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真實購買力對比

一、收入對比

根據中美統計局部門的人均收入對比來看,中國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中位數差不多2.4萬,美國只統計平均工資,美國2018年平均工資4萬美元,中位數2.5萬美元。

從統計數據看中國和美國收入還差很遠,平均看中國是美國的10%,中位數看中國是美國的15%。但真實的感受並非如此。

1)從高技術人群看:華為,BAT工作幾年能拿到稅後年薪50萬元,而谷歌蘋果差不多是稅後15萬美元,差不多100萬人民幣,也就是說高科技方面中國頭部企業的工資大約是美國頭部企業工資的50%

2)從純勞動力來看:北京鐘點工每小時45元人民幣,紐約是16美元,中國低端勞動力價格大約是美國的40%左右,也不低了。

為什麼統計出來的數字差這麼多?我認為流動人口的收入統計有問題,因為這些人也沒有交稅,政府就按本地務農來算收入,但實際上只要身體健康、手腳勤快的農民進城打工,一年賺小十萬並沒問題。

而專業勞動力,中美價格已經接近,比如我們請的羽毛球私人教練,每小時300人民幣,而有同學在美國請私教,收費大約是50美元。

另外中美稅收也不一樣,中國年薪10萬,差不多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一年只要不到1000元左右的所得稅,稅率低於1%,而美國年薪10萬,差不多是平均工資的2倍,差不多要交掉30%的稅。

二、支出對比

可以從住、行、購物,服務四個方面做比較

1)住房方面,美國購買力完勝中國

中國房價已經貴的令人髮指,從絕對價格比較,中國房價全面超越美國。不過從租房價格看,中國租金略低美國。

但是美國要繳納房產稅,中國不需要,所以美國買房投資並不一定划算。

反正目前房價,我是不打算在國內買房的,租房比較划算。

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附近房價和北京五環內均價差不多,大部分城市一套房子價格也就是30萬美元,200萬人民幣。

2)交通出行方面,買車美國購買力強,其他方面美國很貴。

美國最划算是買豪車,或者說國內50萬以上的車大部分是收割智商稅,那麼貴的奔馳也漏油。雖然美國寶馬奔馳很便宜,但是買的人依然很少。

紐約停車時租大部分要15美元,這麼看北京10元一小時路邊停車也不算貴了。

第二貴是出租車,幾公里就是20美元。有人說我不開車也不乘坐出租,公交上班如何?地鐵也很貴,紐約破地鐵單程差不多3美元。

當然美國交通最貴的是停車費,如下圖

中國和美國真實購買力對比

3)購物方面,中美接近,部分商品美國略低於中國

手機等消費品中美差不多價格,食品方面,美國三文魚、櫻桃、草莓、藍莓等價格要遠低於中國,美國產奢侈品大減價的時候價格是國內的60%到70%。

4)服務方面,這個是大頭,最貴的是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不用多說了,還有就是教育,美國大學收費極貴,其他方面省的錢這邊都花掉了。

所以總體來看,中美收入沒想象中差距那麼大,很多行業中美收入已經接近,支出方面,美國整體上開銷還是比中國多不少。

所以美國也有很多窮人,很多美國人自己的州都沒有出去過,更別說出國旅遊了。

這只是靜態對比,如果動態對比,那更驚人了

10年以前我也請過鐘點工來家裡打掃衛生,當時每小時10元人民幣,10年過去鐘點工價格漲了4.5倍,如果鐘點工價格再漲2.5倍,也就和美國差不多了,所以真沒必要移民美國,尤其是打黑工。我在美國拱門公園旁邊的小鎮moab的快餐廳遇到一箇中國小姑娘收銀,沒身份打工,老闆每個月給600美元,當然如果從鍛鍊英語水平說也不能說不值得,但這個收入也太低了吧,而且還有那麼多非法移民越境進入美國,也會壓低工資,當然這部分工資肯定也不會被美國政府統計到平均工資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