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中國科學院校園的一片不起眼的綠叢中,有一座半身塑像潔白如玉,立在一條小徑的盡頭。

它年年都吸引著無數學生前來緬懷、將一束束白菊敬獻於塑像前。

碑下葬的就是那位被授予“兩彈一星”稱號的元勳中、唯一獲得“烈士”的科學家——郭永懷。

他也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研製三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而大多數人最耳熟能詳的故事莫過於:在他飛機墜毀前,選擇與自己的警衛員緊緊相擁,只為了保護一份熱核導彈國家機密文件。

可以說,他在生命最後幾秒,心繫的仍是中國的科技事業。

事實上,他一生都在為祖國科學事業而奮鬥。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郭永懷,一個農民出身卻熱愛學習的平凡子弟。

他寒窗苦讀十餘載,最終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公費生,成為四鄉八里的唯一一個大學生。

但滿身的鄉土氣息使大學同學們不願過多與他為伍。

這樣倒好,他就一頭扎進了知識的海洋,不聞窗外閒事。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南開大學早期建築木齋圖書館

那時,郭永懷是南開大學唯一一位物理專業的學生,師從物理學教授顧靜薇。

因為當時南開大學還沒有正式開物理系,但顧靜薇瞥見了郭永懷在物理上的天賦,經常給他單獨開課。

本科畢業後,他被重點推薦到北京大學的物理系繼續深造。

在人才濟濟的北大校園裡,郭永懷憑實力拿到了獎學金,也有幸遇到了饒毓泰、吳大猷、周培源等大師。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饒毓泰: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

1938年抗日戰爭開始之後,郭永懷跟著學校遷往昆明。

即便當時西南聯大在大後方,他也經常目睹日軍的飛機在頭頂上肆意橫行。

可無奈當時的空軍力量極其落後,只能被動挨打。

那時他意識到單學理論的東西並不能及時救國。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破舊的西南聯大

所以,1939年底他參加中英庚款留學生招生考試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力學專業。

說來也巧,原本該專業只准備招一名分數最高的學生,但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家翹三人五門課總分居然一樣。

最後,在葉企孫、饒毓泰教授的極力爭取,三人才被一同錄取。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1940年8月,第七屆留英公費生在俄國皇后號郵輪上。

前排左起第一人為林家翹,第五人為錢偉長,後排右三為郭永懷。

1940年1月,郭永懷等一批躊躇滿志的青年到上海集合,準備啟程。

當出國護照剛發下來,郭永懷等人發現護照上有日本領事的簽證,並讓他們中途在日本登岸逗留。

正值國難當頭,他們憤怒地向英代辦提出強烈的抗議,堅決要求更改護照。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可英代辦卻以取消留學資格來威脅,正當有人準備妥協時,一向木訥寡言的郭永懷一反常態,猛地站出來說: “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

最後,聽聞此言的22名留學生全體下船,拒絕出發,毅然返回了昆明。

直到大半年之後他們才再次集結上海遠涉重洋,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求學。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現代多倫多大學一景

留學不到一年,郭永懷就憑藉《可壓縮粘性流體在直管中的流動》這篇具有獨特見解的論文,獲得了碩士學位。

他於1941年5月進入加州理工大學,師從素有“航空之父”之稱的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裡他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知己師兄——錢學森。兩人交情甚篤,那時錢學森最喜歡的是開車帶著他四處兜風。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出國留學前的錢學森

博士期間,郭永懷選擇了當時最有挑戰性的“跨聲速流動研究”當作自己的論文選題。

要知道當時航空工業蓬勃發展,但當人們嘗試進行跨聲速飛行時,也就是說,飛行速度超過每小時1200公里的聲速時卻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一旦飛行員達到這種速度,就會發生一系列蹊蹺的現象:飛機受到的阻力劇增,頭重尾輕,甚至機翼、機身發生強烈振動等等問題。

許多勇敢的飛行員試圖逾越這一障礙,結果往往都是機毀人亡,以失敗告終。

而阻擋了世界航空工業發展的世紀難題,人們也稱它為“聲障”。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郭永懷向這個幾乎全世界科學家都無法攻破的難題發出了挑戰。

僅4年的時間,他就完成了有關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出色論文,在跨聲速領域裡達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圖為一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紐約航空展上,表演突破音障的精彩瞬間。

其中,他和錢學森一起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的概念,更是為解決跨聲速飛行的世紀難題提供了理論基礎。

後來,人類終於在1948年突破了“聲障”,跨聲速飛行獲得了成功。

可以說,郭永懷的研究成果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創建美國康乃爾大學航空系的五員大將。左一為郭永懷

郭永懷名聲大振,並在同門師兄力邀下成為了康奈爾大學的航空研究院創立者之一。

但他一進校門,就向校方聲明: “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

校方為此不願意讓他從事機密工作。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可偏偏空氣動力學,存在一些令人煩畏的數學難題,不得不請郭永懷處理。

他們便要郭永懷填一張表格,在“如果發生戰爭,是否願意為美國服兵役?”一欄中,郭永懷填了個大大的“不”字。

從此他也失去了查閱任何秘密資料的權利,連他的英國朋友紛紛替他感到遺憾,但他卻從未有過後悔之意。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郭永懷與夫人李佩

1949年新中國誕生了,郭永懷就恨不得立即飛回祖國,參加建設。

可當時中美關係正蒙著一層陰影,海外留學生回國阻力重重。

直到1955年,他的好友錢學森順利回國了,郭永懷才看到希望,整日籌劃歸國事宜。

當時他身邊的美國朋友都勸他別回去那貧窮落後的家園,繼續留在環境優越的美國學習研究。

郭永懷是鐵定了心要回國:“家窮國貧,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眼看回國之日將要到來,為了避免被美方為難,他竟直接在公開的送別會上將大半輩子積累的科研資料和講義文稿通通燒掉。

在場所有人既驚訝又感到無比惋惜,郭永懷卻淡淡地說:“沒關係,知識都在科學家的腦袋中,誰也拿不走。”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錢學森和郭永懷在中國科學院力學所

1956年底回國後不久,郭永懷就與錢學森一起擔任剛成立不久的力學研究所學術領導工作。

他每天八點就準時到所裡開展一天的工作。雖說身為副所長,但他的工作日程表永遠排得比其他人來得滿。

他剛跟力學界其他同事制訂完學科發展規劃,就立馬要趕去參與主持力學前沿研究的會議。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在工作著,一有空閒時間就抓緊研究國際上近代力學和尖端技術發展的新動向。

所以在短短的幾年內,我國力學科學突飛猛進,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接近世界水平了。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郭永懷親自輔導學生

同時,在他的帶領下培養出了一大批既懂實驗技術,又會理論分析的力學人才。

之後,這些人也為我國成為力學各方向研究的中堅力量,也為後來的人造衛星打下紮實的基礎。

錢學森在1980年出版的《郭永懷文集》後記中寫道:“郭永懷同志歸國後奮力工作,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比我要多得多。”

然而這並不是他的全部工作,因為郭永懷還接受了一項秘密的任務。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早在1958年,針對美國的核訛詐,我國的核武器計劃在蘇聯的幫助下開啟。

但是隨著中蘇關係破裂,蘇聯也單方面撕毀協議,1960年便撤走了所有專家,並拒絕提供原子彈模型及設計資料。

面對殘局,中國還是選擇不服輸,用自己人的力量去研發核武器。

就這樣,他和實驗物理學家王淦昌、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一起,組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那時候,研究生活條件極為簡陋,然而郭永懷在意的卻只有時間。

他一邊進行秘密核武器的研製、一邊兼顧著力學所的正常工作。

他不僅為大家安排了各種研究課題,自己還親自動手作了大量的計算工作,解決了核武器研製中的許多重大疑難問題。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郭永懷還爭分奪秒地組織起一批精悍的研究隊伍。

他親執教鞭,給大家講授爆轟學這門涉及流體力學、固體力學、高溫物理學和化學的邊緣學科。

他帶領當時的技術委員會,一一攻克核武器遇到科學和工程技術的難關。

在他和同志們的共同努力,我國核武器的水平也在短時期內迅速接近於世界水平。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

轉眼到了核武器研製的關鍵時刻,國家決定把郭永懷和北京的專業研究隊伍直接遷往青海核武器研製基地。

在高海拔地區,他與許多同事產生嘔吐、頭暈等高原反應。儘管如此,他們在那裡也只能喝鹼水、住帳篷、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可謂是異常艱辛。

除此之外,郭永懷還得頻繁往來於北京和青海基地之間,而每一次艱難的往返都會增加身體的不適,但為了能加快核武器研製的工作,這些他絲毫不放在眼中。

可尚不過半百的郭永懷兩鬢已是斑白,看起來一日比一日蒼老。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一般來說,核彈是依靠包圍在外面的炸藥來起爆的。而爆轟物理實驗就是為了尋找到一個最好的引爆方式。

為了找到最佳方案,郭永懷甚至親自跑到帳篷裡去攪拌火藥,這讓周圍的同事們一度相當緊張,他們深受感動的同時,也倍感核武器成功研製的迫切性。

當時他還為了取得滿意爆炸模型,郭永懷帶領隊員反覆試驗,甚至自己跑到帳篷去攪拌炸藥。

最後由郭永懷確定的最佳方案,一舉幫助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而這種方案後來被應用於整個中國第一代武器研製過程。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那一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蘑菇雲升起時,與全體工作人員沸騰極不和諧的,是郭永懷倒地的身影。

原來他已經夜以繼日地工作了好幾個月,身體本不好的他實在是被累趴下了!

可當醒來之後,他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詢問工作進度。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60年代,查看爆炸成型實驗結果,右1郭永懷,右2錢學森

富有遠見的他清楚地知道,要想讓原子彈真正成為核武器,就必須有一個辦法將它送到預定的目標裡才行,那就是擁有導彈。

所以,早在空爆之前,郭永懷就已經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用於導彈的研製了。

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前,僅用了兩年的時間,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了。

這樣的速度就連美國也望塵莫及。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1960年代初郭永懷在現場查看爆炸成形試件

然而,郭永懷並不滿足,他又開始投入到我國熱核導彈的研製。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在青海經過兩個多月的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

為了趕時間,他帶著最新得到的數據一刻不停地踏上了飛回北京的班機。

讓中國早日擁有自己的核武器,不再受外國人的欺負。這也許是郭永懷一生中最大的願望。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就當飛機降落到離地面僅400多米時,它突然失去了平衡,猛地墜落。

大概不到10秒,它騰起一團火球,機毀人亡。

當人們從機身殘骸,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

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著熱核導彈數據的絕密文件公文包,竟完好無損。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東風-2彈道導彈

就在郭永懷犧牲的第22天,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

1968年12月25日,郭永懷被授予烈士稱號。1999年,他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

而郭永懷一輩子都心繫祖國科學事業的精神也一直在感召著世人,尤其是中科大的學子。

在它建校45週年校慶之際,學校特意籌專款20萬元,設立“郭永懷獎學金”,以此讓學子們不忘郭永懷的科學偉績。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2007年,他的夫人李佩將全部存款一分為二,分別捐給力學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用來設立和補充郭永懷獎學金。

幾乎每一箇中科大的學生來說,他們一入學時就會被告知了郭永懷一生的事蹟。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中國科技事業騰飛

想必年輕的學子們無不被他執著的科學精神和熱忱的愛國情懷感動,並在心裡暗暗許下各自的宏願。

而他也在遠方默默守望著這片土地科技的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