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倉是一種境界,不會空倉的股民,成不了頂級的交易者

在股市中有這樣一句話“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空倉的才是祖師爺”。可能很多投資者否認這樣的言語,認為會空倉的才不是“祖師爺”,能一天一個漲停板的才是“祖師爺”。就個人而言,如果市場中真有能一天一個漲停板的投資者,勢必早就成為了世界首富,哪怕本金只有1萬元,也能成為。但,為什麼沒有呢?就是因為:根本就做不到。

有的投資者也會說,你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是的,從理論的角度講是這樣的。但是,你看全國首富還有全世界的首富,也可以看前100位,有幾位是以炒股票的身份進入行列之中的?除了巴菲特、索羅斯,還知道誰?很少很少了吧。為什麼會如此的少呢?就是投機能維持盈利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甚至說是不可能的存在。

很多投資者也會說“投機之王”傑西·利弗莫爾,投機界鼻祖的人物。但是,最後其成功了嗎?一生跌宕起伏確實是十分富有傳奇色彩,但是能夠將財富穩住嗎?並不能。

所以,對於“空倉是一種境界,不會空倉的股民,成不了頂級的交易者!”個人是表示贊同的。

空倉是一種境界,不會空倉的股民,成不了頂級的交易者


一、短期的漲跌,具有不可預測性。

短線的漲跌能夠被預測嗎?個人不否認確實存在短線預測準確度很高的投資者。但是,絕對不可能一直預測精準。為什麼?

影響股市的漲跌因素具有不確定性,國際形勢、經濟週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宏觀經濟、軍事、投資者情緒等。這些綜合的因素,能夠被短期所預測嗎?並不能。特別是投資者情緒的不確定性,沒有人能夠精準的預測正確。

所以,對於短線而言沒有誰能夠百分之一百的預測精準。就算是預測的極為準確,也只是一次、兩次而已,不可能次次都能精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二、只有買點,沒有賣點,就是一次失敗的投資。

在股市中很多投資者發生的情況比較類同。有什麼相似之處呢?最為明顯的就是:知道買,不懂得賣出。這應該是普通投資者的“通病”。

關注一段時間上市公司股票以後,進行了投資,後期不管是股票漲還是跌,沒有一個時間概念,也沒有一個空間概念,不知道在哪裡賣掉股票。通常會出現幾種情況:

1、股票價格出現了上漲,不知道賣出,一漲再漲直到最後出現了下跌,回到起初價格的時候,才會選擇賣掉;

2、股票價格出現了下跌,沒有一個止損點,一跌再跌,直到深度“被套”,終於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熬不住了,選擇“割肉”。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買點而沒有賣點的投資,就是一次失敗的投資。股市中有著這樣的一句話“策略大於趨勢”,也就是說,有了策略的執行,才有了買點與賣點,也就能更好的盈利於股市與規避風險。

三、有買點,有賣點,不會空倉,風險仍舊高。

不管是美國股市、我國香港股市,還是A股市場,不懂得空倉,是很難真正實現盈利的。雖然說美股呈現的是“十年長牛”,但道瓊斯工業指數的採樣上市公司僅僅只是美國股市中最為質優的幾十家上市公司,不能代表全部美股。並且,當熊市到來的時候,美股也呈現著“快速下跌”之態。

我們第一點講到了短線具有不可預測性。既然不可預測,總是活躍在這個市場中,就算有買點有賣點的策略交易,實現大收益也是很難的。正確的做法則是,順應趨勢,該空倉的時候就空倉,特別是趨勢性風險、金融危機式風險的時刻。

四、空倉不是失去機會,而是等待機會。

投資者進入股市同一的目標就是為了“盈利”。沒有方式方法,就是“赤手空搏”,很是劣勢。所以,要學會規劃策略、執行策略。而空倉呢?看上去什麼都沒有做,其實在金融危機、市場震盪的時候,不動、空倉,就是勝利。

總結:個人很認可“空倉是一種境界,不會空倉的股民,成不了頂級的交易者”。當然,就算是專業投資者不懂得空倉,也成為不了頂級的交易者。順勢而為,方成大器。

對於股票來說,其實我更傾向於投資者應該集中投資,因為對於大部分的散戶來說,專業的技術能力其實不紮實,經驗不足,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你選取的個股數量越多

反而大大增加了你踩雷的幾率!

所以投資股票並不是以數量定輸贏,熊市趨勢90%的個股都會跌,牛市90%的個股也都會漲!集中在1-3只個股的數量最為合適,不但可以集中精力去分析和研究,而且對於資金分配來說也較為合理!而5-10只個股的數量不僅會大大浪費你的精力、時間,甚至一旦下跌你會找不到南北,不知道哪隻需要補倉,哪隻需要止損。

所以我的建議是,花精力選出和研究1-3只個股投資最佳,而投資領域的分配則是保持雞蛋不要放一個籃子裡的策略。就好比,如果股市不行了,你至少還有房產的收益,理財的利息,一來可以減少你的資金回撤幅度,二來還能作為你的抄底後備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