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西蜀名山任品評,峨嵋為首次青城,陰靈深鎖白雲外,半掩身姿展畫屏。今天的《跟著詩詞讀巴中》讓我們一起去陰靈山探尋古今、領略巴中的自然美景。

靈山通天地,神奇多山川;舉目紅日近,俯首白雲低;人行古剎處,客在雲煙間;景色鍾神秀,氣象勝峨眉。

---杜甫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這首詩相傳是唐代詩人杜甫遊歷陰靈山時,在山麓望其山勢崢嶸,路徑崎嶇,山中古剎眾多,梵音嫋嫋,一路攀登行至山頂只見巨石茫撐,若即懸天際,於是感嘆陰靈山奇美秀麗所作。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記者 劉琳:我們今天就來到了詩中所描寫的地方陰靈山,站在山腳下,寧靜、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這也吸引了歷代無數的文人墨客前來遊覽、吟誦,此次我們的行程就從這裡開始。

陰靈山又名靈應山,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自此經歷了“三毀三修三易其名”。位於巴城西北21公里的靈山村。海拔1421米,幅員面積66.7平方公里。以綺麗的風光、俊俏的山勢、清湛的石刻、悠久的文化、濃厚的紅軍精神,而中外馳名,享有:“川北勝秀”之美譽。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走在青石古道,兩旁林海松濤、鬱鬱蔥蔥,有的高大挺拔、有的虯曲蜿蜒,有的生長在懸崖上、有的生長在石縫裡,景色十分壯觀。行在古剎深處,廟宇依山就勢、形多重簷翹角,院內風貌古樸典雅,佛像栩栩如生,遊人僧眾繁多,詩聖杜甫亦曾遊歷至此,在古寺廟的牆壁上留下了“景色鍾神秀,氣象勝峨眉”的詠贊之詞。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陰靈山不僅有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北魏時期,佛道文化影響甚遠,張天師的傳說依然在民間流傳;明嘉靖年間,孝子四川總督李肅救母的故事一直被世人傳頌和稱讚;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1933年紅四方面軍第四軍軍部曾設在靈山“關帝廟”處,革命先輩的抗爭精神被新時代的青年所繼承推崇;如今,經過慎重的開發與保護,彙集有不同時期世界各國的名人騷客所留書法墨寶共計1383塊,整齊劃一的褐色石碑因勢就形依山而立,一字排成一個碑林長廊,蜿蜒到了森林深處,彷彿在訴說著陰靈山的歷史傳奇。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密林幽徑隨君賞,勝地詩興由你抒,在眾多文人墨客筆下春天的靈山,百花齊放、鳥語花香;夏日的靈山,樹綠草茵、林卷翠瀾;秋冬的靈山,眼迎佛光、雪嶺撲面;山勢綿延聳立數十里,常年霧氣罩山不見山,時隱時現雲海間。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自古以來,陰靈山不僅是宗教傳播、人們攬勝之地,更是文人雅士留詩聯、存畫卷的寶庫。如今的陰靈山,古廟牆壁的詩畫雖毀,可鑿刻在石壁上的古詩聯猶存。現存13座凌霄閣樓隱匿於山勢,林木秀美,山石奇異,聞名遐邇。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記者劉琳:走在青石古道,行在古剎青山,陰靈山穿越千年依然保持著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一定是你週末出行親近大自然的一個好去處。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跟著詩詞讀巴中》人行古剎處 問道陰靈山


巴中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