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2019年10月18日,第7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以下簡稱“軍運會”)在武漢開幕,來自110個國家的近萬名現役軍人同臺競技。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綜合性國際軍事賽事,也是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盛會。截至10月21日,中國代表團仍在賽會獎牌榜上強勢領跑。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武漢體育中心體育館與武漢體育中心遊泳館,軍運會場館的“雙子星”。

為什麼是武漢?

“漢”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符號象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漢字中,止戈為“武”,既是中國傳統的軍事思想,也體現了崇尚和平的民族性格。武、漢合起來,是一座橫跨長江的城市。長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此次軍運會的吉祥物“兵兵”原型取自中華鱘——長江裡以“中華”為名的國寶大魚。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長江上的知音號,2019年10月17日晚,來自世界各地採訪軍運會的媒體記者,在武漢漢口江灘觀看長江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知音號》。

中國武漢,這一次,全世界都在看。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兩江交匯,長江的渾濁與漢江的清澈,在這裡互有交融又涇渭分明。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大江牽手大河,武漢有了三鎮

長江與漢江在這裡交匯。老一輩的武漢人還管漢江叫“河”,清澈的漢江和渾濁的長江穿城而過,在城市中心相遇,涇渭分明,卻又彼此交融。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本屆軍運會的會徽名為“和平友誼紐帶”,設計形似武漢市長江、漢江兩江交匯的自然地貌,同時,也象徵著中國新時代“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願景。

作為亞洲第一長河,長江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自不用說。而武漢的“漢”,同時也是漢文化的“漢”,正是得名自漢江。《詩經》裡說,“江漢浮浮,武夫滔滔”,“江漢湯湯,武夫洸洸”,長江與漢水,照出中國軍人的威武雄壯。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長江主軸全景。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武漢綠地中心俯瞰漢口。

兩江劃出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崔顥在黃鶴樓上吟出“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句子,這大江大河正是武漢人的鄉愁。河水切割出來的三鎮,讓一座城市有了三種性格。武漢人總能分辨出誰是武昌的、誰是漢口的、誰是漢陽的,只因為人和城市共同成長,城市和人一樣也是活生生的。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武昌江灘。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武昌老城,江湖輝映。

站在江漢交匯處,三岸好像也在搭臺唱戲,武昌有白雲黃鶴,漢陽有琴臺知音,漢口倒失色了些。漢口歷史較前二者短,15世紀時漢水改道,漢陽被一分為二,析出一個漢口。雖然晚出,卻因為地理便利,很快發展成重要的貿易碼頭,近代開埠,漢口更是走在三鎮前列了。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漢口

過去,武漢三鎮明顯地有著商業區、文化區、工業區的分別,最熱鬧繁華的地段如江漢路、漢正街、六渡橋都在漢口;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則在武昌;漢陽是三鎮裡比較弱勢一點的,但提起“漢陽造”那也是中國無人不曉的。即便現在城市日新月異,武漢人的思維慣性卻還不自覺地延續著。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東湖櫻花園。

文明往往發端於大河流域,單從長江看,城市則興於交匯支流的河口,嘉陵江口的重慶、漢江口的武漢、黃浦江口的上海,成為三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隨江水而動,富有韻味。武漢人沒什麼東南西北的方向感,他只和你說“往上走”“往下走”,是河流的方向,也是家的方向。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武漢人和他們的長江。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龜蛇鎖大江,有“武”才有“漢”


從空中俯瞰,漢陽的龜山、武昌的蛇山隔江相對,形成“龜蛇鎖大江”的格局,氣勢非凡。這個“鎖”限制了沙洲漲沒的範圍,從而形成了武漢優良的港口條件,也奠定了後來長江大橋的基礎。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由遠及近,龜山電視塔、武漢長江大橋、黃鶴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串聯古今。


通衢,同時又是天險,讓武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武漢的“武”取自武昌,這是個借自隔壁鄂州的地名,吳王孫權在那裡稱帝,“以武而昌”名為武昌。今天的武昌在那時叫夏口,是“武昌”的門戶與屏障,孫、劉在此結盟,終破曹操於赤壁。宋代的武昌則叫江夏,為鄂州州治,名將岳飛在此屯兵抗金。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把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武漢關,濃濃的碼頭與江湖氣息,四層的鐘樓曾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之一。

1927年,第一次正式出現了三鎮合一的“武漢”,大武漢的名頭從此越叫越響。在中國,習慣性冠之以“大”的城市,除了上海,只有武漢。抗戰中,長江也成為戰場,“保衛大武漢”的口號叫響全國,中國人以大小戰鬥數百次、傷亡超40萬的代價,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企圖,將戰爭推向戰略相持階段。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抗日戰爭時期,國、共領導人齊聚武漢大學,校園成為臨時政治中心。

江岸上的城市,用溫軟的土壤包裹起壯士的忠骨,烈士鮮血匯入長江,魂歸母親河。經歷過一次次生離死別的古老大地,因為見證過戰爭的慘烈,更加珍惜和平。抹去血淚昂起頭,止戈為武成為中國人不變的信念。本屆軍運會的口號是“創軍人榮耀,築世界和平”,對於武漢這座承載著民族記憶的光榮城市,意義尤為特殊。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大名鼎鼎的漢陽鐵廠一部分併入了後來的武鋼。今天武鋼的紅鋼城,造型“雙喜臨門”,圖片經後期處理,同時展現了秋冬景觀。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每一次過江,都有一個故事


江河縱橫,如同城市的經絡,作為中國水域面積最大的大城市,武漢又被稱作“百湖之城”。武漢,是武漢人的江湖;武漢人,也有武漢的江湖豪情。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四橋同框。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三橋同框。

因為互動更頻,武漢人和大江的關係更為密切。人說武漢是“騎”在長江上的城市,說得貼切。武漢人一輩子總要過上千百回大江,過江去“中國最美大學”看櫻花,過江去江漢路逛街買買買,過江去沌口的武漢體育中心看球、看演唱會、看軍運會開幕式……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家在這頭,黃鶴樓在那頭。


《漢陽門花園》裡唱,“外地人為了看大橋,才來到漢陽門。漢陽門的輪渡,可以坐船去漢口”。“萬里長江第一橋”是很多人第一次感知武漢和長江的地方,京廣鐵路上的列車穿行公鐵兩用的雙層大橋,黃鶴樓從車窗裡閃過,人們便知道——這裡是武漢。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側觀長江,上天入海。

如今武漢已經擁有10座長江大橋,不久前剛剛通車的楊泗港大橋又刷爆了朋友圈,它讓武漢擁有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懸索橋,同時也是通行能力最大的公路橋。武漢造橋的速度驚人,來武漢看橋,真真是常看常新。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在武漢,如何穿越長江?

為了過大江,有人上了天,有人入了海。2條過江隧道,4條過江地鐵,大江被打通了。地鐵中傳來“列車即將穿越萬里長江”的廣播,窗外什麼也看不見,但卻聽得人直起雞皮疙瘩,那種就算每天都聽也壓抑不了的血脈噴張。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楊泗港長江大橋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二七長江大橋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武漢長江二橋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鸚鵡洲長江大橋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天興洲大橋與高鐵軌道,在戴家湖公園上空分成四岔道口


有時,人們會用一種更懷舊的方式體驗長江——輪渡。三十年前,武漢長江輪渡的的鼎盛時期,年客運量達1.4億人次,是現在的十倍多。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長江輪渡,渡的是江,也是情懷。

當你踏進擁擠的船艙,跟著眾人去搶一個看得見江景的黃金位置,長江似乎也準備好了要和你嘮嘮家常。於是浪濤輕拍著,江邊建築隨江流遠去,江風吹著,腦中思緒跟著飛舞起來,那些留得住的、留不住的都付諸江水。武漢人的喜怒哀樂一遍遍在江上上演著、上演著,船便到了彼岸。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輪渡上演著武漢人生活裡的一幕幕喜怒哀樂。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江邊的九頭鳥


最直擊靈魂的過江方式是游泳。武漢人把游泳稱之為“玩水”,自是與水親密無間。孩子們還沒長大,就在心裡許下了橫渡長江的願望,就像是一場成人禮。武漢每年都有渡江節,那也是一項國際體育盛會,平時在江湖裡歷練多時的健將們都忍不住要一展身手。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生長在江湖裡,武漢伢天性愛玩水。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渡江。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水上飛人。

橫渡長江刺激與危險並存,總能聽到“xx玩水再也沒回來”的噩耗,可武漢人卻是樂此不疲,毫不露怯。人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九頭鳥誰也沒見過,大概是種水鳥吧?不然武漢人怎麼就那麼愛玩水,愛吃小龍蝦、武昌魚,還把鴨子大卸八塊,鴨脖、鴨翅、鴨舌、鴨掌吃得津津有味?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外面的世界千變萬化,但市井始終是武漢人心中最愛的武漢。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到了冬天,武漢人會晾曬各種各樣的臘製品。黃鶴樓不遠處,是褪下網紅濾鏡,擁有真情實感的武漢。

因碼頭而興的武漢,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移民城市,人來人往,最接地氣。每到汛期,長江與漢江顯露出暴戾的面孔,每每直面洪災的武漢人被磨礪出一股蠻勁兒。所以九頭鳥的精神也就是敢說敢做、敢為人先。武漢人兇,但也最講義氣;武漢人嗓門大,但也講道理;中國近代史上好多個第一都發生在這座城市,只因這裡的人“天不怕地不怕”。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武漢人的過早,名揚全國。品種豐富熱辣生香不說,最有趣的是大街小巷各色人等過早的“過法”,勾勒出一幅幅意趣盎然的生活畫卷。


對於武漢人來說,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盡的江,過不完的早。過早也是碼頭文化的體現,大名鼎鼎的熱乾麵便是一種製作快、能量高的“方便食品”。碼頭生活造就了武漢人走路吃、騎車吃、追公交吃的行色匆匆,也造就了熱乾麵、豆皮、面窩、糯米包油條、歡喜坨等豐富的早餐品種。武漢的城市口號是“每天不一樣”,在過早這件事上是最直觀不過的了。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愛過早,也愛吃夜宵。

如今的武漢也確是“每天不一樣”,隨著軍運會的臨近,新的建築地標、更完善的設施與交通,讓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出新的光彩。或許是因為江水的柔情,“九頭鳥”也是嘴硬心軟,一邊抱怨著“滿城挖”,一邊對眼前的變化暗暗得意。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軍運會沙灘排球中心。

中國的“武”與“漢”:軍運會為何在這裡舉辦?

光谷國際網球中心。

武漢是武漢人的家,當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裁判員、媒體來家中做客,武漢人的識大體、熱心腸被激發起來,2.6萬名賽會志願者、20多萬名城市志願者參與到這場盛會之中。九頭鳥拍了拍翅膀,在長江上空飛翔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