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纪事:走过吉林市文庙旧书市

或许源于中国古代使用文字只是少数人掌握的技能,且识字即可参与科举入仕谋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故而全社会对文字心存敬畏。文字常托纸张书籍存世,于是自古书籍就被敬称为颜如玉、黄金屋的载体。

吉林纪事:走过吉林市文庙旧书市

这种敬畏心在《二刻拍案惊奇》的开篇故事“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中就有典型体现:宋代中期的著名宰相王曾的父亲王兼特别爱惜字纸,见到有人遗弃,即便是粪秽中的,都会拾起来,洗净晒干,再焚烧掉,使字纸体面善终。因王兼积年累月坚持这么做,于是感动了孔圣人在天之灵,在王曾出生前,特地给王曾的母亲托梦,说自己感念王兼爱惜字纸的功德,特意请示玉帝,让自己的得意弟子曾参投胎,使王家能够富贵非常。孩子出生后,王兼就因梦给孩子取名王曾。后来王曾果然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宋代只有宋库、冯京、王曾三人做到),做了宋朝的高官。

吉林纪事:走过吉林市文庙旧书市

吉林市文庙广场,孔圣人为旧书市场站台

虽然书籍字纸在世俗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古时候书籍的传播却因种种原因,经历了漫长的抄录时代,直到印刷术出现后,街衢闹市才有了书店印社售卖各种书籍。不过在解放前,由于能够识字读书的人还是太少,书籍的刊印数量通常不大;乱世频频,书籍重物又难于保存;纸张由植物纤维制成,先天质脆易损易蛀且具有易燃性……一切客观不利使得书籍始终都算是一种比较稀缺的社会资源,遂使得那些破损脏污的旧书也极具价值——称珍者成为一些收藏爱好者猎集目标,常见者则成为买不起新书的爱书人求知之物。旧书市场便随着世人对书籍的各色需求日益增加而慢慢出现。

因地处偏远边塞,加之满清统治者对吉林地方“偃文黩武”的统治政策,吉林市的文化传播始终滞后于关内各地,旧书交易出现得也比较晚、比较零散。自晚清以来,在牛马行、东窑坑等旧物破烂儿市,偶尔会发现点缀摊点的普通旧书,而善本旧书则躲在一些古玩店铺中待售。据《吉林市文物、博物馆志》记载,吉林城以光绪年间在牛马行晋隆胡同成立的

一本斋为代表,宝丰成(位于牛马行头道胡同,成多禄题写匾额,后更名忠雅斋)、承天庆(河南街福源馆附近的)等古玩店铺里,多有经营书籍字画等古旧物拾。伪满时期出现的“洗桐山馆”等古玩店铺还经营小人书等旧书的租书生意,因伪满后期经济萧条,加之日伪当局的盘剥,这种租书生意一度成为不少古玩店铺勉强维持经营的救命稻草。

吉林纪事:走过吉林市文庙旧书市

南马路邮局旧影,取自《吉林市邮电志》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古玩书画倒买倒卖行为进行了管制,使得古玩店铺大批消失,旧书交易也随之局限在了各个破烂市场。而后几十年中,废旧物品皆由物资回收公司统一处置,民间纯粹的旧书交易几近消失。

改革开放后,在吉林市南马路邮局门前形成了自发的邮票交易市场,这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地,邮票以外的古钱、书籍摊位也出现在了这里。因市场西侧就是吉林医学院和市一高中(后来是吉林市九中),外文书店、重庆路书店也都在附近,使得南马路一带的文化氛围颇佳。特别是一些囊中羞涩的学生求知若渴,对价格相对便宜的旧书需求逐步增加,导致邮票市场中的旧书交易逐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兴的旧书交易市场。

吉林纪事:走过吉林市文庙旧书市

旧书交易市场最初是在邮局对过,市九中的东墙下人行道上。各种推车、铁架子、地摊罗列在路边,五颜六色的旧书陈列其上。不分男女老少,喜欢阅读的人们往复流连,寻找着能让自己眼前一亮的旧书。一旦发现目标,他们会马上驻足,拿起旧书阅读、查看、讨价还价。由于当时的新华书店还不像现在这样,允许顾客随意翻阅,因此也有许多购书人更钟意购买前可随意翻阅的旧书市场,更有一些人把这里当作一种特殊的图书馆,只要个人时间允许,无视风吹日晒,必定奔赴而来,站立阅读,探寻知识的宝库。

吉林纪事:走过吉林市文庙旧书市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解放路东拓施工的陆续展开,旧书市场北移到原杭州路北侧的空地上,旧书市场的规模也急速膨胀,最多时达到数十家。解放东路开始施工后,旧书市场被政府迁移到文庙西侧。期间,市场又曾短暂回归过九中东大墙下,进入新世纪后,再次迁回文庙西侧至今。

吉林纪事:走过吉林市文庙旧书市

文西胡同图书古玩交易市场

新世纪,互联网应用和普及力度不断增强,尤其近十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电子阅读设备对人们的阅读习惯更是产生了革命性影响——阅读纸质书籍的人被

技术分流。在网络购书越来越便捷,大型书店购书环境和经营手法不断改善的合力冲击下,文庙的旧书市场日渐冷清。几十家旧书经营者逐步减少到十余家——所幸见证吉林旧书市几十年变迁的孙老爷子的店铺还在安康胡同西侧伫立,吉林市本地史料最丰富的店铺老四书店一直在文西胡同北侧坚守,而我常光顾的郜哥书店也常能给我提供一些稀缺的书籍。经济发展和市民对传统文化兴趣的高涨,反倒让大量文玩店铺和摊位成为文庙旧书市的主角,使得今天的文庙市场已经很难再用旧书市场来定义了。

吉林纪事:走过吉林市文庙旧书市

吉林市NO.1书友会(公益性)阅读分享、图书流转活动现场

其实旧书交易并非没落。存量巨大的旧书,加之中国庞大的阅读市场,使得旧书传播有了新的方式。比如网上著名的孔夫子旧书网,旧书交易就一直兴旺。近年来,吉林市阅读纸质书籍的风气也略有回头之势,各种书友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吉林市出现。旧书除了拿到有形、无形的市场再售外,还出现了图书流转的新归宿。读书会上,喜欢阅读的人一方面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借机在书友中进行图书的无偿传递。毕竟无论知识传播的途径如何变革,传统纸质书籍更直观、方便回看和标注,以及其自身的收藏价值等固有的一些优势,并不会轻易被需求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