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当年李嘉诚“跑路”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8美女公社8


李嘉诚的“出逃”就是物业、土地的大量抛售开始的,起初李嘉诚开始抛售内地物业的时候人人都说李嘉诚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直到李嘉诚抛售基本完成轮到王健林抛售转轻资产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觉得李嘉诚的“出逃”是正确的选择。因此也有不少人开始喊着说“别让李嘉诚跑了"。




李嘉诚抛售的项目基本都是商业性质的物业单位和长期开工却始终建设缓慢的地块。当时商业地产等物业单位的价格正在高点,李嘉诚选择高位在上升期抛售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同时李嘉诚通过土地的长期持有而获得的收益也不少,从过去的繁盛到今天降温短短几年时间,李嘉诚就完成了自身资产的转移和置换。可以说李嘉诚走的十分从容,看得十分远也看得清楚。

李嘉诚为什么要走?

当初的房地产行业正是新阶段的高峰正在掀起的时候,地产相关环境和政策的推动作用都十分明显。不少房企也是在那个时候逐渐做大做强的。但是李嘉诚选择急流勇退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李嘉诚涉及的商业地产项目有很多,商业地产的运作成本很大,尤其是前期的垫资非常多。从项目的地块购置、项目的建设、前期运营广告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就住宅地产而言,拿地只要房子开建可以办理预售就可以回款了,这个回款的周期很短、短的一年内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回款。商业地产不同,拿地开发至少2两年,商业运行至少3年才会稳定。这五年时间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当今商业众多竞争激烈,电商横行的时代下,大型商业地产并不好做。如果持续开发建设一定会不但增加成本,如遇问题就满盘皆输了。所以说李嘉诚要走,王健林要卖走轻资产。

李嘉诚可以说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过断的放弃才带来了自身”出走“的最佳时机。虽然当前李嘉诚布局欧洲稍有不顺,但是总体从李嘉诚旗下运作的欧洲市场来说还是非常成功的。楼市不断调控收紧开发渠道提升成本。能够成功转型也是好事。


房产老J


2013年,李嘉诚开始抛售大陆房产,大量投资英国。当时,社会对李嘉诚的做法议论纷纷。如今时间过去了6年了,回过头看看李嘉诚“跑路”的做法是不是正确?我认为是正确的:

第一,李嘉诚的投资原则是不赚最后一分钱,因此他不会在大陆房产最高点卖出。2013年,李嘉诚卖出大陆房产的时候,中国房地产价格并不是最高的时候,但他却赚足了钱。李嘉诚在内陆投资约25年,大家可以想想25年前,中国大陆的房产价格有多低,25年后价格又有多高。据估计,李嘉诚在内陆抛售房产价值上千亿元,赚足了。当然,李嘉诚对当时大陆的房产价格是清楚的,但他选择的时机是中国房地产业的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离开,2013年选择抛售房产是最好的时间节点。从现在的情况看,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今年再抛售房产的话,估计很难出手。

第二,李嘉诚的房产太多,不可能一次性抛售完毕。只有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抛售,接盘侠多,才能保证顺利抛售。李嘉诚在大陆的房产由于数量过多,估计应该在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抛售完毕。现实是,中国房地产业最风光的时候大约应该在2015年和2016年左右的时候,再往后就出现卖难的现象了。从这一点上看,李嘉诚在2013年10月份的时候开始抛售房产是多么明智了。

第三,由于李嘉诚管理的公司是明星公司,其一举一动牵扯面很大带有风向标作用,在社会上容易引起较大反响。2013年,李嘉诚开始抛售房产的时候,社会上就议论纷纷,记得当时顶层也就此发过声。因此,如果其在房地产最高点抛售,对当时国家的房地产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而在即将到达高点的时候抛售,容易被社会甚至顶层所接受。事实也是这样,李嘉诚抛售房产事件,社会上仅仅在短时间引起了热议,事件很快就平息了。现在来看,李嘉诚的选择非常正确。

总之说,虽然李嘉诚投资欧州后,中间出了点差错,但其在中国大陆上“跑路”的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

以上是小不点的感悟,欢迎朋友们评论!


小不点333


昨天,91岁的李超人给我们亲身演示了一遍,什么叫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似是而非。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概,即使金盆洗手,马放南山,在多方利益的牵扯下,也同样身不由己。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表达对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的支持,需要等待这么久,需要说的这么隐晦了。

这就让人忍不住思考当年李嘉诚“跑路”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股市上有两个词,一个叫流动性、一个叫价值。

巴菲特说当股票的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是买入的时机,这是价值投资者信奉的一个道理,那么反过来说是什么样子呢?就是说当股票的价格高于其价值的时候就是卖出的时机。现在想想2013年,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热的时候,是不在价格高于其价值的时候呢,我想对于李嘉诚的投入成本来说是这样的,那么2013年之后还火了几年为什么李嘉诚不接着赚呢,这就是流动性的问题了。

什么是流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股市的交投活跃程度,也就是能不能很快的有人接盘,如果别人卖2个亿的资产可能很好有人接盘,但是200亿、2000亿呢,估计很难有人接盘吧,这就是流动性,如果李嘉诚在2016年买,自然账面价值更高,但是卖得出去么,这可是2000亿的资产,13年卖卖了2年多,如果现在卖要卖多久呢。这就是“流动性”的道理。

在价高时卖掉,再去买更加便宜。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资产,这不就是价值投资的理念么,李嘉诚果断是一个深知价值投资的老手。在出售完几千亿的资产之后,李嘉诚购买了“大半个英国”。2010年,收购英国电网更多的权益,控制英国1/4的电力分销渠道,掌控英国30%的通讯、30%的电网、28%的客运铁路、25%的天然气、7%的供水。

国外的资产是相对更加的便宜,所以李嘉诚的买卖做的一点都不亏。


新锐青年说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李嘉诚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历史的罪人。

为什么李嘉诚家族的资产如此雄厚,但是其声望远远不如霍英东家族呢?因为李嘉诚是靠香港房地产起家的,并且在公益方面,远远没有霍英东家族做的贡献大。

这副图是香港的一栋住宅楼,而最近有多篇关于香港住宅的新闻,诸如“棺材房”等等香港特有词汇频频进入大家的视野,而导致香港住宅出现如此人间地狱情况的,李嘉诚家族功不可没。

所以在香港,李嘉诚家族不是神人,是罪人。




关于2013年,李嘉诚撤资大陆,转投英国这件事。

当年,全球盛传经济危机来临,东亚经济泡沫将破碎,李嘉诚带头撤资大陆,转投欧元区的英国,一时之间《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充斥着多家媒体的版面。

但是,当我们站在2019年的今天,再回首当年李嘉诚的选择,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李嘉诚明显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大陆的经济发展非常的稳定,2013年至今,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一方面是经济体量比之以前更加庞大,同时,部分行业也在进行变革。但是英国呢?李嘉诚投资英国不久后,英国脱欧,目前的欧元区可谓是一片狼藉,并且随着英镑的贬值,导致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投资盈利大幅度缩减,这是实事。

商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

而企业家不同,他们是造福人类。

能被称为企业家的人,少之又少,比如我们熟知的曹德旺先生,比尔盖茨先生等等,为什么巴菲特和李嘉诚不能称之为企业家?因为他们都是商人,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逐利”。

李嘉诚撤资大陆,投资英国这件事,目前看来肯定是做了一个亏本买卖,但是考虑到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以实业为主,未来的前景如何,现在很难判断。

据不完全统计,李氏商业帝国在英国的总资产高达3900亿港元: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其中,在伦敦市区还有一个3500套住宅的楼盘开发项目。

英国投资有点颓废后,李嘉诚又去了澳大利亚投资,并且在欧洲其他国家,亚洲,开曼群岛都有投资。但是总体是以电力,燃油,天然气,房产等基础设施为主。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


古梁镛


当年李嘉诚“跑路”的时候,笔者正在其抛售地产附近工作。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当年李嘉诚这个决策是否正确,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李嘉诚在“春天的故事”之后开始投资内地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项目,赚取了大量的资本。

李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地,在其他城市早期购置大量地皮,投资了如107国道,虎门大桥等许多基建工程。随着近二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投资给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早期李投资于大陆,得益于“政治经济学”。

也有媒体报道,李以其名望、资本和人脉大量低价拿地,长时间开发,甚至囤地待价而沽,赚钱超额利润。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作为成功的商人,李深谙投资之道。懂得进退维谷,抓住机遇期。

从2013、2014年起,李纷纷抛售内地地产,已经获取了超额的利润,在接近高点的时候及时落袋为安,从战略的角度看是合适的,恰当的。

大体量的资本不可能完全抛在最高点,李也没预测到后面在供给侧改革下,房地产在后来了一波“最后的盛宴”。

另外,时局变化在变化,如今香港普通大众也对李氏家族大资本家另有评判。当初投资于大陆是“政治经济学”,这个时候退出也考虑到了“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放眼全球,风景这边独好!李氏从那个时候开始直接投资内地的机会将渐行渐远,将渐失全球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

无疑,风景这边独好。无论是从政治环境,还是经济发展潜力,正在上升的中产阶级,巨大的消费市场将有巨大的商机。李氏家族依赖的政治经济学将渐渐失去机会,因而从中获取巨大商机的机会也将渐行渐远。

总而言之,我们的愿景是建立和谐稳定、繁华共富的橄榔型社会。肯定不愿看到的是像香港那样大资家越来越富有,而年轻人缺乏机会,甚至连房子也买不起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海龟财经


我们现在回望历史,看看现在大陆的房地产市场和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当年李嘉诚“跑路”可以说是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李嘉诚当年卖光大陆的所有的房地产和香港的房地产是发生在2017年之前,到李嘉诚卖光香港和大陆的所有的房地产和房地产项目时,时间是2017年。而2018年是香港房地产和大陆房地产泡沫最大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看,李嘉诚对大陆和香港房地产的趋势上的判断是准确的,决策也是正确而果断的。笔者让身边的地产商和富豪们卖光房产的时间是在2018年,2018年以后房子就不好卖了。

其次,在李嘉诚卖光所有的房产跑路后,各种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才出来,没有受到任何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而且还都卖了个高价,并且全部都轻松变现了。现在地产商想卖房只有降价,就是降价也不好卖,现在手里还拿着大量的房产的地产商日子最不好过。

其三,李嘉诚能在房地产的历史最高价位卖光所有的房产,有几个原因。一是李嘉诚的团队里有大量的金融专家,能帮李嘉诚做出正确的分析研究。二是李嘉诚能听进专家们的建议。三是李嘉诚在地产上获得利润实在是太丰厚了,超出了李嘉诚自己的想象,李嘉诚在大陆的地产项目,大部分光是地价就上涨了100倍,这样的暴利再不变现就是傻子。四是李嘉诚在香港炒房炒地带给香港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香港市民的反感,让李嘉诚已经站在了香港市民的对立面。此时,卖光财产转移财产到欧洲去,成了李嘉诚自保的正确选择。

所以,李嘉诚是个精明的商人,当时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做出了正确选择。

您的企业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投融资联盟圈咨询。笔者在头条专栏《未来的暴利产业与模式》及《最赚钱的方法和行业》已推出。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资金,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资本运作,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投机大王”李嘉诚,近期因为华为在英国投资的事情上来了一把“助攻”。估计也是看到了华为5G方面的潜力才选择“助攻”,要不然早就开始帮忙了。当然,不管怎么说,帮还是要帮的,对于“投机大王”李嘉诚的看法也是有了新的改观。回顾历史,当年李嘉诚“跑路”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

一、从客观实际上说,李嘉诚错过了一波房地产大行情。

李嘉诚在国内生意人有着高的地位,毕竟是白手起家,又有着“万贯家财”、首富地位。所以,生意人趋之若之。曾经的自己也是十分的崇拜李嘉诚,但是在后来李嘉诚不断将生意撤出国内,转而投资英国,个人觉得他有“逃跑”之嫌。崇高的地位,一下子被我自己打入了“黑屋”。当然,不论个人感情,还是要真实的看待事情。

从客观的角度讲,李嘉诚错过了一波房地产行情。2013年时李嘉诚就开始不断的抛售国内的房地产,甚至很多有着打折销售的情况,2015年时更是全部完成交易,转移的资金高达2000亿。但是,2016年、2017年时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再一次的呈现着大幅上涨之态。房地产价格更是大幅上涨50%、100%的幅度。如果从实际的涨幅角度看,李嘉诚提前抛光了所有国内房地产,也错过了2016年、2017年房地产市场行情。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角度讲,并不正确。

二、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讲,李嘉诚将会永远错过国内生意!

李嘉诚作为“投机大王”做任何生意的“精打细算”的帐太过细了,以至于不能够让自己出现一点点的亏损,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保持十二分的谨慎。所以,该“跑路”其就是会“跑路”。但是“跑路”并不是正确的。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讲,现在正处于什么阶段经济周期内呢?处于经济周期繁荣阶段。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也爆发出来,经济衰退阶段;2009年虽然世界经济出现了反弹,但是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2009年至2013年,世界一直保持在高失业率、高企业倒闭数量、高库存之中,经济周期中的萧条阶段。2013年李嘉诚开始频频出售手中的房地产。可是到了2014年时,经济开始呈现复苏之态,经济开始回暖了,美国股市更是达到历史新高的水平。

那么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李嘉诚选择了“跑路”,是正确的吗?并不正确。失去了经济周期中的复苏阶段以及繁荣阶段,错过了一大波行情。


厚金说


我觉得李嘉诚当时的跑路策略和时间节点是把握的非常准确的。

李嘉诚,曾经说过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他的投资策略基本都是详细的调研观察后,然后在估值较低的时候,大规模进入,享受发展的红利, 无论从90年代抄底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还是2013年撤退后,抄底欧洲的基建能源市场等,都是这样的套路。

那为什么说,李嘉诚的跑路的时间节点非常好呢? 因为他是大资金, 大资金无法向我们小老百姓的小资金,一天就可以卖光,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至少两三年时间, 去卖在一个相对高的节点, 而且卖的时间还不能是在市场的由盛转衰的默契, 这就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了, 用股票操作的属于来说, 这个就是左侧交易, 低价左侧买入, 高价左侧卖出。

我曾经还听到一个谣言,不知真假, 当年绑架李嘉诚儿子的张子强,逃回内地被抓,李嘉诚的要求就是不能遣返回香港审判,因为香港没有死刑,必须在内地审判死刑, 换取李嘉诚投资内地至少15年不撤资的承诺,真实高手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快准狠,必杀啊, 承诺投资的这个时间节点就很有意思, 15年正好是2013年开始跑路的时候, 所以说,高手就是高手, 对大的趋势和时间节点把握的是如此的精确。

如果李嘉诚晚两年跑的话,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经济开始转向了, 就会蜂拥而出,国家为了稳定整体的市场,必然会限制撤资, 看看王健林往海外跑的时间点和结果就知道了, 王健林还是比李嘉诚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飘飘9425


回望历史,当年李嘉诚“跑路”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对李嘉诚来说,并不存在是否跑路的问题。对资本家而言,利益是第一位的。当年进入内地,也不是想来帮助内地建设,而是想来内地赚钱。实践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在进入内地的二十年来,他可以说是赚得钵满盆满。后来,撤离了,也是为了利益,是想到利益更多的地方去赚钱。

这也意味着,对李嘉诚来说,也就没有必要给他戴什么好帽子,也不要戴什么坏帽子,他就是一商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一个个人利益极浓的商人。

至于李嘉诚撤离内地之举是否正确,自有历史评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撤离内地,无论到哪里,都不可能比在内地赚的钱多,也不可能比在内地过得更舒坦。只是,他已经是九十岁高龄,还指望他来内地投什么,就有点过高地看待他了。他的两个儿子,也不可能再在内地投资什么。这也意味着,李嘉诚及其儿子,都只能在历史上记一笔。需要记住的是,如果哪一天李嘉诚及其儿子想再回内地投资,应当门槛更高一点,而不要再让其回来。原因就在于,见利忘义迹象太严重。无论是小义还是大义,在李嘉诚及其儿子身上,都看不到。


谭浩俊


为什么这几年富豪榜里看不到我们熟悉的李嘉诚或李嘉诚家族了?因为李嘉诚持有加拿大国籍,不能参加“排位赛”,若抛去身份而言,应该依然能够力压马云、马化腾、许家印这些新时代富豪。

首富和一般老板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在重大事件上有良好的判断,现在回过头来看,李嘉诚的做法是对的。

中国房地产从08年到18年被称为黄金十年,投资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但13年并不是中国房地产的巅峰时刻,确切的说以后的两年也就是15年到16年才真正是房地产的高光时刻。

那么13年就腾空国内房地产的李嘉诚是不是亏了?从商人的角度讲李嘉诚确实亏了,但又不亏,因为有一个机遇和一个风险,迫使李嘉诚做出这样的选择。

一个机遇就是英国脱欧公投,这是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1月首次提到的,这个机遇把时间点确定了。一个风险就是政策限制的风险,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后来有一位王姓大地产商想学习李嘉诚,但没有成功。

从结果来看,中国房地产依然是稳定的,虽然中间有不少猜测,但趋势毕竟还没有来,房价并没有降,只能说李嘉诚想作更赚钱的买卖。

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主要是伦敦的房地产业,从13年到17年伦敦的房价增长是最快的,平均每年涨幅在7.5%。有人说李嘉诚买下了半个伦敦,赚的自然也不少,总体上看从13年投资伦敦房地产不会比投资国内房地产少赚。

在这里再说一点,就我们看到的而言,脱欧代表着不稳定,为何房价不是降而是升?那么我们要想一想英国为什么脱欧,因为英国觉得自己干的多分的少,好比兄弟闹分家。和欧盟一起对外做生意,不如自己单独和外面做生意,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有众多英联邦成员,可以有更大作为,所以经济前景是好的。

另一方面就是英国脱欧后,为提振经济会做出很多政策调整,这些政策在很多程度上将都具有投资优惠性,就像我们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候一样。在英国投资房地产不用交税,买多少也不受限制,国内国外投资待遇一样。

但不能说李嘉诚已经进化到商业的“化境”,看下英国房地产投资的成分就会发现,是种国际投资趋势,有很多中国资本在里面,李嘉诚的投资只是一份子而已,国内有相同操作的人也有不少,只是和李嘉诚的名气比起来都是无名英雄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