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著名作家蒋方舟

遇见“韩国最可能得诺奖的作家”金爱烂

今天虽然是跟金爱烂老师第一次见面,但其实我对她的阅读很早就开始了。我今天还特意找到这本《老爸,快跑》,是金爱烂老师的处女作。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韩国作家金爱烂

我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应该还在上大学或大学刚刚毕业,出版得很早,这本书没有任何宣传,封面也不美观,但是我当时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大概有一个腰封,上面说这是韩国最有可能得诺奖的80后的女作家。我当时抱着不相信的心态看了这部作品。但是看完之后,我觉得非常惊艳,尤其是这部小说集同名小说《老爸,快跑》,讲一个女孩子回忆自己的父亲是怎样一直逃离的,逃离生育、逃离生育之后的责任,逃离家庭等等。我看了之后被里面特别强大的那种生命力所震动。这是我觉得很多的天才型的作者,看他们处女作的时候,我觉得能从他们的处女作当中看到很强的愤懑,或者是很强的不满。这种不满可以说是一种怨恨,对于自己成长过程当中那些不被理解,那些委屈的怨恨。但是呢,随着她写着写着,你就会发现,其实她不断在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请求原谅的过程。我觉得在所有的这种天才型的作者的作品当中,其实都会看到这样的痕迹。她的处女作其实会看到一种特别大的疼痛,但是在后来她不断和这种疼痛进行和解。

所以我当时对这个小说集印象特别深刻。

另外我特别印象深刻,就是当时我看这本书的后记里面有一句话,就是作者说并不是以文学作为信仰,也不确定自己会一直写,但是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我觉得这些话特别触动我,我觉得作为一个特别年轻的作者能够从文学当中看到这种正直和闪耀的光芒,是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事。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你的夏天还好吗?》中文版

后来大概在去年的时候,我的朋友给我推荐《你的夏天还好吗?》这本书,看了之后我觉得非常厉害,也是作家朋友给我推荐,说没想到东亚80后能够写这么好,我看了之后立刻和我好多年前看的天才女作家联系起来,确实发现《你的夏天还好吗?》这本书更为成熟,表现的内容也更为复杂。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刻。这本书是薛舟老师翻译的,他在序里面写的一句话,就是作者结婚了,人生阶段发生了变化。我当时看了之后就想作者千万不要因为结婚而不写啊。所以今天特别开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后又看到作者出新的作品——《外面是夏天》。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第四十八届东仁文学奖获奖作品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累积五年的七段人生

《外面是夏天》中文版封面

这本书我也特别喜欢,在这本书当中能够看到作者有很大的成长,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题材上。这种成长很有意思,在第一本书,就是《老爸,快跑》当中能感受到这一个少女,她的蓬勃的生命力,对自己童年的怨恨和和解,看到的就是一个少女。《你的夏天还好吗?》会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她对于世界的思考和对于现状的描述。新的一本书看到的是更成熟的作者人生阅历丰富的痕迹。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在看金爱烂老师的小说,就像是看着你一个并不认识的朋友从少女变成了特别成熟的一个身份,更复杂的一个女性,看到作者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成长,从少女到成熟的女性,所以我觉得整个阅读的过程很让人愉悦。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韩国著名作家金爱烂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认为:

“金爱烂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女作家。”

如何书写东亚的焦虑

在最近一两年,我挺关注东亚的文学创作的。因为我觉得我把它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关照。比如包括中国港台文学,我也相对比较关注,因为所有的作家无论是任何国家的作家,其实都是反映现实的。包括中国的作家也是一样,我觉得中国的文学创作如果反映现实,其实是走到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的境地其实在于,上一代我们所熟悉的那些作家,其实他们大多都是写这种乡土,写这个乡村,写农村为主的。但到这代作家,到80后的作家,其实是缺乏乡村的记忆的。比如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我对于乡村没有记忆。

所以你会发现,对年轻一代的作者,怎样书写现实,怎样书写城市,变成了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你没有办法像上一代的作家借由他们的经验描写农村,都市是完全不同的情感关系和人际关系。

所以,我看到大部分中国的年轻的作者,他写的城市文学,其实他写的就是所谓的winner的生活,我们熟悉的都市生活都是城里人怎么洋气地生活,如果概括的话,就是创业的或者是纸醉金迷的,或者是在三里屯等等,它其实是大家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那种幻想。包括我们看到在大众媒体,我们的影视作品里其实也是,我们对于城市生活的想象其实都是非常时尚,穿得非常光鲜,即使主角是一个穷人,但是你看他住的地方都是豪华的不得了。所以我看到很多关于城市的书写其实是把城市生活过于美化,让它变得很不真实。

但是我会看到东亚的其他的作者,尤其是像金爱烂老师,她笔下的城市生活是很现实的生活,在《你的夏天还好吗?》里面,其实很多人物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物,拿着不高的薪水的30岁左右的大龄青年,包括在《外面是夏天》里面有一篇叫《对面》,这个主角也是一个本身收入不是很高,另外她的男朋友更没有收入的坚韧的女性,他们过的生活其实是相对挺悲惨的生活。悲惨其实不止是物质上,更多是心境上,因为是看不到尽头的生活。

文学作品里面,我们觉得可以为他人的生活流泪和哀叹,其实回看我们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是因为我们长期在大众作品里面看到对城市生活的美化,我们丧失了审视自己生活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为什么很多读者很喜欢金爱烂老师的作品,包括我也是,你在她的作品里面看到自己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你不忍心去看到的这种千疮百孔,你会看到被这样的作者非常不留情面地,非常残酷,但其实又是饱含温情地去指出来,去直视我们真实的生活,并不是这种出入于像SKP大厦这样高档的写字楼,而是充满了局促,充满了尴尬,充满了想离开。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回应刚刚金爱烂老师说的,很多人你看她的作品觉得是边缘人物,想一想我们何尝不是边缘人物当中的一个角色呢?其实她写的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自己吧,所以这个也是我看她的作品特别受震动的一点。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著名作家蒋方舟在发布会现场

现在我觉得所谓的焦虑的话题已经在社交网络上发酵得非常非常厉害了,就是我甚至觉得它是一个被过度发酵的话题。因为在社交网络上,焦虑是最容易引起所谓的10万+和点击率的话题。可以看到中产焦虑,90后掉头发的焦虑,这个东西被渲染得特别多了。但是在这之下其实有一种更为真实的焦虑,我觉得比较少被提到,但是我觉得所谓的小说家的一个能力,就是他能够看到还没有发生的现实,这个现实经常会让小说家吓个半死。对于我来说其实也是一样,我觉得有一种对现实的焦虑是很让我恐惧的,就是在高速增长之后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像金爱烂老师作品当中很多的小说的主角,其实他们是在一个所谓的阶层上升比较困难的处境当中,整个生活相对来说很平稳,但是这种平稳也看不到希望

我觉得以这样的社会关照来看中国的现状的话,其实会觉得我们已经高速发展了非常非常久,同时我会觉得我们是没有萧条的记忆的。这一点会让我觉得很惊悚,就在于像我成长的时代是中国加入了WTO,就是我们习惯了我们的生活一天过得比一天好,家庭收入一天比一天多,消费一天比一天增长,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一天比一天更有希望。尤其是最近一两年,你会看到这种所谓的一天过得比一天好的期望其实是变得有一点摇摇欲坠,这体现在两方面:

一个方面其实是这种技术所带来的。我身边经历的很多互联网的朋友,比如说80后从事互联网的,经历的就是一个在自己35岁、36岁的时候忽然被辞职,他可能被辞退的时候当时可能还拿着挺高的薪水,也是抱着薪水会一年比一年高的期待,贷款买了房子,结果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还在壮年,但是工作、职位已经不需要他了。这是一种我看到身边发生的一种很真实的恐怖。我一些朋友就发现,跟他们父辈的命运是重复的,比如我有来自东北的朋友,他们的父辈有三四十岁就下岗的经历。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张猛执导影片《钢的琴》剧照。文图无关

90后和00后,他们面对的未来很残酷,以及有很大的挑战,你要习惯于每天社交网络上渲染给你的欲望和消费是非常大的诱惑。这个诱惑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在70后、80后社交网络没有那么发达,没有受到消费主义如此大、如此鲜活的诱惑,你也没有点击一下立刻送到你身边的这种诱惑。另外在这个诱惑之下是真实的陷阱,就是你实际的物质不足以支撑你的欲望。所以在90后甚至00后,他们面临非常大的很真实的一个恐怖,就在于你要每天面对的欲望是不断的膨胀,但是你满足欲望的能力又是不断缩小。你该怎么去平衡这样的落差?这是一个我也没有想到解决方案的现实。

这是我看到的比较真实的焦虑,而不是社交网络上所谓渲染的那种中年危机,或者是秃头、996,那种更多都是噱头的东西。埋藏在这之下,一代中年人和一代年轻人到底何去何从,其实是有巨大的问号。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蒋方舟与金爱烂在现场朗读

你自认为坚固的生活,随着可能是一场雨,就烟消云散

在金爱烂老师上一本书《你的夏天还好吗?》里面,其实我最喜欢的有一篇作品叫《水中的歌利亚》,这个作品讲的是主人公的父亲已经死了,他和他的母亲生活在一个违规的马上就要被拆迁的建筑当中,断水、断电,他的母亲也死了,在涨水的时候,他跟他母亲的尸体拼命在往外挣扎,在这个过程中包裹母亲尸体的布也散开了,非常狼狈,讲的是一场洪水。我前一段看了《寄生虫》的电影,里面有一个场景是跟这个小说高度相似的,也是讲到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在洪水当中被冲出来。所以,这篇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觉得就像是一个很大的隐喻,就是你自认为坚固的生活,随着可能是一场雨,就烟消云散。这篇我非常喜欢。

在《外面是夏天》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立冬》那篇小说,讲的是一对失独的夫妇。她在小说当中可能情感都是在非常突然的情况下爆发的,金爱烂老师的小说一直给我这样的感觉,就是她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每天都把自己紧紧包裹在一个塑料薄膜里,或者是一个玻璃纸的薄膜里面,我们通过这个薄膜隔绝我们跟外部世界的接触,我们假装这些焦虑都不存在,我们假装这些危机都不存在,我们假装那些让我们悲伤的事情和恐惧的事情都不存在。但是忽然有一天,忽然有一瞬间,有一个很尖锐的物体戳穿这个薄膜,不能假装你的生活依然是完整的,让你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生命当中的一个缺口,而你所有熟知珍爱的东西都从缺口当中流出。我觉得她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像这篇小说描述的也是这样的状态。一家人本来买了房子,齐齐整整,假装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希望的,并且努力地把他们蜗居的小房子打扮得很好。但是因为失去孩子这样的事情,让他们所有的假装都变成徒劳,所有的情绪在一瞬间爆发出来。我觉得她描述的前面的这样隐忍和后面情绪的爆发,形成特别尖锐的对照,你看的时候整个情绪,读者的情绪掉入一个漩涡当中,随着那个小说情节的发展一直在随之旋转,特别奇妙的阅读体验。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外面是夏天》韩文版封面

韩国文学对于现实的关照,足以让中国作家惭愧

我其实是从金爱烂的作品,以及像之前得国际布克奖的韩江的作品才逐渐了解到韩国的文学,我可能感触比较深的是有两点:

一个是女性文学在韩国的文学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我最近在看一个试读本的书,还没有正式出版,在韩国好像也很火,叫《82年生的金智英》,也是讲女性主义和女性抗争的作品。所以我感触最深的第一点,就是能够感受到女性写作,女性主义在韩国文学当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的。第二点,我看了薛舟老师的研究文章,从几年前开始研究韩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我看了特别羡慕,也特别受震动的一点,就是韩国文学对于现实多么关照。这种关照到让中国作家很惭愧的程度,包括看到薛舟老师讲的韩国作家把“世越号”的事故当成写作的题材,把政治抗争当作写作的题材,会把朝鲜问题等等当作写作的题材,阶层问题等等。所以我觉得,韩国作家会看到他们对现实的关照是非常非常强烈,他们对韩国的现实关照是很当下的,他们

关注的是非常非常当下的命题。比如我当时看薛舟老师介绍的作家,我很想找他的书看,但是大陆没有出版,有个叫张康明的作家,他当时写的一个在台湾出版的作品,是讲网络水军对于民粹主义的影响,这个是很当下的命题。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韩国导演黄东赫执导影片《熔炉》剧照

所以我感触特别深的就是,一是韩国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女性意识的强烈和在整个的世界文学当中引起的回响。第二是韩国作家的现实关照,其实各位看韩国电影也能感受到他们关于阶层,关于社会矛盾的现实关照挺让中国的创作者相形见绌的。

*上文据蒋方舟在《外面是夏天》新书发布会上的分享速记稿整理。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外面是夏天》是金爱烂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篇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在经历“失去”,失去孩子,失去父亲,失去能用母语与之交流的人……金爱烂似乎有意将这种种失去之痛揉碎,均匀地分布在字里行间,让痛感不时击中读者的心。在本书中,作者依旧保持着都市生活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色,叙述平实,贴近生活。

《外面是夏天》是第四十八届东仁文学奖获奖作品,其中《沉默的未来》《您想去哪里》分别为作者赢得第三十七届李箱文学奖和第八届年轻作家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