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海中的无底之谷——大壑归墟

茫茫大海中的无底之谷——大壑归墟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于知北游。

东晋初期,有人伪造了《列子》,在《汤问》这篇里,记载了商汤和夏革的对话,商汤问事物有大、小的分辨吗?夏革说“有”,他举“大”的例子就是龙伯国的大人,其中说到“大壑”,他说: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就是说在渤海的东面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个大壑,是个无底洞,名字叫“归墟”,天下的河流还有天河里的水都流进那里,却没有任何增加或减少。

茫茫大海中的无底之谷——大壑归墟

这个记载加上五神山、巨鳌、龙伯国大人的神话,显得很恢弘大气,充满了想象力,可惜的是,“归墟”之名可能是东晋人新造的词汇,别说先秦两汉没有“归墟”之说,东汉王逸注《天问》“东流不溢”那一问是也只说:“言白川东流,不知满溢,谁有知其故也?”他也没给出个答案来,既没说到“大壑”,也没说到“归墟”。

两晋之际的郭璞在注《山海经》的“大壑”时说:“《诗含神雾》曰:‘东注无底之谷’,谓此壑也。《离骚》曰:‘降望大壑’。”

竟然没提《列子》里“归墟”的事儿——以郭璞的博学多闻,竟然不知道《列子》里说“大壑”一名“归墟”吗?肯定不是,只能是他那个时候还没有“归墟”这个名目,他还不知道有这个说法。

茫茫大海中的无底之谷——大壑归墟

但是,《列子》虽然是伪造的,可它主要是靠收集古文攒起来的,也就是说,它书是假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很多是真的古文,有很古老的来源。比如说巨鳌戴五神山的说法,在《楚辞·天问》里就有:“鳌戴山拚,何以安之?”说明先秦就有这个故事,那绝不是晋人杜撰的,而的确是古传。

这里面最大的可能是,“其下无底,名曰归墟”这两句并不是《列子》原文里的话,而是东晋人张湛的注文混入正文里的,张湛的时代要比郭璞晚,他的说法郭璞根本就见不到(有学者认为《列子》就是张湛伪造的)。

所以说,最古的名称就是“大壑”,这个称呼古书里非常常见,比如:

《庄子·天地》: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苑风曰:“子将奚之?”曰:“将之大壑。”曰:“奚为焉?”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

《楚辞·远游》: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下》:翼乎如鸿毛过顺风,沛乎如巨鱼纵大壑。

又《七谏》: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中论》:“犹决壅导滞,注之大壑。”

晋·庾阐《海赋》:始乎滥觞,委输大壑。

茫茫大海中的无底之谷——大壑归墟

先秦直到魏晋的书里,除了《列子》之外,都见不到“归墟”的名称,只有“大壑”, 因此我们可以说,“归墟”这个名称是晋代以后才有的名称,它不是古老的名称

直到唐代柳宗元作《天对》,是一篇专门回答《天问》问题的著作,他里面回答“东流不溢,孰知其故”时才说:

“东穷归墟,又环西盈。脉穴土区,而浊浊清清。坟垆燥疏,渗渴而升。充融有余,泄漏复行。器运浟浟,又何溢焉。”

柳宗元用“归墟”来解答了《天问》里的这个问题。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茫茫大海中的无底之谷——大壑归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