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如果要评选最近十年综合影响力最深远的电影,那么《阿凡达》应该会名列前茅,毕竟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救活了全世界的院线。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如果要评选最近十年综合影响力最深远的耳机型号,AKG K3003也必然榜上有名——若再附加个条件,把Airpods、Beats这些刨除掉,只论有线高音质耳机的话,那在我看来,K3003恐怕会是独占鳌头的存在,因为,它开启了高端耳塞的新时代。

为何是《阿凡达》却不是《泰坦尼克号》或者复仇者联盟系列?

因为《阿凡达》是在人们已经不大进电影院的时候横空出世,自此之后,在2009年已显颓势的电影院文化正式逆袭,再度成为流行元素,重新换了面貌出现在很多人的生活里。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为何是K3003而不是奥菲斯二代?不是EX1000?不是榭兰图乃至不是K420?

坦白说,这些型号里,只有K3003做到了如下三件事:

1、它开创了圈铁时代,诚然UE 5EB是更早的圈铁型号,却远远称不上成熟,K3003的成功则是世所公认的——声音成功、设计成功、销量成功,直接导致了无数品牌争相研发圈铁耳机,时至今日这一类目方兴未艾。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自然就是K3003,没人能否定或者夺走其历史地位。

2、它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走出“发烧圈”的万元级耳塞,如果说Beats最早让普罗消费者觉得为了一条耳机花上四位数也不算很丧心病狂的话,那么K3003则做到了让非烧友的消费者开始接受万元级耳机——那几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经济增速很快不差钱的人遍地都是,许多人经由这个型号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批购买力极强的消费者至今可能都不会以“发烧友”自居,他们只是习惯了更高品质的音频产品,并且乐意买而已。这番意义重大的开疆拓土,亦是一大功。

3、反过来,K3003也让别的行业(比如手机行业)重新认识了耳机这种产品的内涵和潜力,给了他们一些启示和“有搞头”的信心。实际上不少本来并非音频行业的品牌,跑过来做耳机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款产品的影响。时至今日我们在展会上看到如许之多的品牌和产品,回头想想,这些牌子的故事源头,颇有一些可以追溯到K3003这里来。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一个万元级产品,单品累计销量做到数以万计,自己成功之余还直接带动了行业军备竞赛、拓展了消费者群体、间接拉动了许多品牌入场……如果这样的型号都会有人质疑它的意义,那可就太没道理了吧???实际上很多人心理都是清楚的:K3003之于耳机行业,就像《阿凡达》之于电影行业一般意义重大。

说到《阿凡达》,我是个挺爱看科幻电影的人,不过这类片子评分高杆的总是数目有限,可能因为太烧钱?反正每年能留下几部能看的就不错了(“能看”指的是这片子我愿意过几年反过头再重温N遍,看一遍之后提不起兴趣重温的就算了),前些天想不起看什么的时候又把《阿凡达》回溯了一遍,感触依旧颇为深刻:这部电影的很多细节,当时并未觉得如何雕琢,现在细细品来,一笔一划都经得起推敲,哪怕是随便哪个镜头焦外的演员表现,都隐喻了不少东西,一环扣一环各种意义上的成熟流畅……不信的话您大可以再看一次,这部电影当初的打分,怕是已然嫌低了。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K3003也是如此,八年前的塞子(时间过的真快,八年前我才26岁,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还是嗷嗷叫的状态,现在一低头就能瞅见自己写满悲伤的肚腩……),现下看来,只说外在的话,从外观设计来说依然是令人过目难忘,实际上你们不觉得奇怪么?有那么多品牌在K3003之后跟进做圈铁,其中不乏讨巧偷懒的那种,抄它包装的有之,宣传材料原封不动COPY的有之,为何没人一比一的抄这个腔体呢?

答案就俩字:嫌贵。

实际上K3003刚出来的时候,我还挺担心假货商们会立马跟进,毕竟那是个假货依然足够猖獗的年代,网购平台也没那么发达。结果呢?直到今天K3003外壳的假货都没成过气候——因为做假货的那些人,对于成本这个事儿历来都特敏感,K3003这个外壳需要的CNC精密程度导致其成本是绝对意义上的高,做精仿忽悠人可能还有点利润空间,做假货卖大路价则会比较有营收风险。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除此之外,K3003的耳塞包、空心线材、包装盒乃至硅胶套和飞机插头,都是成本颇高的存在。人家刚出来的时候毕竟是奔着天下第一去的,设计用料都力求最好。尽管后期零售价一降再降,品质可是从来没降。

再说声音——其实你发现没有,甭管电影还是汽车,衣服还是鞋子,大多数时候,科技进步会带来一些改进,但总体来说,我们并不能得出新东西一定会优于老玩意儿的结论。因为做产品也好拍电影也好,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外(比如过十年再拍《钢铁侠》,那未必很多人认可新版,因为老版的罗伯特唐尼过于深入人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态度。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而K3003的声音态度,当年无疑是想要做到唯我独尊,彼时依然满是老人的AKG团队,对其定位绝不可能是产品线中的某个中游存在,或者说哪个型号的陪衬——人家要的就是最好。故而现在听来,K3003的素质总分依旧很可观。庞大的声场以及宽敞的空间感、致密高杆的解析与分离度都可圈可点,论及高频亮度和通透程度对手着实不多,低频偏少偏硬,中频不算饱满而富有颗粒感,整体泛音不多染色偏少,直白锋芒之下的底子,是味道很AKG的音色回放——扎实错落中带有点出尘的味道,雅而不俗。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我最早听到这条塞子时的心情,堪称字面意义上典型的“惊为天人”,当时真的觉得这怎么超越?这太难超越了吧?(具体文字参看八年前的评测文《动圈动铁混合变脸记》,可度娘检索),其后一两年,跟进或者模仿的型号虽多,只是产品完整度和声音完成度的确都差着K3003一大截。也正如同那年头安卓手机开发布会必然要秒一秒苹果一样,很多品牌出圈铁时宣传口径也是秒K3003。这是另一种角度的肯定,只有真正的标杆才会收获的待遇。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结果随着这个市场越发繁荣,被注入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资金,真正超越K3003音质水平的塞子其后几年还真的是一波一波出来了(包括自家继任者N5005),甭管是堆单元导致的素质更强还是在K3003素质水平上玩出韵味,江山代有才人出。然而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悖论:因为高价耳机有钱赚大家才会努力的做研发方面的军备竞赛,才会这么快就有超越者出现;可如果没有K3003当初打开这扇门,并且左手拓宽了消费者群体右手启发了更多行业入场者的话,超越者又如何出现呢?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你看有些业已衰退的行业,厂家越来越不好挣钱,不好挣钱就没钱研发,没钱研发新品越发无新意,就更没人买——所以不要怕竞争,繁荣才会有竞争,一言堂往往代表的是行业衰退,那样的话,没人会有好日子过。

诚然,境遇也许能左右生死,却无法决定态度,一个产品做成什么样,与理念有关,与能力有关,与市场定位销售策略有关,更加与态度有关。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阿凡达》我到现在为止挑不出什么真正的毛病,真的,这本子写的太整,这片子拍的太顺,前后呼应做的十分充足,还看不明白真的是你自己的问题。

K3003也如此,这条塞子,把当时能做的都给做了,即使时过境迁以当今的眼光来看,它能被挑的毛病,也很少,且都是以后来的标准才凸显的问题(搁在当时只剩下完美二字)。

聊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注意:我图片里的K3003,还挺新的?

那是,全新的当然很新啦,再给你们对比下我这条从2011年听到现在的老版K3003,通过这一张图片,你能看出这俩塞子有啥不一样么?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甭看了,没有不一样,这是妥妥的复刻版。AKG那边是曾经放过话说要结束这个型号的历史使命,后来不知道咋回事又舍不得,又做了复刻版,我这也是才知道就拿到手了——依然是经典的外观和用料,依然是那个当初让人觉得档次感爆棚的收纳包,依然是首创先河的三组调音滤网(这一招后来有不少厂家跟进效仿,等于是用不高的预算给消费者自由改变声音取向的选择权,挺好的)。包括包装都跟以前一模一样,先是纯白色外盒,拆开了才是产品盒子,这一招已经被历史验证了很好用,很有档次感,很适合送礼用。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我还挺好奇的探听了下这批货的生产成本,结果吓了我自己一跳,怪不得做K3003假货不赚钱,妈的,成本实在是太吓人了,到了2019年依然这么吓人……

平心而论,K3003这个从外观包装到声音都与前作一模一样的复刻版,只不过由于是全新的缘故,所以各个部位锃光瓦亮。跟目前中端价位的各种产品比声音,仍然是颇为不怵的。它的声场有多宽广、解析和密度有多强的实力、三频延展的程度,这些许多人都买过听过心里有数,而且你想要和它风格有所区分并不难,可想要全面高于它的水平这花的钱恐怕得翻几番。若说缺点的话自然也有,一个是这条经典塞,非常经典的挑前端挑音源,个人觉得最好是稍暖一些且推力不错的前端来搭它,与同价位许多型号比较的话,它有的是素质,少的是厚重和韵味儿,这点拿R5之类的平价前端就能很容易互补(八年过去,不光耳塞们在进化,前端们的升级也不容小觑,再也不是K3003搭个C4,忍着刺耳忍着难以出街的时代了);另外这塞子没有平衡线之类的设定,这毕竟都是后来才有的潮流。不过要我说的话,以这条塞子绝不厚重浓郁、已经比较强调分离度的声底来说,不改平衡应该更好,改了怕是容易把密度和饱满度再次拉低,整体听感反而不如现有状态。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这条复刻版,要安利的话,可以推荐给这些人群:

1、送礼用,为何我第一个提送礼?因为三千左右的塞子,没有哪个包装盒比这个有档次感的了,包括开箱的仪式感和内容给人的视觉效果,K3003都是该价位翘楚。毕竟成本在那放着,如今许多万元级塞子的包装也不见得有它卖相足。何况品牌在那放着、型号的知名度在那放着。

2、想在三四千价位买个素质听感都不错的耳塞的人,也可以很认真的考量下K3003,没比谁差了,这型号很容易找试听,说不定你班上谁手里就有,听完认真想想,值不值?

3、准备买一条听器乐的、大厂味道塞子的,并不是我门户之见,实在是如今三四千的塞子听器乐不如K3003的挺多的,尤其是味道方面够不够正这件事,真的还得是老厂牌的玩意儿会让人放心一些。

4、久闻K3003大名却至今无缘得听的人,也可以剁一条。《阿凡达》是不是比十年后的科幻片差了这事儿你不能问别人,你得自己去看;K3003是否廉颇老矣战不动如今的小年轻了?我是不这么认为,不过你想要答案,也是需要自己听啦(其实年轻一些的音频器材玩家里,没认真听过K3003的貌似还真不少,然而这可是有元祖意义的东西,怎么能不听一听呢?)。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听说詹姆斯卡梅隆一直在筹备《阿凡达》的后续,不过此君是个跳票大王,迄今为止每次放出来的都不是准信儿,我等也只能翘首盼之,我相信以他的水平,以《阿凡达》第一部的认真态度(真心建议再重看一次,现在app上的版本貌似是剪辑有变化的,比影院版增补了少许东西,故事更显得流畅无懈了),接下来的该系列,无脑买票也不会扒瞎。

而K3003,就像电影世界里的《阿凡达》一样,它代表着音频器材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成就了一段传奇与永恒,它的理念激励着无数厂牌奋发进取,它的存在与延续,本身就是一种经典的象征……​


你认真看过《阿凡达》么?你认真听过K3003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