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在蘇轍公園屹立著一座廣受好評的蘇轍鑄銅塑像,它高達4.5米、蘇轍身材頎長,意氣風發,步態昂揚,恰如人們心中的蘇轍。

這座蘇轍鑄銅塑像是由國內最負盛名的雕塑藝術大師葉毓山創作。本期,記者就帶您一起去探秘蘇轍鑄銅塑像誕生背後的故事。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步態昂揚的蘇轍。

倍受好評的蘇轍雕像

在眉山蘇轍公園的潁濱廣場上,赫然站立著一座高達4.5米的蘇轍鑄銅塑像。雕像中的蘇轍身材頎長,身著披風,手握書卷,作大步向前狀,展現了蘇轍雖歷經磨難而秀傑之氣不沒。那應是元祐主政的蘇轍,精詳吏事的他意氣風發。

每當晴朗的日子,陽光照射大地,蘇轍銅像泛著青銅色的光輝,吸引著無數的遊人前來欣賞。“他要到哪裡去?”“是不是又一次向皇帝上書?緊攥的書卷中,是匡正朝政的大計?”……遊人每每徜徉在蘇轍公園,都忍不住被蘇轍像所吸引,看著他英姿颯爽的身姿、昂揚的步態,沉靜的神情、睿智的眼睛,一邊步行一邊思考著,讓人彷彿看到了“致君堯舜”的蘇轍,大家不由得紛紛讚歎,這就是我們心中的蘇轍。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意氣風發的蘇轍像。

“蘇轍一生顛沛流離,元祐六年,官至副宰相,十分榮耀。也更加忠於職守,盡心盡力,政治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意氣風發。”眉山市雕塑協會會長、青年雕塑家李長青介紹,蘇轍像是根據蘇轍中年以後的形象設計,隨風飄揚的披風寓意著蘇轍經歷了一生經歷的大風大浪後,依然鎮定自若,微微緊皺的額頭,表明了他的謹慎,也表明了他心繫天下,心憂國家。

眉山文化名人王晉川也對此表示認同,蘇洵在《名二子說》裡,提到過蘇軾和蘇轍的性格差別,蘇軾性格,坦誠直率;蘇轍一生,謹小慎微。蘇轍擔任過大宋王朝的副宰相,後來的經歷和哥哥蘇軾相似,經歷了顛沛流離,流放到了雷州半島。蘇轍像恰好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蘇轍,而不是一個被人為拔高了的蘇轍,深受老百姓的喜歡。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遊人在蘇轍像前拍照留念。

這不禁讓人好奇,蘇轍像究竟是誰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在蘇轍鑄銅像基座上,赫然鐫刻著一方“葉毓山”的大印。葉毓山是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是國內最負盛名的雕塑藝術大師。葉毓山生於1935年6月2日,2017年1月7日逝世,享年82歲。葉毓山是四川德陽人,1956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196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生班。歷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教授,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自1962年至今,約有172座城市雕塑遍佈中國的47個省、市,並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有雕塑作品,作品擅長表現重大歷史題材和歷史人物,是我國近代雕塑界泰斗。其中,北京毛主席紀念堂的毛主席漢白玉坐像,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衣袂飄飄,寓意蘇轍大風大浪的一生。

雕塑大師傾力之作

2013年,蘇轍公園正在打造中,按照規劃將在該公園中安放一座蘇轍雕像,而請誰來完成這座雕塑成了難題。經過反覆遴選和比較,最終選定了雕塑藝術大師葉毓山來雕刻蘇轍像。2013年12月,眉山工作人員來到來到成都華陽,找到葉毓山的女婿向裡,請葉毓山為蘇轍創作雕塑。“葉老師最近很忙,而且年近80,身體也不大好,一般不再接雕塑作品。即使接了,也只能讓他的工作團隊來設計製作,他只做指導。”向裡卻告訴眉山工作人員,這一切都要徵求葉老師的意見後才能定。

兩天之後,向裡回話,葉毓山欣然同意接受蘇轍雕塑的創作,因為他對三蘇父子有一種特殊情感,一直都想為三蘇老家眉山留點紀念。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蘇轍鑄銅塑像。

2014年1月6日,葉毓山雕塑工作室的田朝芬、楊平濤二位助手和技術員仁洪波,來到眉山蘇轍公園進行現場勘察。並決定採用鑄銅為蘇轍造像,像高4米,加上基座1.5米,共5.5米。

眉山文化名人劉川眉回憶,2014年2月7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葉毓山的助手田朝芬女士就給眉山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說因被眉山的誠意所感動,葉毓山決定親自設計創作蘇轍塑像。在春節期間,葉毓山放棄休息和家人團聚的機會,查閱了大量有關蘇轍的資料,突然有了靈感,從初一到初三連續三天一鼓作氣完成了泥稿小樣。不僅他本人滿意,而且得到了他女兒、女婿和助手們的一致認可。

2014年2月12日,眉山工作人員來到位於雙流牧馬山的葉毓山雕塑工作室,審看泥稿小樣,並表示對小樣表示非常滿意。言談間,葉毓山雙手一直不停地比劃,近80歲的老人一下子變成了天真的孩童。他的助手還專門提到,如果單從商業角度講,蘇轍塑像應該不會考慮披風設計,因為那樣寬度、厚度都要增加,成本自然要增加。而葉毓山卻表示這尊雕塑是藝術,不能只提錢,這將是他的得意之作。

劉川眉介紹,葉毓山還特意親自來到眉山,在蘇轍公園的現場進行考察。回去後,葉毓山對又塑像作了一個重大變動,雕塑的高度在原4米的基礎上,再增加50釐米,即總體高度增加到4.5米。別小看增加這50釐米,這可是增加不少成本的。當時,他的助手認為應該再與眉山有關部門溝通,追加一些材料費。可葉毓山堅決不同意,他表示這尊銅像是他對三蘇父子的一點心意,合同上定了多少就多少,不可再追加。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照料蘇轍像的園丁。

經過了3個多月的製作,終於在2014年5月29日,蘇轍雕像的泥稿大樣的造型完成。為這尊蘇轍塑像,葉毓山可謂瀝盡心血,傾盡全力。年近80歲高齡的他,不顧全家人的反對,每天都要上下腳手架五、六次,對塑像精雕細琢。為了方便葉毓山工作,還專門為他專門購置一臺升降機。

泥稿造型大樣完成後,還要翻制玻璃鋼模板、銅水澆鑄、打磨著色、防腐處理等近十道工序,才能最終完成鑄銅的蘇轍雕塑。可恰好這時,葉毓山有一個出國訪問安排。臨行前,他再三交代他的團隊,後面的程序不得有絲毫馬虎,特別是銅像的顏色,一定要等他回國後親自把關。

終於在萬眾的期待下,2014年8月上旬,蘇轍銅像的所有工序終於全部完成,巍峨高大,栩栩如生,彷彿真的“活”了……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探秘眉山雕塑⑧ | 蘇轍鑄銅塑像:塑造一個真實的蘇轍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審核: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