机呢?真珠答:“我想吃泡面。”

想吃泡面而吃不到,就是眼下最大的危机了。那么就去下面,就去大晚上吃一碗肥美的泡面,明天又是一个可爱的大胖丫头。

真珠说,这个程度的危机,输多少次都无所谓,想拥有这样幸福的人生。

理想的情况是,快乐和痛苦,都小小的。

我也很想活在李炳宪的剧里,命运也许神神叨叨,偏执狂般地非要让墨菲定律成真,你不想来什么,它就偏要来什么。

但是我总会发现,虽然一切想得到的,都不会实现,但丧里丧气的命运,总会塞给我另一些东西啊。那些东西里,还有几件还蛮好的,比如泡面。

有人非要来灌鸡汤,强行宣传人生道理教我做人的时候,我至少还可以我不听我不听啊。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再来一遍,神清气爽

别听他们的,按你想要的方式活着,就算失败。

能达到这种治愈程度的剧,请给我来一打。

别怕,等到了30岁,一切都会变得更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