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一下子就得精神病了,毫無預兆?

題記:

每一個孩子被確診精神分裂症,家長鎮定的背後都是極痛苦的。

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屬相處的這些年,看到的和聽到的最多的是,得知“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家長急切的表達:“孩子是因為學習壓力大突然得的”、“孩子內向,加上同學排擠,受了刺激突然得的”、“孩子學習很優秀,一直沒問題,突然就精神分裂了”……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精神科醫生,很多時候是在耐心聽,但還是特別想說一聲,“突然”得病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青壯年得病都經歷有一個特殊階段——我們稱之為精神分裂症高危綜合症階段。

闢謠:一下子就得精神病了,毫無預兆?

首發精神分裂症之前還有個高危階段


闢謠證據之一:多數患者首次精神病發作之前往往存在一段較長的前驅期,從幾天到幾年不等,平均為5年。

對精神分裂症的自然病程研究發現,大多數患者經歷前驅期、急性/發作期、殘留/康復期三個時期,80%的患者首次發病前存在一段或長或短的前驅期,從幾天到幾年不等,平均約5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處於前驅期時,已經出現了一些非特異性精神症狀,如感覺異常、猜疑、奇怪的想法、睡眠障礙、集中注意力差、焦慮易怒等。這些症狀,如果具有一定的嚴重程度,又具有動態惡化趨向,那麼它們就有可能對精神病發作起到預警作用。

闢謠:一下子就得精神病了,毫無預兆?

高危階段已經有了偏離

早期前驅期以輕微的自我體驗缺乏為主,也有些比較輕的問題出現,如古怪的行為表現等。晚期前驅期狀態以更為廣泛的問題為主。在後來,研究學者使用瞭如精神病前驅期綜合徵,臨床高危、超高危等不同術語來描述。

1927年,美國學者表示,傳統的針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進行得太晚,雖然很多患者在發病前已經表現出很多非特異的臨床症狀,但臨床醫生處理的往往是疾病後期的症狀。換言之,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療而言,可能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間窗

近10年,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紛紛將精神分裂症治療的希望寄託在早期或超早期發現上面。特別是近5年,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王繼軍教授為代表的SHARP項目組,在精神分裂症早期發現和治療中做出了卓越的、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研究

闢謠:一下子就得精神病了,毫無預兆?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SHARP團隊


闢謠證據之二:精神病高危問題確認後,個體1-2 年內轉化為精神分裂症的比例率約35% 左右。

《精神病學研究》雜誌有研究者,曾經對所有關於精神病高危研究進行了彙總分析,發現僅有25%的精神病臨床高危人群在2年內發展為症狀明確的精神病,35%從前驅精神病性症狀中完全恢復(這是個好消息)。

闢謠:一下子就得精神病了,毫無預兆?

轉化


闢謠證據之三:已經有成熟的精神病高危篩查方式

為了提高精神病高危患者的識別效率,美國學者等編制了一套篩查量表稱前驅期問卷

國內高危人群的研究起步較晚,但速度和質量均在趕超。SHARP(Shanghai at risk for psychosis)項目於2012年在上海啟動

,該項目引進和開發了中文版精神病高危綜合徵定式訪談工具和臨床用篩查工具。同時給出以下結果提示

1.提出在心理諮詢初診患者中,約有5%的患者符合精神病高危綜合徵的標準

2.上面被診斷高危的患者,通過為期2年的隨訪,轉化為精神病的比例為29.1%

3.我國高危患者從症狀出現到尋求專業幫助的平均時間約為4個月

闢謠:一下子就得精神病了,毫無預兆?

篩查表


闢謠後的建議:確實是精神病高危,但只是很輕微,該怎麼辦?

雖然目前針對高危人群的治療指南並未形成共識,多數仍停留在監測的水平,但在一些新興領域已獲得了一些成果。

與精神分裂症治療相關研究不同,針對高危人群的干預策略有更高的要求,原因是僅有不到1/3的高危患者會真正轉化為精神分裂症,也就意味著還有2/3的高危人群可能並不產生進展,那麼如果過早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可能存在過度治療的問題。因此對高危人群的臨床干預既要無嚴重不良反應,又要有及時控制病情進展的療效。

目前國際上符合此要求的早期干預手段包括營養支持、心理治療、認知訓練等方式。

中以補充ω-3 不飽和脂肪酸(魚油),以及蘿蔔硫素

(西蘭花種子提取物)干預為代表的營養支持方案,是一種為精神科醫生寄予厚望的早期干預方案。

當然,國內也有很多專家很主張高危階段就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闢謠:一下子就得精神病了,毫無預兆?

魚油和西蘭花有效成分


寫在最後個人碎碎念:

精神病高危綜合徵的篩查問題比較靈敏,基本可以發現“高危信號”。

發現了信號後,據國內方案,多數還是選擇了用抗精神病藥。

如果醫生很猶豫,家屬也真的不想給孩子用藥:最好的方法就是規律複診,一定要規律複診、規律複診、規律複診。適當可使用ω-3 不飽和脂肪酸或蘿蔔硫素。

參考文獻:

1.Sullivan H S. The onset of schizophrenia[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27, 151(6 Suppl): 134-139.

2. Yung A R, McGorry P D. The initial prodrome in psychosis: Descriptive and qualitative aspects[J].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6, 30(5): 587-599.

3.Yung A R, Phillips L J, McGorry P D, et al. Prediction of psychosis. A step towards indicated prevention of schizophrenia[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8, 172(33): 14-20.

4.鄭麗娜, 王繼軍, 李春波. 精神病高危綜合徵的研究進展. 上海精神醫學. 2011.23(5): 303-306.

5.張天宏, 王繼軍, 王傳躍. 阻斷精神分裂症的發病進程—精神病高危人群的識別和干預. 2017. 35(4): 40-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