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素描初稿

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之后,喷一层上光油。

一幅好画,开头很重要,初稿不需要太细致,但是主体必须要明确。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纯灰画法

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

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

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着色

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薄涂

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铺色的主要目的是简练地画出大的色彩区域、大的形体关系,以及为后来的肌理、色层打下好的基础。塑造是指在第一遍铺色的大致平面效果上用笔触进行由大到小的体积建立,目的是使形体和色彩逐渐明晰、实在。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在全面罩染与局部罩染阶段,局部罩染适宜刻画细部,也叫分染,全面罩染则有利于画面的整体关系及整体表面光泽的均匀一致。

罩染,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手法

罩染简介:就是用一层透明的薄颜料覆盖在一个已经干燥了的画层上,这个画层既可以是厚的也可以是薄的。由于底层的颜色可以透过罩染层显现出来,所以这与任何不透明画法所得到的效果有很大的区别。在进行罩染之前先要确保早前的色层都已经完全干透。如果要直接在底画上进行罩染,底画可以直接使用丙烯颜料(在同样情况下它能在几分钟内干透)来绘制。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