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黑鲨影视


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轰动?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专注主业成为全球第一

福耀玻璃一直是一家专注主营的公司,在很多公司进行转型,玩高科技,搞并购资本运作的时候,福耀玻璃一直在默默的做着自己的福璃生产。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生产商,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全球,本身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骄傲。

第二,福耀是公认的“良心”公司

福耀玻璃在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不断的回馈股东,福耀玻璃上市以来一共累计增发5次,融资5.36亿元,一共累计分红23次,累计分红138.14亿元,回报融资比为25.77倍,和那些常年不分红的铁公鸡相比,成为深入人性的良性公司。

第三,良心福耀会不会跑路?

在2017年的时候,很多媒体发文,用上了“别让曹德旺跑了”这样吸睛的字眼,也让很多人开始对福耀玻璃产生了质疑,主因就是当时福耀玻璃在美国设厂,曹德旺一时间曾被很多网民误解,少数不明真实情况的网友乃至喊出“曹德旺跑路”等骇人听闻的话。在众多媒体专访中,曹德旺对此也有回应,他说:“大家请相信我,我没有跑路,更没有对不起中国人。请你们不要排斥我,我晓得我在做什么……”

第四,美国前总统造势助推

最近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监制发行的第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8月21日在Netflix播出,继而成为刷屏朋友圈的现象级作品,在网络上走红,纪录片揭示了美国制造业的艰难。蓝领工人成本不低,造成企业沉重负担。里面专门讲到了福耀玻璃。

曹德旺原本给美国工厂定下2017年盈利2亿美元的目标。但在项目投产的2016年,福耀美国公司亏损4161万美元,并陷入工会运动、文化冲突等各种始料未及的风波中。这也成为最近福耀玻璃成为全民瞩目焦点的最直接原因。


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的曹德旺,自1977年从家乡白手起家带领一个小厂到如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已经过去十十多年。现在的福耀玻璃,通过自己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全球种名车OEM配套服务和汽车玻璃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有率约23%,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5%。

曹德旺被冠予的“玻璃大王”名头确实当之无愧。

我觉得这是中国的骄傲,大家应该支持福耀玻璃才对,不应该窝里斗,带节奏!


财经宋建文


福耀在美国建厂会引起轰动,有几个缘由。

首先是投资金额比较大。

福耀在美国投资,大约在1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六七十亿元人民币。一家民营企业,在全球最发达的国家,有这么一个投资金额,还是很有震撼力的。

但如果是单纯的对外投资,其实不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在福耀发布投资之后,莫名其妙有一篇文章走红了,那就是《不要让曹德旺们跑了》,这篇文章属于纯粹的无理取闹,给曹德旺贴上来一个莫名其妙的标签。曹德旺不但是著名的企业家,还是著名的慈善家,曾经是中国“年度首善”,累积捐款超过100亿元,这样一个慈善家被贴上“跑路”的标签,是对中国企业家的侮辱,也是对中国先进的体制的污蔑。到美国建厂,是曹德旺根据福耀玻璃的实际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决策,不存在跑的问题。如果到海外投资就是跑了,那中国经济怎么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企业怎么向全球扩张。《不要让曹德旺们跑了》这篇文章引起很大争议,不过,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福耀玻璃美国建厂的目的与意义。

然后是这一次,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作为制片人,第一步片子《美国工厂》在全球引起轰动,也是以福耀玻璃美国工厂为内容,其中谈到了中美之间文化、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沟通问题,以及福耀玻璃如何在美国省跟落地问题,这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一个很好的参考。让福耀玻璃再一次引起轰动。从某种特别的角度来理解,这是来自中国的一家企业,到美国“拯救”美国制造业的一盒成功合作的典范。说明世界是圆的,合作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最后还有一点,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是成功的。从2017年开始盈利,然后2018利润超过1亿元,2019年上半年,利润继续增长。这样的一个趋势,说明福耀在美国投资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于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很有参考价值。

而且,福耀玻璃去美国投资制造业,与中国其他企业购买体育俱乐部等,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关注的人特别多。


波士财经


一个超级有钱的中国老板,不怕在美国办厂亏本,在遵守美国法律的情况下,其它事情都敢由着自己性子来,比如美国的工会组织非常强大,动不动就罢工,要求老板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福耀玻璃厂的老板曹德旺不吃那一套,坚决与工会对着干,声称如果你们非要闹下去,我就撤厂。美国人再能折腾,也不敢拿自己的饭碗赌博。所以,曹德旺的管理体制得以贯彻,福耀厂得以发展。这件事我个人有以下体会:一、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最终融合在了一起。二、曹老板还是真有钱,能赚钱,也敢扔钱,所以底气足,面对不合理要求,我就是把厂子赔进去,也绝不向对方妥协。三、曹德旺是个企业家,他把在国内成功的管理经验,都移植到了美国,也取得了成功。四、最终,福耀是中国的企业,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力正与日俱增,所以,美国也不敢过份的欺负。


手机用户54820396435


从我的亲身经历说起吧,前段时间我的汽车风挡玻璃被他人故意划坏,最终没有办法重新换了一块风挡玻璃。结果也就花了1000元多点。而贴的3M膜却花了2000多元。玻璃之所以便宜,比过去10年前大幅降价,原因是福耀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主要供应商,大幅降低了我们的维修成本。所以,福耀玻璃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民族企业。

事实上,几年前福耀玻璃就已经登陆美国俄亥俄了,之所以现在再次备受关注,原因还是因为《美国工厂》的最近热传。那么,从事件本身看,福耀在美建厂的轰动原因如下:

第一,福耀逆势到美国建厂,引发世人对两国经济模式、企业文化融合的热议和思考。很多人忧虑,两国经济模式不同,企业文化也不同,福耀赴美国投资可能要水土不服。尤其是,工人结社议价、工会权利和意识非常强。能够落地生根,并实现盈利,对福耀来说就是巨大的、令世界侧目的成功。因为,福耀作为中国的企业,要远比欧日企业在美投资,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

第二,福耀是中国赴美绿地投资比较成功的为数不多的案例。过去多年,美国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审查严苛,即使是绿地投资,在《外商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推出后,也会被纳入审查范围,而且还要评估后续“减缓措施”的执行情况。在美国对华企业赴美投资大幅收紧的背景下,福耀的成功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当美国人的老板,挣世界的钱,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第三,福耀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典范。在当前,美国对华挑起贸易争端,中美经济“脱钩”轮甚嚣尘上之际。《美国工厂》的上映,让人们冷静并反思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两国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美国政客的脱钩论和做法,是为了一己私利,置过去40年几辈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于不顾,悍然要摧毁两国关系的根基。这在美国地方和民间也是没有市场的。《美国工厂》在美国国内的热评,就反应出这一点了。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支持民粹政府,对华挑起贸易乃至是全面的争端呢?

所以说,《美国工厂》也是民主党昔日总统奥巴马,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对当前美国政府所作所为的极大不满。事件的拍摄者不简单,事件本身也很有寓意,播出的时间也很耐人寻味。引发轰动实属意料之中!


经韬


曹德旺到美国建厂,很多人感到不理解,因为大家习惯了到低成本区域投资,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样才能有利润,到高度发达的美国建厂,究竟会不会成功,这风险确实比较大。实践证明福耀玻璃在美国活下来了,现在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更让福耀玻璃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曹德旺的福耀玻璃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如果一直在本土没有突破,那么外向经济无法开展,经济总量很难再上一个台阶,所以从十年前就有企业不断尝试到国外投资建厂,海尔、吉利、联想都有海外投资的尝试,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文化差异,国外投资除了非洲之外,大部分地区都不温不火,交学费的更多,最近的暴风集团就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应该说,他们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让人尊敬的,因为我们要发展,就必须打开全球最高端的市场,也就美国、欧洲和日本,只有在这些地方成功了,才能代表拥有最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就像我国的金融机构,无论你多么赚钱,如果不能占领华尔街,那你永远就算不是优秀的金融企业。

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能够存活下来,说明他找到了在高端市场生存的方法,按照曹德旺先生以前的说法,虽然美国人工比较贵,但是其他成本和费用相对便宜,在美国设厂有较多的税收优惠,再加上进出口方面的优势,只要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尽量减少劳动密集型用工,在美国投资设厂是完全可行的。

现在,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已经具有全球领先的优势,中国智造也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通过《美国工厂》我们看到我国企业走出去是完全可行的,福耀玻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我觉得有三点经验可取:

一是外向出口型企业可以考虑在当地设厂,这样可以减少关税和运输成本;二是企业生产必须尽可能采用人工智能,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三是投资建厂是一种经济行为,尽量不要带有民族色彩。

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之所以会引起比较大的关注,是因为《美国工厂》最近上映,它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激发了大家的自豪感。


互金直通车


福耀玻璃早前赴美设厂,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因为美国不仅工人工资比国内贵很多,工人也没有国内那么“勤劳”,并且使用国内的一套看似并不先进的管理模式去套用到美国人身上真的能够有成效吗?


福耀玻璃此次业绩扭亏为盈给很多“顾虑派”打脸了,事实证明,国内企业去美国投资设厂还是存在盈利的可能性的,包括远渡重洋的富士康,他们的选择并没有错。

<strong>

为什么福耀玻璃去美国设厂会引起国内很大的轰动?

<strong><strong>

1、去劳动力贵的地方投资设厂,有悖于我们的常识

从小到大接触的教育告诉我们,随着全球分工的不断明确,越来越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会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实现成本的降低。


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也会由于环保、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发生产业转移。而我国江浙一带的企业逐步向内陆地区转移就是最好的例子。


福耀玻璃却违背了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书本知识,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很自然地认为这是一件愚蠢的举动。也会引起广泛的争论与探讨。

<strong>

2、福耀玻璃是第一梯队“吃螃蟹的人”

虽然早在 1999 年海尔公司就有赴美设厂的先例,期间也陆陆续续有公司赴美设厂,但是到了今天,像福耀玻璃这样具备较大影响力、知名度的上市公司赴美设厂还是一件新鲜事。


鲜有发生的事情自然会吸引大家的瞩目,引起吃瓜群众的关注。当时福耀玻璃作出这一选择之后,也引发了社会舆论乃至于行业专家的广泛讨论。


市场舆论的焦点只会垂青于头部企业,大企业反常的举动会格外引起大家的讨论。


3、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美国、欧洲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的家数很多,使用他们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影响着我们。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发达国家才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和产业转移,逆向是很难做到的,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此前我们却鲜有大公司赴美设厂,而福耀玻璃为我们涨足了脸。我们土生土长的大陆企业也有能力和实力远渡重洋,去大洋彼岸的美国设厂,并且成功活下来,这不是一件值得大家自豪的事情吗?





更为令大家费解的应该是——为什么福耀玻璃要背负更大的成本压力赴美设厂吧?

<strong>

其实赴美设厂未必真的成本比国内高。国内的流通成本尤其之高,各种税费名目繁杂,还有令人头疼的政商关系需要好好打理。尽管人力成本与美国相比较低,但是一综合下来,反倒便宜。


美国的经贸市场向来以“自由”著称,只要遵守法律法规,保证产品的质量,其他的风险和问题会很少,没有太多的潜规则,脱去了包袱企业也能够更加自在,全力投入于生产、着眼于盈利。


在不久的将来,只要贸易局势稳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赴美设厂。


浮云视界


2014年,福耀花费1500万美元买下美国通用汽车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一家装配厂,将其改造为一座18万平方米的玻璃制造厂。工厂于2016年投产,迄今投资已经超过7亿美元。

福耀在美国建玻璃工厂的事情本身就很火爆,加之前段时间《美国工厂》纪录片的播放,更加让福耀玻璃在美国开场的事情成为了日常话题之一,那么为什么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

首先是这涉及到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国策。美国在奥巴马时期就提出了制造业回流的战略目标,而福耀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如果能到美国投资建厂,那么直接是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的一个验证,福耀的问题将会在所有的制造业中体现,福耀的成功与否,其实也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一种写照。

其次福耀是一家中国公司。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应该说中国目前为止对制造业企业而言还是有很好的基础,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家企业会离开中,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福耀到美国投资比较大,而中国企业巨资投入美国的情况并不多,所以这个事情必然会引起各方的关注。以前都是美国投资中国,但是现在有一些相反的情况,这就是舆论喜欢关注的点。

最后就是福耀玻璃本身在国内还是有一定名气,尤其是曹德旺作为中国捐款最多的人,自带流量,也是引起这件事广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帝国烽火


<strong>为什么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其实这是个新闻误会。

<strong>福耀在美国的工厂是应客户通用的要求而建的,早在2014年就投产了,但是直到2017年才被媒体报道,可见信息的滞后性,以及炒作的非理性。

当然这也是曹德旺自己找的事情,因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去美国是因为美国成本低,还算了笔账。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税负太高,是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这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最终中国也减税了,当然减税跟曹德旺的这次采访到底有何关系,现在不好说。但是回头看,如果没有曹德旺们的呼吁,减税会这么快落地吗?

所以现在来看,反而要感谢曹德旺的直言建议。

最近的《美国工厂》再度让福耀玻璃闪耀了一把,这部奥巴马作为制片人的纪录片火了,也讲述了福耀在美国的这些年的适应过程,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中国工厂文化如何和美国工厂文化融合?过程当然是艰苦的,但最终也实现了融合。但不是完全的妥协,而是互相妥协的结果。比如福耀坚持不建立工会,而美国工人也最终得到了加薪。

之所以福耀作为一个样本被不断的讨论,终极背景还是中美制造业的比较问题。特朗普一直希望制造业回流美国,福耀回去了,但是过程却很艰难。富士康计划在美国建厂,至今都未能落地,可见美国制造业重见辉煌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特朗普的坚持,真的会成功吗?我们不禁要打上一个问号。


赵冰峰财经


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已经4年,最近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让其重新进入舆论焦点。过去,福耀建厂被看做是中国制造业在欧美的桥头堡,并试图增进两国制造业的了解。不过如今的焦点已经开始转变,美国的普通人和中国的普通人,都在福耀的美国建厂经历中反思一些东西,学会一些东西。

“这是一个大星球,有点分裂,但是至少今晚是一体的。”这是片中一个老外在福耀中国工厂培训时候的话。你可以从高大上的角度去评判《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但这部片子在讨论的实际问题并没有那么大,片子里面没有主角,或者说每一个个体都是主角。这就如同生活一样,我们每天抬头看这个世界之大,各种突发事件数不胜数,但实质上,和我们最相关的往往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你有一万个心思,最终最主要的心思还是一个家庭的小幸福,小顺遂。

不能说提供了什么观点,仅仅是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个人的:

1、这部片子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工厂赚钱,工人未必一定能得到想要的利益,但是工厂不好,工人一定什么也得不到。这是个需要有一定阅历才可以了解的真相,同理,这也适合国与家之间的关系。《美国工厂》的工人最后投票拒绝了工会的进入,有很多的角度,但有个美国工人的话还是印象深刻:通用(福耀的俄亥俄州工厂是在原来通用汽车关闭的工厂基础上建立)给了我很好的生活,他们关门时,这一切就断了。

2、老百姓最核心的诉求,有工作和有保障。在平衡前一点的前提下,美国的工会体系还是能发挥一定的制衡作用,以避免企业过度追求效益,而不承担必要和基础的社会责任。只是在美国,这种制度已经过于庞大,从而制约了美国的制造业发展。比如我们看到上个月美国制造业PMI就重新跌入荣枯线以下。工会不是主要责任方,但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原因在于大多数工会不再去考虑,企业和工人的共同利益,而是想要去挤占更多的保障维系工会本身的团体利益。

3、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趋同,但是任何事物兼有代价。我们要提高劳动保障,减少劳动时间。美国要增加劳动强度,重新讲工匠精神和技术能力。趋同的过程中,我们将损失一些低产出的行业,当你需要更多的保障,这些保障本身会产生很多的成本,一条常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同样的常识对美国工人也一样适用。他们应该了解为什么制造业会离开美国,这源自于他们过高的福利和过低的付出。同样的情况,拉丁美洲和欧洲也要同样面对。

4、中美工人之间并没有太多根本上的文化差异。片中所有的工人都在说他有几个孩子,他在乎工作,他的收入多少。灵魂拷问不是“我是谁”,而是家长里短。

5、入乡随俗。美国企业来中国,中国企业去美国,都应该入乡随俗。曹德旺就建议不要在接待厅挂长城,不要引起刺激和纷争。

以上是一些皮毛,福耀的纪录片在中美都引起了关注,不是因为他的拍摄技术和拍摄视角,而是因为他在讲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这些很多时候都会让人感同身受。也许有些中国人看了之后会认为美国人很懒,而美国人看了之后会认为中国人就像一台机器。但这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平凡人,工作,养家,这是人世间最大的平凡,也是最大的人生责任。


凯恩斯


福耀玻璃还是很低调的,在美国建厂并没有很轰动,只是拍摄了纪录片《美国工厂》之后,有点轰动,网络遍传。

《美国工厂》这部电影相当务实,都是实实在在的实际情况记录,与福耀玻璃的公司文化非常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功守道》吧,那个才叫轰动。但是《美国工厂》的影响是深远的,未来还会有人翻出来看。

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体现了几种深层次的意义。

第一,福耀玻璃在通用汽车关闭的工厂里重启了汽车玻璃制造。这是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差异,美国制造活不下去,中国制造成功站住脚。这么说,并非吹捧,虽然很佩服福耀玻璃,但是国内的工厂的确与美国工厂大不同。

第二,中国公司走出去建厂非常困难,特别是在美国,福耀玻璃能够做到,这证明有困难都可以克服,关键在于怎样解决问题。福耀玻璃的美国厂解决了核心问题:工资与工作制度差异。做到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兼容,这些东西,文字上写起来十分轻巧,但是真正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费脑子,费时间。福耀玻璃用了2年多时间。

第三,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从侧面反映了奥巴马更实干,特朗普只会搞破坏,不会带来实际的经济上的发展。因为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是在奥巴马做总统的时候启动的。

第四,从美国的工作方式与中国的工作方式去观察,已经看到了,部分美国员工,认同了中国的工作方式,这说明正确的做法,总是能够得到认同的。

第五,也反映了美国要重振制造业,道路艰难,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美国工厂里面的公认,都是大年龄的,可能美国的年轻人都去了华尔街和硅谷了,年轻人不在工厂里。没有年轻人,如何搞制造业呢?年轻人是顶梁柱,工厂也需要创新,年轻人就是创新的源泉。

第六,再次体会到了福耀玻璃的实干精神。

第七,历史上,中华文化都是不断被认同的,历来都深度影响接触中华文化的人,同时也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有许多中国工人,对美国工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当地。纪录片中那位做了20年的员工,很了不起,很有干劲,他的美国同事是很敬佩他的。

第八,福耀玻璃在美国市场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了19.1亿元,净利润1.5亿元。这是个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