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北京二环的都是些什么类型的人群?

我爱吃八宝饭


现在大部分的老城区都在改造。

随着这些改造工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老城区的居民开始外迁。

所谓外迁,就是往二环以外的区域迁。

也就是三环外,四环外,五环外,直到六环外。

每个区域都有从二环迁出来的北京人。

那么,二环里现在居住的都是什么人呢。

个人看,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来的老居民。

这些居民大多都是没有开始改造的老城居民和一些保留区域的居民。

保留的区域有雍和宫周边,东四一带,这些老四合院聚集的地方。

这些四合院大多都是明清时候的王府,大宅门。

有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保留的价值。

大部分的以前作为大杂院的地方,都给居民腾退的优惠政策。

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自愿的选择搬出这些大杂院。

住进改善住房的崭新的楼房。

而原有的大杂院就可以腾出来恢复原貌。

成为单独的可保留的四合院。

而这些地方的街道也经过了政府的改造,变得比以前更加的宽敞,整洁。

另外没有保留的四合院,有些具有私产的居民,是可以出租一些闲房来贴补家用的。

这是一大部分保留的老居民。

还有一部分条件不错的北京居民和早期比较明智的,在离平房不远的地方买了楼房。

当然,这里的楼房,从开始开发就一直价格不菲。

就算是九几年大家认为便宜的时候,也不是一般工薪家庭可以考虑的事。

除非家里有拆迁,或者能享受到一部分拆迁款的家庭。

亦或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北京人。

这里还有一部分外来的比较富裕的居民。

他们老早就在北京买了房。

在北京做生意,置业成家。

当然,有的也是可以有机会转成北京户口的。

也就是所谓的新北京人。

还有一部分就是在北京创业打工的北漂。

相当一部分北漂,尤其是来的早的,都是租住在北京老城区的胡同的平房里。

或者是老楼房里。

即便是楼房,也是七八十年代的老楼。

条件很是一般。

但如果是跟房东的感情好,时间比较靠前的租户。

一般房租涨得都不多。

就拿天桥一带来说,一间平房,现在要是租要三四千。

如果是五年前就租下来的,也就是涨到两三千的样子。

这是有不少的优惠呢。

大致在北京的二环里居住的就是这几种类型了。

您如果有不同见解期待您的交流。


九门吏部尚殳


住在北京二环内的人大体有这样一些人:首先就是富商巨贾,他们大多具有极高的经济能力,花个大几千万买套豪宅或者买个四合院不在话下。他们在二环内要么住在翻新改造过的传统四合院中,家里有停车房,根本不需要像普通老百姓那样每天为了找车位而苦恼;要么住在有地下车库的二环内新小区里-考虑到十几年前二环内带地库的新小区价格也不贵,所以住在二环内有地库停车位的人也未必属于特别有钱的人-所以这些人属于住在二环内的第二种人;第三种住在二环内的人就是北京的土著-他们大多住在胡同的平房大杂院里,没有固定停车位,有的家庭甚至属于较为贫困的阶层,住在破平房里等待拆迁安置;第四种人就是在北京打工的人,在平房区租着一处破平房,冬天夏天还要冒着酷热严寒去公共厕所,有的人是在二环内工作的白领阶层,有的人属于月薪四五千的普通打工族,因为租住的房屋面积狭小条件较差,租金也就千数来块,生活质量较差;北京还有一些外国人也喜欢老胡同,他们租的房子条件较好,有的人还自费重新装修甚至改建过,租金一点也不便宜,就是想体验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吧……


徐铁人


住二环里的人包括,一类(贵、富)、二类(学、公、土)、三类(贩、青、创)、四类(闲)

第一类

贵,

非财富评判标准,他们具有世界、中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人,如,邓文迪女士

富,

坦白说和前一类不在一个水平线,但太多层级一来繁杂,二来不便于理解,故勉强让他们挤进第一类。

这些人住在二环内的次新豪宅中,西便门、金融街……都能看到他们豪车的身影

第二类,距离改变中国还有些遥远,但切实是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一群人

二环内是北京的教育高地,无数深爱子女、且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们付出辛勤,只为让子女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育翔、实验二、皇城根、育民、西单、中古、景山、史家、府学、汇文…… 有名校的地方,就有每个学区房家长的故事!

他们是有活力、有干劲的中坚力量,各部委机关、央企、事业单位都有他们的身影。

房子不一定是买的,也可能是单位租的,可能不错,也可能是老破小…… 但在二环内住,离家近就是满足感!

土著们从来都是让人不明觉厉的,想想二环内有房、110101或102开头,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是,这都是别人的想法! 是四合院还是大杂院,是夏天的蝉鸣柳绿,还是暴雨后的水中漫步,每个土著都有不同的认知……

人生甘苦自知!

第三类,二环内还没有属于他们,但梦就在前方!

小商贩,不论餐饮、洗剪吹、蔬菜瓜果、服装店……他们在付出,前店后厂,用努力给二环内的人们带来便利!

革命尚未成功,大家都在努力的路上!

二环内有种独特的气质,让文艺青年们痴迷、流连忘返……

穿梭于胡同中,往返于酒吧街,住小小的房子并无所谓,因为和低头忙碌的人不同,他们能看到更多北京的色彩!

创业者,并不需要真的开一个企业,创是广义的,把自己经营好即是创业!

或者说,所有在二环里,无暇体会二环的美,又不断努力的人,都是创业者,当然,名字比较高大上,但现实残酷,便宜的隔断房、口味单调的晚餐,也会相伴左右,鞭策着他们……

不管了,埋头向前吧!

第四类

本不想写,但他们确实存在……

很多时候,浪费上苍赐予的宝贵时间,即是罪,何况是二环里……


地产小浣熊


二环就是北京旧城内,住在这里的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北京原住民:主要居住在老城区的平房和早时期的楼房,这批人主要是早期单位分的房子或父母留给的房。现今喜爱住城区或买不起大房等原因。

二是北京打工者:由于原住民改善住房 卖掉老房子,换到北京四五环置办大房子;还有一种出租给外地人居住。

三是四合院:这批人基本是各地富豪购买,北京原住民基没有,但是少数人员 因为北京真正的四合院没有多少。

四是拆迁新建楼:这批人主要是外地在京成功人士和土豪。北京如西直门内片区 菜市口片区 金融街片区等,拆迁后 原住民基本迁到四五环外,开发商把房子卖给有钱人。

总之北京二环内居住的原住民估计能有60%吧,剩余全是外地人员了。

以上是个人见解,不妥处请见谅!





紫禁城下的胡同


象我们这样的,要么原住民,要么单位分了房,要么早早买了房。

前几天跑步群里教练买房,高喊要节衣缩食。

同事嘚瑟,说自己也是全款买房!花了八万,现在房子值1400万。


林耘


我在二环里住了20多年,现在由于一些原因去北六环外住去了。什么TM二环里 三环外的啊,这都是近些年外地人大量涌入后的结果,过去哪有那么多环路啊??小时候在城里长大人谁老把几环几环挂嘴边上,都说住哪,直接说地名,我们住陶然亭感觉南边角门啥的就非常偏远了,北边好一些能到中关村那边才觉得很远。现在摊煎饼似的一圈一圈的越来越大,这还是曾经的那个北京吗?有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细思极恐


文文19848273


打小儿东城长大的,可是后来家庭变故,就开始城八区窜了,但是依然是北京妞的习气,这个劲儿改不了,北京妞并不漂亮,但是绝对有北京范儿,我还是比较自恋,觉得自己是个北京妞特自豪。


Sun丶幸运女神


住二环大院,有车位。还有个小平房租出去了。

这种情况的人也挺多的。也有好多老北京拆出去,为了孩子又买房回二环了。


用户5455326030310


住在北京二环里,大多是老北京,普通人,有房的,几乎都是祖上留下的房子,

不管是平房,还是四合院,现在的价格都非常高,房子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不卖的,只出租,收租金过活!没房的,一般都是老国企,央企职工,住的都是单位公房,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会去拆迁了。


司法拍卖之法拍房


都别扯淡了,二环以里有住房的北京人千万不能卖掉的,二环以里有房的但没有户口的外地人最好趁着北京房价如此之高的时候卖掉,首都核心区建立后就明白为什么了。因为东西城的户籍人口不可能再增添了,据说现在东西城的户口迁出都有奖励的。未来东西城有房没户口没有什么意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