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这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白银区“六朵金花”可谓远近闻名。作为“六朵金花”之一的“乡坊•强湾村”独树一帜,而“醋坊”独有其味。这里钩沉着百年醋香,传承着百年的“土工艺”。于是,“乡坊•强湾村”的醋坊成了一种符号,顺其自然的成了白银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该项非遗传承人的马玉珍,她的成长之路充满些许感动,是什么成就了她的孝心,是什么笃行着她对传统酿醋工艺的挚爱。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城里姑娘一夜间变“村姑”

马玉珍,老家在会宁,父母是国有企业职工,她从小在城里长大。

2001年,她20岁出头,在白银市区一家婚纱影楼打工,月薪过千。那个时候,她对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比较满意。

经同学介绍,她认识了丈夫强科涛。

2003年6月,全国“非典”保护战刚过,他们俩就在强湾村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马玉珍从一个城里姑娘一夜之间变“村姑”,虽不太适应但心里充满期待。

“马玉珍怎么嫁到了农村,难道城里没有合适的对象......”在那个年代,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有明显的界限,城里姑娘马玉珍嫁给农村小伙子,很多亲朋好友不理解。

但,她没有后悔,事实证明,自己选择的丈夫是个敢打敢拼的人,虽然这些年做生意起起落落,但毕竟改善了家庭条件。

她至今记得,那时候,丈夫家里是土胚房,没有大门,就连结婚时的彩礼也拿不出。

按照她的说法,“我就是看上了他这个人”,因为爱情,义无反顾。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婆婆临终前感叹儿媳孝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婚后第二年,马玉珍婆婆突感身体不适,经医院检查身患胃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强家就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均已出嫁,马玉珍是唯一的儿媳,婆婆需要手术,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在她的肩上。

那段时间,婆婆术后需要流质饮食,她忙得不亦乐乎,每天辗转单位、家和医院之间,白天给婆婆擦洗身子、洗脸、端屎接尿,晚上又是陪床......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

婆婆住院期间,她只能经常向自己打工的婚纱影楼请假,与家里人轮着照顾婆婆。后来出院后,为了能回家照顾婆婆,她直接选择辞职,放弃了她热爱的工作。

回到家中,她在操持日常家务的同时,又担当起护理婆婆的重任,凭借她上学时学过的护理知识,亲自动手给婆婆输营养液,尽量减轻婆婆的痛苦,同时安抚老人一定会好起来。

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婆婆走完了她63岁的人生道路。马玉珍至今清楚地记得,从医院手术到婆婆去世,短短40余天。

最让她感动的是,婆婆临终前给丈夫强科涛说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好好对待玉珍”。

直到现在,每每想起婆婆临终说的这句话,她都会感动地流泪。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家有老人如有一宝

照顾老人要“哄”

丈夫强科涛没有让马玉珍失望,凭着十几年在外做生意打拼,硬是把当初那个贫困的家庭改善了过来,如今盖了新房,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马玉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丈夫在外做生意,她照顾一家老小。

她的公公是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如今86岁高龄,身体硬朗。自从婆婆去世后,她经常给公公理发、洗脚......十几年如一日,尽自己所能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公公爱打麻将,她便在家里支起了麻将桌,请来同村和公公年龄相仿的老人陪着一起玩,尽量减少公公的孤单感,家里别提有多热闹。马玉珍家的热情,总有村民或亲戚隔三差五光临,公公也乐意在众人面前,讲述自己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往事。

近几年,由于孩子上学,她每天往返于白银市区和家之间,经常给公公带一些喜欢吃的食物。猪蹄子、猪头肉、腐乳肉......凡是公公想吃的,马玉珍都会想办法从白银市带到强湾村家里,供老人享用。

这么多年,她在照顾老人方面有一个经验,那就是“老人就像孩子一样,得‘哄’”。家有老人如有一宝,她伺候公公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始终如一。

现在,每每说起儿媳马玉珍,公公直接竖起了大拇指,直夸儿媳孝顺。而这种“孝道”,用马玉珍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从小受父亲、爷爷熏陶,来自家风的传承。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经营醋坊只为传承传统酿醋工艺

白银区强湾乡强湾村的传统酿醋工艺始于明末清初,有着两三百年的历史。2018年,白银区开始打造“六朵金花”,便有了现在的乡坊• 强湾村。

当时,乡上选址建醋坊,看中了马玉珍家的老院子。也就是这个时候,马玉珍才萌生了传承强湾村传统酿醋工艺的想法。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马玉珍开始翻新老宅,创建了如今的强湾村老醋坊。

酿醋对于马玉珍来说是个新生事物,由于自己是外来人口,对于强湾村的传统酿醋工艺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为了彻底了解本地传统酿醋工艺,她逐家逐户拜访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还到青城一些自制农家醋的农民家里取经,足足花了几个月时间。

2018年6月底,“白银区将顺陈醋农民专业合作社”醋坊车间正式开业投产,这也开启了马玉珍全新的事业。

她说,农家酿醋主要是春秋季节,醋坊平时固定有三名工人,最多时有六七人。考虑到村里闲置人口较多,她所雇佣的工人全部是本村农民,这对他们来说,既能照顾家庭,又有工资收入,何乐而不为。

如今,她的醋坊车间已经运营一年有余,年产1.5万多斤。

据记者了解,这种纯天然、纯手工艺农家醋深受青睐,已经销往兰州、白银、新疆等地,有些游客慕名光临醋坊购买,也有一些外地人通过白银的朋友购买。目前,强湾村传统酿醋工艺已经成功申报白银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玉珍本人已经被白银区文体局、白银区文化馆命名为白银市白银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银食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她所经营的白银区将顺陈醋农民专业合作社醋坊车间成为乡坊•强湾村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省市区领导调研的必选之地。

“建设醋坊,我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传承传统酿醋这门手艺”马玉珍说,目前,强湾村传统酿醋工艺正在申报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如马玉珍所说,她不仅传承的是强湾村传统酿醋工艺,更要传承的是“孝敬老人”这种家风,毕竟人人都有老的时候。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城里姑娘变“村姑”,今成传统酿醋工艺传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