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 文物实拍·稽古赏珍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是其最重要的通史性展览,在第二单元《夏商周三代》中,展出有众多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比如号称世界之最的“后母戊大方鼎”、商代最大的圆鼎“子龙鼎”、商代方尊之最的“四羊方尊”、记载武王伐纣的“利簋”、晚清海内三宝之一的西周“大盂鼎”、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虢季子白盘”。

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四库全叔拍摄

除了上述文物外,展厅中的国宝级“重器”比比皆是,比如“妇好鴞尊”、“偶方彝”、“三联甗”、“象首青铜罍”等等。在这其中,有一件形体不大的青铜器,它名为作册般铜鼋。

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作册般铜鼋·四库全叔拍摄

所谓鼋(yuán),就是我们俗称的王八,这件青铜器就铸为王八形,它呈爬行状,头向前探,四足外露,尾左偏。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脖子和壳盖上插着四枝羽箭。

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作册般铜鼋·四库全叔拍摄

为什么王八壳子上会有四只箭呢?是谁射的?为什么射它呢?可巧的是,壳上铸有铭文4行32字,解答了这些疑问。

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作册般铜鼋·四库全叔拍摄

铭文告诉我们:在丙申这一天,商王过洹水的时候,捕获了这只王八。当时王先对它射了一箭,然后又射了三箭,每箭皆中。商王命属下把此鼋赏赐给名叫作册般的臣子。王说:“(四射皆中的神功)铭记于铜器上,作为你的宝物。”为纪念此事,作册般铸造这个纪念品。

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作册般铜鼋铭文拓片·来自网络

“作册”也称“作策”,为商王室的史官,是朝中重要的官员。般,是这位史官的名字。“作册般”三字,还见于商代晚期的“作册般鼎”和“作册般甗”,根据这两件器物的记载,可知是他是商纣王时期的人。

作册般铜鼋并非出土品,而是国博2003年从社会上征集所得,因此关于此器的真伪有过争论。但经专家鉴定和分析,认为铜鼋的铭文与器物造型所反映的史事是商代末期的一次水上射礼活动,是目前所知商代有关射礼的惟一一件青铜器, 也是中国时代最早的一件有关射礼的青铜器, 弥足珍贵,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作册般铜鼋·四库全叔拍摄

龟鼋之属的名声在现代不太好,如果谁被称作乌龟王八,那简直是不能容忍的羞辱。但是在历史上,龟鼋却被认为是有灵性的祥瑞神物。比如,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有随葬的龟壳,里面还有不少小石子。据推测,这是八九千年前的先民人所作的响器,或者是类似后世“摇卦”的占卜工具。

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龟甲响器附石子·四库全叔拍

商代采用龟甲来占卜更是很普遍的现象,不仅中原的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实物,就连地处西边的四川金沙遗址都有出土。《尚书·大浩》记载周公语谓“宁(文)王遗我大宝龟”,《礼记·礼器》篇有“诸侯以龟为宝”的话,可见对于龟是很重视的。

作册般铜鼋——反映了商晚期水上射礼的孤品,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金沙卜甲·四库全叔拍

鼋是龟鳖科动物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最大者可长至约2米,而作册般铜鼋这样小,可见仅仅是般做得模型而已。虽然现今鼋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已经极度濒危,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在商周时期,河南气候温暖,洹水有大鼋是很正常的。

鼋还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水产品,《左传》中曾记载了一则著名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人向郑灵公进献了肥美的鼋,郑灵公立即让御厨宰杀烹制。

这时,公子宋(字子公)与子家来朝见灵公,在门外的时候,子公食指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于是就对子家说:“他日如此,必尝异味。”他们进去后,看到正在宰杀的鼋相视而笑。灵公就问怎么回事,子家就说了。

等鼋羹做好后,郑灵公请诸大夫尝鲜,唯独略过子公。子公恼怒之余,不顾君臣之礼,快步走到鼎旁,用食指蘸了鼋汤尝了尝,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灵公因此大怒,欲杀子公,谁知最后反被子公所弑。

这一因王八汤酿成的血案,为后世留下了“染指”一词。


参考文献:

  1. 《作册般铜鼋考释》
  2. 《作册般鼋探析》
  3.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
  4. 展览说明

注:

  • 文中图片除注明来自网络外,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