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巨金:40年辛勤耕耘挑戰大豆畝產新紀錄

曹巨金:40年辛勤耕耘挑戰大豆畝產新紀錄

曹巨金正在展示田間的高產大豆。

走進位於綏化市寶山路36號的綏化市北方大豆研究所陳列室,屋內沿四周牆壁放置的數百株大豆植株樣本令人目不暇接。“你看這株是從下面開始分出了三個杈,而旁邊那株是靠近頂端分出三個杈,我叫它菊花頭。這裡有幾百株豆子,你看起來可能覺得都差不多,但我一看就知道是哪個品種,因為這些豆子都跟我的孩子一樣,是我一點點看大的。”拉著記者邊看邊介紹的正是已經70多歲的綏化北方大豆研究所所長曹巨金,每拿起一株豆子,他的臉上都露出自豪和寵溺的神情。四十多年來,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氣,曹巨金始終奮戰在高產大豆品種改良培育工作的第一線。2018年,他培育成功的超高產、高蛋白苗頭性品種陸續推出,當年通過省審定品種的金臣2號和金臣1885,測產時畝產均達500斤以上。

受家庭影響,曹巨金從小就對育種有濃厚的興趣。二十多年前,為了能育出高產大豆,他扔下家中的三個兒子,輾轉於甘肅、內蒙古、遼寧等地進行新品種培育。十年前,曹巨金來到了我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當看到這裡黑黝黝的土地和大面積的大豆時,他決定在這裡紮根,並在我省北安、黑河、牡丹江、哈爾濱等多地相繼開闢試驗田,孜孜不倦地進行高產大豆品種改良培育工作。

2013年大年三十,曹巨金在齊齊哈爾火車站旁邊一個小旅店花十五塊錢租了一個小房間,準備在這兒度過除夕。想到自己的研究已經初見成效,產量已經穩定,剛過零點,思鄉情切的曹巨金忍不住給家裡打了個電話。接起電話的二兒子第一句話竟然是“爸,你還活著呢。”原來,因為怕被三個兒子找回去,多年來曹巨金一個電話都沒有給家裡打過,家裡人都認定他一定是已經不在人世了。

直到今天,曹巨金還堅持無論風雨,都會到地裡站上十多個小時進行操作、觀察、記錄,為了能節省時間,中午就在地裡就著隨身攜帶的白開水吃口饅頭、包子或者盒飯。時刻不離手的一根一指多粗的木棒,看似柺棍,其實卻是看豆子時用來撥開葉子的工具。說起能堅持到今天的原因,曹巨金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八九千萬噸的大豆,如果我們自己的大豆每畝能增加三分之一的產量,就能解決很大問題。“我今年已經70多歲了,黨培養了我這麼多年,我才有今天。為什麼還要這樣操勞?就是為了讓中國人能挺起脊樑骨,能有底氣。咱也有能突破400斤、500斤、600斤的大豆!”曹巨金還說,這一路走來,他碰到太多的知音和貴人,總是在關鍵時刻給他送來“一個能救命的饅頭”。曾經有人以合作形式拿出500萬元支持他繼續搞研究,但頭一年的種子不能賣,全部回收留下一年繼續種植,等於第一年500萬元投了進去,看不到回頭錢。“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我必須把這件事做成,否則對不起大家。”

2018年初,綏化市市長張子林聽說了曹老師培育的大豆能達到畝產500斤以上的消息後,立刻找到了曹老師。在親眼看到了一株株結滿豆莢的豆稈後,他立刻把引進這一大豆科研所作為振興綏化大豆產業的重要一環提上日程。

2018年10月,綏化市北方大豆研究所正式成立。綏化市為該研究所落實政策性支持資金45萬元,提供辦公場地1000多平方米,其中配有大豆生理化及種質改良實驗室1個,大豆品種展廳2個。提供繁育試驗基地25公頃,並在綏化十個縣市區都設立了示範區。

走進寬敞明亮的大豆品種展示廳,曹老師告訴記者,來到綏化後,他不再為其他的瑣事操心,一心一意搞科研,所以整體狀態非常好。今年,他在25公頃基地上種下了7291個品種的大豆,可謂毫不保留的將這四五十年的心血和研究成果全部展示在了綏化的土地上。“因為基地全是崗地,所以今年的年景對我基地的大豆來說,可謂是雨水調和,這7000多個品種種下去,能出來的好品種會更多。所以我每天在地裡十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以前畝產400斤就是我國大豆的瓶頸了,但現在在我的地裡,畝產超過700斤、800斤都有。”曹巨金喜滋滋地說道。綏化市農業農村局副處級調研員高金保告訴記者,2018年,綏化市大豆單產245斤/畝。而在北方大豆科研所的示範區裡,即使是在青岡、蘭西、肇東等鹽鹼地地區,畝產也達到了400-500斤。

負責幫助北方大豆科研所進行種子銷售的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譚春平告訴記者,曹老師的研究成果已經打破了對高產大豆的常規認識。不但實現了高產,而且實現了稀植。“正常大豆每畝要播約7斤種子、25萬株左右,而曹老師的品種每畝僅需4.5—5斤種子、18萬株以下,完全實現了‘降本增效’,這對改變我省乃至我國農業整體種植結構,實現大田輪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譚春平表示。

談到未來,曹巨金告訴記者,在堅持進行大豆繁育的同時還要完成兩個心願,一是想為養育他20年的河北老家蓋一個養老院,二是要建一間個人的大豆博物館,讓中國大豆發展史和自己的畢生研究能夠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