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五十万在北京算有钱人吗?

艾小城


01

寒假实习结束,几个好朋友坐在一块聊起了这样一件事:

身处北京,一位在世界500强企业实习的朋友觉得住宿费用太贵,便和一位30岁左右的80后一起合租了房子。

在交谈中,他了解到这位80后是某知名企业的部门主管,年薪50、60万,还是北京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跟我的朋友一样,他是一个来北京上学打拼的小镇青年。

一次他们出去喝酒,我的朋友非常喜欢聊关于工作、人生设计这些话题,出于崇拜,朋友很想从这位长辈身上吸取经验教训,让他指点迷津。

然而三杯酒下肚,这位长辈却向朋友发起牢骚来。

“你说,这人与人之间怎么这么不公平呢?我也算是佼佼者了吧,在高考时从千万人中冲出来,也进了不错的企业,熬了7、8年坐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但你看看我现在,还在租房子,还没有女朋友,每天过得还是这么拮据,你说,我还有哪里做的不好,我还不够拼命努力吗?”

他叹了口气,吹了一瓶,又继续说道:“学习成绩没我好的高中同学,依仗着父辈的资源,现在已经在北京买房了,一个月出国旅游一次,身边的追求者排成队,他做了什么,他只不过是出生好罢了!”

“而我现在呢,一年看着有50、60万进账,但这前提是建立在我不能生病、不停加班的基础上。我的业余生活也不敢去进行一些消费性的活动,不是不想,是太花钱,毕竟现在没钱没房没女朋友,只敢存着些钱,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

听完朋友讲的这个故事后,我们一群人沉默不语。跟那位长辈相比,我们学历不如他,能力不如他,发展的最好,至多在将来跟他保持相同的水平,我们似乎已经预见到了30岁时的生活。

02

为了一次课程作业,曾经去了一家楼盘调查房型房价。一直想不明白高档的住宅区到底跟普通房子有什么区别,是不是真的像马化腾说的那样:“我们只是普通家庭,只是房子比别人大了一点而已。”

到实地考察一看,才发现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有钱人的生活和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我们先是到了一个140平600万的房型里面,里面也不算太宽敞,跟家里的感觉和设计风格没什么大的区别。

接着我们来到了300平1800万的一个房型里,跟前一个相比多了个院子,里面有草坪,并且可以种花;

最后我们去看了几千万的豪华住宅,看完之后不得不说值这个价。房子总共有四层,低下二层是一个带有温泉的房间,地下一层是一个私人电影院,还有一个酒吧里的柜台,地上两层是极为开阔的屋子,房间数量多如牛毛。楼梯也是精细化装潢。

有钱人的房子就是一座城堡,然而幸运的人总是少数的,更多的是不那么幸运的人。

在实习坐班车的路上,总要到一个村子停下,时间一般是早上6点半,拖着惺忪的睡眼,总能看到一批如丧尸一样的人们从村子冒出来,上车嘟嘟囔囔个不停。

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那个村子下车打出租,出于好奇便进去逛了逛,里面有很多出租屋,生活条件跟乡下的农村差不多,然而,在这里租房子的人是已经在我所处公司有工作的人。

同处一座城,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贫富差距过大”这句话在我脑中忽然地明朗了起来。

03

不得不承认的是,北京的资源广,机会多,那么自然竞争压力就很大。但我们难免还是要问,到底哪些人才能在北京买的起房呢?

第一类人就是朋友口中的“富二代”,可以依仗着父辈的资源,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80后长辈前半生的任务;

第二类人是普通人家子弟中的精英,这里的精英并不指必须是名校毕业,而是有着异于常人的独特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极强,敢冒风险,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运营获得资源,从而在帝都站得住脚,有了稳定的生活;

第三类人就是北京的土著居民,他们有着先天的优势,不需要做些什么就可以拥有几百万的房屋产权。

第四类人就是权贵和明星,这个离我们太遥远,不作讨论。

第一类和第三类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第二类人的范畴。如果按照常规出牌,考名校,实习工作,成房奴,每天忙死忙活地工作,这样人生的趣味也剩不下多少了。

等于你这一生就为后代作铺垫了,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只剩下可怜巴巴的一丁点。

04

“在大学,没人会教你如何赚钱。”这是一位身居总裁位的老师告诉我的话。

在做好专业课的同时,我们需要自己学习赚钱的手段和本领。奖学金、兼职什么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像发传单、做家教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时下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做斜杠青年,意思是说身怀多技的新青年。就像《恋爱先生》中靳东饰演的程皓,白天做牙医,晚上做别人的恋爱顾问赚取外快。而他这个额外的技能都是在大学时期为了保护心爱的女孩顾瑶而研究发展出来的。

未来多数人都需斜杠,不妨从现在起,就去多做一些无用之功,钻研某种社会需要的学问,让自己精通到别人愿意付费的程度,在未来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渡过初期的财务危机。

05

钱同素质相比,显然是素质更加重要。然而财富资本,在当今这个社会上是如此的不容忽视。

如果你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给自己上一堂“财富课”。别到最后,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成了一个高素质的“穷人”。

那时候再后悔抱怨,就晚了。

想在北京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对于大多数拿工资的人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原因很简单,首都的商品房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一般打工白领阶层设计的,而是为那些大咖、官商、土著和少部分通过自己努力爬上来的外来者。

自己曾经站在北京的立交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渴望着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不止北京,包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对于在这些大城市拿薪水打工的人来说,城市只需要你奉献完你最有干劲的青春,继而作为礼物回馈给你一段回忆、一个吹牛的资本和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

然后用他商品房的价格告诉你:“留下还是离开,是你的自由。你来,我张开双手拥抱你,你走,我也笑着欢送你。”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来,也有大量的人离开。进来的人有很多比在家乡更加吃苦,我想支撑人们坚持下去的最主要原因,“北京”这两个字就是最好的答案。



京城小伙


哥们。你想多了。50万到手35万。平均一个月才3万块钱。我现在正常不紧不松的花销一个月也是2万块钱。给媳妇孩子大概也这些。所以我认为。50只是能满足一个家庭正常的比较宽松的花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