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美好生活(848)業委會貪汙腐敗誰來管?

業委會貪汙腐敗誰來管?

居住美好生活(848)業委會貪汙腐敗誰來管?

不免掉物管費,就要炒掉物管;吃喝玩樂費,要物管報銷……一些小區的業委會及其委員,近年來開始以權謀私。業委會貪汙腐敗誰來管?

“不給錢,我們就帶業主鬧事!”2004年底,廣州某小區業委會主任黃某,因涉嫌敲詐被警方逮捕。黃某六七次帶領業主上訪維權,並以此為藉口向開發商3次“借款”26萬元。黃某還以業委會名義,私自與管理處簽訂協議,將小區的架空層出租,個人牟取暴利。

物業公司私底下給業主委員會好處,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如果沒有滿足他們的額外要求,業委會這麼急著要炒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開會要到星級酒店,要續約的一個主要條件是要每年交給業委會多少萬元‘創收款’”這一現象的存在普遍性。

機制:權威性有待加強

如:“一棟樓有12戶業主,樓上的鄰居都是反對票,結果一統計出來,冒出了11票同意。你說這樣的投票還合法嗎?還有效嗎?”調研中,某小區業主W先生對業主委員會頗有質疑。課題組發現,雖然業委會必不可少,但工作機制有待改善。大多數業委會通過上門發放選票的方式解決開會投票的問題,而這些發放、回收、統計選票成了一個很容易暗箱操作的環節。

凡此種種,使得業主委員會的地位與權威性大受挑戰。而這種現象對業委會的維權工作顯然不利。其次,業主們的參與程度不夠,民主意識不強,例如,在很多小區,召開業主大會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您參加過小區的業主大會嗎?”這一問題,有71%選擇沒有。

一些小區的業主也因此對業委會產生了懷疑,“我們交上去的錢,到底都花在哪裡了”?

據悉,目前,少數小區的業委會掌握了小區管理權,也掌握了資金,一年拿到的公共收益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其工作人員除可拿一定數額(每月300元到1500元不等)補助外,還擁有對公共收益的大部分支配權。

一個維修資金,一個大的小區是上千萬,小的是幾百萬,做一個工程回扣20%、30%。所以我們這裡要呼籲的就是業主要注意,對進入業委會的成員,一定要提防他們的動機,他們進來是做什麼?

建議:“閒人政治+ 智囊團”

為創建一種更加和諧的業主維權與城市社區治理的關係,課題組提出了一條建議:建立有效公正的維權組織:“閒人政治+ 智囊團”。儘管業主委員會的權威性受到質疑,但課題組仍然承認其在當前的作用,關鍵是人選。所謂“閒人政治”是指業委會的委員們,最好是那些退休的老幹部。

因為他們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來從事小區的工作,解決很多小區業委會有名無實的問題。但是,小區的公共事務畢竟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需要各種各樣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的社會資源。所以又提出了外加“智囊團”的設想。也就是說,讓小區裡的法律、管理、經濟等行業的專業人士充當顧問的角色,為小區的公共事務出謀劃策。有效地利用他們的知識才能和社會資源。

如今,業主委員會已成為維護小區業主權益的重要組織。然而,一份調查報告在肯定業主委員會作用的同時,也透露出在當前相關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業主委員會這一組織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南京近年來出現的物業糾紛和業主維權事件數量較多,影響較大,並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昨天下午,受《南風窗》委託南師大《業主維權與城市社區治理》課題組公佈了來自南京的“實證報告”。報告中各方觀點的衝突,或許正是當前物業管理行業業主與管家“結婚”後又頻頻“離婚”的原因。

一些市民認為,雖然根據《物業管理條例》,業主和業主大會都有權監督業委會,但對監督權的行使、監督機構、監督方式等並未明確規定,“人人監督、人人都不能監督”,難免發生個別委員假公濟私。

而部分業委會成員則表示,業主消費心理不成熟、物管知識貧乏導致非理性維權,也是業委會及其委員蛻變的一大原因。不少業主認為,只有與物管企業分庭抗禮才能維護自身權益。一些私慾膨脹的業委會成員,就藉機鼓動業主以不交物管費處理物管糾紛,達到個人目的。

對此,人大代表表示,公共收益掌握在少數幾名業委會委員手中,如不嚴格監督,滋生腐敗幾乎是必然的。對業委會財務的監管,政府應加強指導力度。市人大代表黃鐮認為,不論是業委會委員還是業主,都應加強學習有關法規。在財務管理上,加強公示,使財務流程更加公開和透明。

實行“財務公示”。業委會把資金收支情況,通過海報或網絡論壇等告知業主,並接受業主質詢和建議。

必須成立一個對小區業委會的監督機構,特別是對權力和財務的監管,且須和業委會完全脫離。他建議,業委會可從業主中或社會上聘請會計、審計專業人士,監督業委會運作和財務狀況。

減少內部暗箱操作機會。不過各業委會對財務狀況的監管仍不規範,很多業委會只有一個出納,沒有專業會計和審計人員。

業委會科技觀點:

依法解決業主大會召開難、業主委員會成立難。更要規範履職,信息公開可查、共有財產共管可查、共有用章共管可查、小區事務共同決議,才能尊重你每個業主的權力,也才能讓辛苦付出的業主不被誤解。鄰里互助互動,才有溫情熟人小區生活環境。業委會科技團隊,專注破解小區住宅物業治理難點,科技助力業主委員會辦公、物業服務、居委會管理。手機應用程序商店搜索“業委會”免費下載APP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