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本可“智氏代晉”,為什麼卻成了三家分晉?

智瑤又稱荀瑤、智伯、智伯瑤。智氏源自荀氏,智氏的始祖智莊子荀首是晉獻公託孤重臣荀息的幼孫,也是晉國中軍將荀林父的幼弟。晉成公的時候,荀首受封於智邑(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北一帶),以封邑為姓,稱智氏。荀首位列世卿以來,多受中行氏(荀林父的姓氏)的護佑,平穩發展。直到荀林父執政後,荀首開始進入晉國政壇,擔任下軍大夫,之後屢次升遷到中軍佐。

荀首的兒子智武子荀罃在晉悼公時代備受器重,成為晉國霸業復興最大的功臣。智武子暮年,智氏的宗子智朔不幸英年早逝,只給智罃留下了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兒,這就是智盈。智盈到了三十多歲也不幸去世,留下了還沒有成年的智躒。荀罃因為兒子智朔、孫子智盈相繼英年早逝,智氏卿位差點青黃不接,幾乎失去卿位。晉平公時代,曾經一度要取消智氏的世卿之位,幸虧中行氏的中行吳念及同宗之情,對智躒多加保護,晉平公不得已,只好安排還沒有成年的智躒成為下軍佐,中行吳對智躒照顧的無微不至,才使智氏躲過一劫。

公元前501年,智躒在經歷了30多年的宦海沉浮之後,接替士鞅成為晉國的正卿。

公元前497年,晉國國內發生劇變,範氏、中行氏和趙氏的旁支邯鄲氏攻打趙氏,在晉陽圍攻趙氏。晉公宣佈範氏、中行氏為叛黨,並下令智氏率領韓氏、魏氏兩家協助趙氏反攻中行氏和範氏。晉國由此陷入了一場長達8年的內戰。由於中行氏的始祖荀林父和智氏的始祖荀首是親兄弟,智氏多次承蒙中行氏的護佑,智躒也是在中行吳的照顧下,在未成年時就擔任了下軍佐。所以在此次平定內亂的過程中,智氏並沒有出兵,智躒只是以晉國執政的身份坐鎮朝中,而讓趙鞅掛帥出征,趙氏在軍中的權力逐漸超越了位列正卿的智氏。

公元前493年,智躒去世,趙鞅繼任晉國正卿,智躒死後,他的兒子智申成為四卿之一,擔任下軍佐。

公元前475年,趙鞅去世,他的兒子趙襄子無恤成為趙氏家族的首領。智申的兒子智瑤登上了執政寶座,繼智罃、智躒之後,實現了智氏家族的第三次騰飛。

此時的春秋時期已經經歷了長期的爭霸戰爭,許多小的諸侯國被大國吞併了。有的國家內部發生了變革,大權漸漸落在幾個大夫的手裡。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此時,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把持,他們分別是: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另外還包括郤氏、欒氏等大家族。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有兩家被打散了,他們是:範氏和中行氏,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智瑤執政時期,越國滅掉了吳國,越王勾踐率軍北上舉行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智瑤看到了這種形勢後,對三家大夫趙襄子趙無恤、魏桓子魏駒、韓康子韓虎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國、越國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還給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晉公,你們呢?”

韓虎不想這樣白白的犧牲自己的地盤,想拒絕。他的手下段規勸誡道:“如果不獻出土地,智伯必然會派兵攻打韓家。韓氏獻出土地後,智伯會再向別人索取土地,別人不給,他必然發兵攻打。這樣韓家就可以避免受到攻擊,等待形勢好轉。”韓虎一想,覺得有理,慷慨的將一個萬戶之地贈予公室。

魏駒也不想給,他的家臣任章說:“為什麼不給呢?”魏駒說:“智家無緣無故要地盤,所以不給。”任章勸道:“智瑤索要地盤,各位大夫一定會對他存有恐懼之心,我們給了他地盤,他一定會放鬆警惕而輕敵,而我們這幾家會由於害怕而親近聯合。一旦產生衝突,由親近而聯合的軍隊來對付輕敵的智瑤,智伯的命不長矣。”魏駒覺得有理,於是也將一個萬戶封邑交給晉公。

智伯瑤又問趙襄子趙無恤,趙襄子不給,說:“土地是先輩們留下來的產業,到手的東西說什麼也不能再交出來。”於是智伯瑤上報晉出公,晉出公命令智家和韓家、魏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率領中軍,韓虎的軍隊擔任右路,魏駒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於是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沒有多少日子,智伯瑤率領的三家軍隊已經把晉陽城團團圍住。趙襄子吩咐將士們緊守城池,不許交戰。每到三家軍隊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箭如飛蝗,使三家軍隊無法前進一步。

晉陽城死守了兩年依然沒有被攻克。一天,智伯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發現晉陽城東北有一條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吩咐士兵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又在上游築起堤壩,攔住上游的水。到了雨季,水壩上的水已滿,智伯瑤命令士兵在水壩上挖開了個豁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裡去了。城裡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頂上去避難,灶頭也被淹沒在水裡,人們不得不把鍋掛起來做飯。可是,晉陽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寧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大水淹了晉陽城之後,城裡的情況越來越困難。趙襄子非常著急,對他的門客張孟談說:“晉陽民心固然沒變,可是要是水勢再漲起來,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張孟談說:“我看韓家和魏家現在追隨智伯瑤,也不是心甘情願的,我想辦法找他們兩家說說去。”當天晚上,趙襄子就派張孟談偷偷地出城,找到了韓康子和魏桓子說到:“當前局勢,如果趙氏滅亡,韓氏、魏氏也不能倖免!”就是這一句話擊中了韓虎、魏駒的要害,唇亡齒寒啊。段規和任章也在旁邊煽風點火,於是兩家和張孟談約定,共滅智氏,一場驚天密謀醞釀成型。

公元前453年3月,晉軍陣營中一邊寂靜。韓虎、魏駒帶領著兩家親兵進入汾水的堤壩上,趁著智氏的兵卒不備,突然進攻,將智氏親兵全部殺死,控制堤壩。然後將汾水導向智氏陣營,晉陽城中的水勢逐漸減退。趙襄子知道事情已經按照計劃進行,便率領趙氏親兵,從城中殺出。智瑤此時還在夢中,聽聞軍營裡一片混亂,驚醒之時,周圍已是一片汪洋,智氏大軍在混亂中不知所措。趙氏從晉陽城中殺出,韓氏、魏氏從左右進攻智氏的兩側,智氏大軍已成甕中之鱉。

此時,智瑤已經無法控制軍隊,想奪路而逃。這時最恨智氏的趙無恤帶兵將智瑤活捉後殺死,還將智瑤的首級雕刻上漆,當飲酒的首爵。韓、趙、魏三家繼續剿滅受降智氏的殘餘部隊。智氏的主力部隊在此戰中悉數被殲滅。三家為了免除後患,開始率軍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殺智伯家族二百多口,天下震驚!連智家的土地也被三家平分。晉出公大怒,向齊國、魯國借兵討伐三家。三家於是聯手攻打晉出公,晉出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晉出公死後,晉國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以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從此,韓國(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國(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國(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國、齊國、楚國、燕國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智瑤本可“智氏代晉”,為什麼卻成了三家分晉?

那麼,智瑤本可“智氏代晉”,為什麼卻成了三家分晉?

一、智瑤的理想是要匡扶晉國的霸權,不可能“智氏代晉”

趙鞅死後,智瑤成為了晉國的正卿,掌握了晉國的執政大權。當時,他還是一個初涉政壇的新星,他的理想和趙鞅一樣都是匡扶晉國的霸權,讓晉國再次成為中原的霸主,身為國之卿士,以國家為重。在趙鞅死後,他扛起了晉國的大旗,繼續著晉國的爭霸行動。

二、智瑤為人才幹出眾、智謀過人,對晉國的霸業鞠躬盡瘁

1.進攻齊國、鄭國

公元前472年,智瑤率領軍隊在犁丘與齊國上卿高無丕對峙,此戰中,智瑤身先士卒,作戰勇猛,晉軍看主帥都如此奮不顧身,個個拼死向前,齊軍招架不住,大敗而歸。智瑤親手俘虜了齊國大夫顏庚。

公元前468年,智瑤出兵討伐鄭國,晉軍進駐桐丘,鄭國向齊國求救,陳恆率軍救援鄭國,只要一聽說齊國的援軍一出,便撤兵了。智瑤對這次陳氏的插手大為不滿,臨走前派使臣數落陳恆一番,陳恆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

公元前464年,智瑤與趙無恤再次出兵,攻打鄭國,由於鄭國的妥協,一路上晉軍沒有受到應有的抵擋,很快晉軍就兵臨鄭國都城下。智瑤以統帥的身份命趙無恤攻城,趙無恤想保全自己的實力,拒絕執行命令。這也是智瑤始終不能取得更大的外戰戰果的本質原因——晉國政出私門。這次作戰,將佐不和,鄭國沒有被攻克,卻也劫掠了鄭國大片物資,戰果豐盛,滿載而歸。

2.圖謀衛國

當越王勾踐即將對吳國發起總攻之前,當時智瑤剛剛執政不久,吳國為了表達對晉國新一任執政的祝賀,派遣使臣赤市去晉國造訪,途經衛國,衛國執政寧文子相迎,並贈送吳國使者一份厚禮,赤市感恩戴德來到晉國。在國事訪問完畢後,智瑤命人用豪華巨輪送赤市回吳國,赤市心裡納悶,智瑤怎麼今天如此慷慨?於是派人暗中訪問才知道船裡裝載著晉軍,等到赤市路過衛國的時候,就攻破衛國,這一招借雞生蛋太絕了,簡直就是要嫁禍給赤市啊。赤市想起了昔日衛國人的大義,於心不忍,於是裝病暫時不回去了,在晉國先住一段時日,於是智瑤謀奪衛國的計劃落空。

3.滅掉夙繇國

中原的諸侯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國內各卿大夫又是個個強悍,互不相讓。智瑤自然將目標定在了晉國周圍的少數民族。中山國的屬國夙繇便成為了智瑤的預定攻擊目標,只是苦於道路崎嶇,不好行軍。經過一番思考,智瑤命人在晉國為夙繇鑄造了一口大鐘,鐘的口徑,專門設計的有一輛戰車的兩軌那麼寬。鍾鑄好後,請夙繇國的國君派人來取,夙繇命人開路取鍾。結果此路一修通,智瑤就率領晉軍攻破夙繇國,夙繇滅亡,智瑤並其地而有之。

4.智瑤清楚晉國失去霸業並逐漸衰落的根本原因,並立志要解決該問題

春秋末期,越國滅掉了吳國,越王勾踐率軍北上舉行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而傳統霸主晉國因為卿大夫相互爭權內耗,大權旁落,無力對外爭雄。喪失霸主之位,這對於晉國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恥辱。智伯在朝擔任執政後,南征北戰,使晉國聲望大大提高,許多在晉國內亂時脫離晉國影響的小國,都紛紛重新歸附。作為晉國的執政,智伯心裡很清楚,晉國大權旁落,政出私門,若要恢復晉國霸業,必須增強晉國國君的實力,才能主導晉國一致對外。

三、智瑤與韓、趙、魏三家的矛盾激化,導致了後來的三家滅智和三家分晉

1.晉國四卿(智、韓、趙、魏),智氏一家獨大

智伯瑤是智氏家族第三位,是荀氏家族第五位(荀林父、荀罃、荀偃、荀躒之後)的正卿。在其執政期間,晉國朝政呈現出智氏一家獨大,力壓三卿的局面,對外智伯瑤南征北戰,晉國實力也逐步恢復。

2.智伯瑤提出四卿獻地,加劇了智氏與三家的矛盾

智瑤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智伯瑤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國、越國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還給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晉公,你們呢?”三家大夫都擔心失去土地後,自己的實力會下降,都不願獻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晉公;魏桓子也懼怕智伯瑤的威力,也把土地、戶口割讓了;只有趙家不給。

3.攻打趙氏時,智瑤的無心之語激怒了韓、魏兩家,導致兩家的反叛和三家滅智

智伯瑤對趙氏不割讓土地的事情上報給晉出公,晉出公命令智家和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戰爭持續了兩年。

公元前453年,智瑤派軍隊駐守汾水堤壩,命士兵挖土,將汾水導向晉陽城,晉陽城一夜間變成汪洋澤國。趙無恤怎麼也沒有料到智瑤會來這麼一手,利用地理自然優勢來進攻人駐守的城池。晉陽城中軍民已經初現不安,趙氏的危機即將來臨。

智伯瑤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他指著晉陽城得意地對他們兩人說:“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早先我還以為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呢。”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順從地答應,心裡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呢。

兩個月過去,趙氏水困已久,已經無法繼續守城,趙無恤於是派門客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張孟談於是告訴韓康子和魏桓子說:“唇亡齒寒,智伯率領你們兩位來攻擊趙氏,趙氏快要滅亡了,接下來你們兩位也要被智伯當成攻擊的目標了。”韓、魏本來就對智伯的囂張跋扈非常憤恨,聽了這番言語,也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滅亡的門閥,決定倒戈起事。於是三方密約,決定共同攻滅智氏。

公元前453年3月,夜裡,趙襄子派人殺掉看守堤壩的智軍官吏,決開堤壩反灌,智氏軍隊因倉促救水而導致混亂,趙襄子親率軍隊進擊,並大敗智氏軍的前鋒,長驅直入中軍幕府,擒殺智瑤,並將智瑤的首級雕刻上漆,當飲酒的首爵,韓、趙、魏聯手攻陷智氏封邑,智氏一族兩百多人慘遭殺戮,智氏遭受滅族之災。

4.晉國宗室持續衰落導致三家分晉

智瑤身死後,晉出公大怒,向齊國、魯國借兵討伐三國,韓、趙、魏三家聯手攻打晉出公,晉出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這就是晉哀公。以後,三家又把晉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這就是三家分晉。

公元前403年,周王室周威烈王承認韓、趙、魏的諸侯國地位,韓國、趙國、魏國正式與秦國、齊國、楚國、燕國並列為戰國七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