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去“精神病”院?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去“精神病”院?

這篇文章詳細記錄了我去精神科醫院就診的心路歷程,首發在我的原創公號,原文鏈接:

今天下午我去合肥四院複診,站在烈日下拍了一張醫院門診大樓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赫然的幾個紅色大字“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以前就叫合肥市精神病醫院。感慨道“如果人們對於精神健康方面的問題和對待身體生理健康態度一樣的話,我想就不會有那麼多被抑鬱症困住而對生命過多損耗的人了吧。

這點社會集體意識對於抑鬱症不可言狀的羞恥感真是大大的助推啊。再加上患者本人的思維牢籠也進一步將自我囚禁無法動彈,任由自己被抑鬱這頭怪獸給吞噬。但不管怎樣你依然有對自我負責和選擇的權利和自由,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生活,除非你自己。”

在公號的開篇,就提到“真正悲慘的,從來都不是那些治療又復發的人,而是那些受抑鬱症折磨,受輿論左右,不知所措又羞於邁進醫院的人們。只要你去治療,你就走在變好的路上。”

今天就來談談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人們前往精神科醫院的腳步?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去“精神病”院?

1、錯誤的認知,更多的是對精神類藥物的錯誤認知。

經常聽到有人說,吃藥不好,會產生藥物依賴,藥一停又會反覆,總不能吃藥一輩子吧?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在2015年底第一次去了綜合醫院看了精神科,吃了一段時間的抗抑鬱藥後感覺自己好了就擅自停藥了,為此我認為我也付出了更多的代價,短時間內抑鬱又再次復發。那吃藥抑鬱就不會復發了嗎?這真的因人而異。據我瞭解,現在的抗抑鬱藥物對於大多數人的抑鬱症狀是有所緩解的,但有的也帶藥復發了。我本人在去年規律堅持服藥一年擅自停藥兩個月後又再次復發,我在冬春兩季這個抑鬱高發的季節竟然掉以輕心了。

所以,你可能會問我那要吃一輩子藥啊?我想說,如果讓我在痛苦地多活30年和快樂的只活10年之間做個選擇,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因為抑鬱發作時真的是太TM痛苦了,那種瀰漫的持續的被吞噬感讓你不見一絲光明,不知道痛苦何時能結束,所以大多數人會想到死,是為了結束這深不見底遙遙無期的痛苦!我那時候就想著,死我都不怕了,還怕去醫院啊,還怕吃藥啊,吃藥肯定會有效果啊,就算有副作用,但是就跟安眠藥一樣,吃了藥你能睡著,不吃藥睡不著,你因為擔心安眠藥的副作用而選擇不吃藥,但是你知道嗎,失眠的副作用又有多大嗎?

睡眠對於身體機體的修復有多重要,我想我就不用囉嗦了吧。那同樣的,抗抑鬱藥也是這樣,說到底道理很簡單,兩害相權擇其輕!可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怕吃藥呢?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去“精神病”院?

2、恐懼感+羞恥感

令人恐懼的不是怪獸本身,而是去面對怪獸的路上對其的種種想象。就像你在電影院看恐怖電影,最最恐怖的不是那個鬼出來的樣子,而是鬼出來之前那種詭異緊張的氣氛渲染,用光線、音樂和演員驚悚的表情來渲染。

對於抑鬱的恐懼,也是同樣如此,你大腦的思維會一次次的加深恐懼,讓痛苦延長。痛苦是真切的,但你若加上大腦思維的助推,這個痛苦就會不斷擴大和加深。而你想要的都在恐懼的彼岸。

難以名狀的羞恥感讓更多的人選擇控制和隱藏抑鬱症,更多的時候是一個人在別人看不到的情況孤軍奮戰,是啊,這注定是場單槍匹馬的戰役。抑鬱症,真的沒什麼,我就當是個慢性病唄,我有這個慢性病我可能要一輩子吃藥,哦,就是這樣,我還是可以選擇我熱愛的事情,不影響我熱切的去愛,全力的去生活啊,你都不為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創造,誰又來為你的生活買單呢?

抑鬱症更多的時候像鐘擺,時好時壞,就接受它,當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吧。抑鬱,讓我經歷低谷,將我拉進黑暗,但這世界仍然有光,我可以選擇擁抱光明,我選擇擁抱光明並不意味著忽略黑暗。光明一直和黑暗同在。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去“精神病”院?

3、受苦更簡單

海靈格大師說:承受不幸,比尋求幸福來的簡單。承受痛苦比改變成長來的容易。好多人最多就是抑鬱的情緒偶爾來臨下而已,還遠不到抑鬱症不能動彈的嚴重地步,也就是說這個痛苦不足以讓你選擇去正視。但,每一次若逃避、轉移和壓制你都是在餵養這個怪獸,直到有天它長大從你的身體裡冒出來將你生吞。但如果你能在每一次抑鬱的情緒來臨時,選擇接納、禮待,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等一等自己的靈魂,直到學會和它共處,那麼這頭怪獸頂多就只是會在無聊的時候來找你玩玩,卻不至於會將你生吞。

4、扭曲的存在感

我痛故我在,有的人以苦為樂,痛苦會給他們一種虛假的身份感和存在感,而且理所當然的給自己的不行、失敗、一事無成戴上了一頂冠冕堂皇的帽子。你有沒有見過遇人就跟人訴說自己苦難的人,他們已習慣這種苦難模式,這種苦難模式對於她來說是熟悉的、安全的,在加上大腦思維的推波助瀾,真的是頻頻上演苦情劇。抑鬱也是,有的人天生就抑鬱的體質,還喜歡將自己陷入這種莫名的悲傷情緒中尋找存在感,

林妹妹應該就是吧,你看她就活在這種模式中葬花葬己,楚楚可憐,這也讓她與眾不同啊,她喜歡也挺好。當然她不是抑鬱症哈,她只是抑鬱體質吧。

5、執念

對抑鬱症名詞的執念,對戰勝抑鬱症的執念……抑鬱症≠精神病!

抑鬱症,它只是一個名字,起了個名字方便人們去研究和康復。抑鬱症後面的人,這個活生生的人才是最最重要的,是高於任何名字的,就像你的名字只是你的一個符號,它是你,又不是你!無需過分在意並糾結!任何人、任何名字都無法定義你,你高於任何被定義的東西!

《心理諮詢師》的教材第四章,“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知識”,這樣寫:

正常心理活動和異常心理活動之間,有互相轉化的可能性,這在人群中會永遠並存。由於相當多的精神障礙,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質性損害的證據,只能暫時將它們稱為腦的功能性障礙。在《國際疾病分類》中已經放棄精神病一詞,只保留精神病性作為描述之用。精神病性也只用於描述存在下述症狀的情況:幻覺、妄想,顯著的興奮和活動過多,並且由於抑鬱或焦慮引起的嚴重而持久的社會性萎縮,顯著的精神運動性遲滯,緊張症性行為。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

心理異常:……簡單點來說就是精神病吧。

輕型抑鬱症、無精神病性症狀抑鬱症都是屬於心理不健康的範疇,也就是屬於心理正常的範疇,而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症才是精神病。

而且你去診斷的話,一般醫生都不會直接確診你就是抑鬱症,一般都會寫抑鬱狀態,情緒障礙伴有抑鬱……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去“精神病”院?

所以,抑鬱症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去醫院也並不意味著你就是不正常的人,放下任何的執念吧,就當它是個慢性病而已,是的,我有慢性病,怎麼了?有時會像哮喘一樣會時不時的爆發,我要做的就是學會在它的陪伴下生活,找到自己的節奏,學會在它發作時照顧好自己,我依然可以選擇享受生活,我依然可以做點什麼讓自己變的更好。

我是徐甦,正繼續走在和抑鬱共處的路上,歡迎有緣人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