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人們常常以為吸菸上癮只是一種不良習慣,殊不知菸草中的尼古丁是成癮性高於海洛因、可卡因的有害物質,吸菸者被它“俘虜”後,不借助專業的醫療力量,很難逃脫它的“魔掌”。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作者|王 煜

“吸菸有害健康”,人們對這句警示語耳熟能詳,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它的準確含義呢?吸菸只會導致呼吸系統的疾病嗎?其實遠不止如此,吸菸會危及人體所有器官的健康,如引起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可能誘發癌症。吸菸相關疾病在中國人群死因相關因素中排名第二,僅次於高血壓。在城市人群中,吸菸導致相關疾病死亡的數據更位居所有疾病中的第一位。

更容易被人忽視的是吸菸成癮這種慢性腦部疾病。人們常常以為吸菸上癮只是一種不良習慣,殊不知菸草中的尼古丁是成癮性高於海洛因、可卡因的有害物質,吸菸者被它“俘虜”後,不借助專業的醫療力量,不加以藥物的輔助,很難逃脫它的“魔掌”。

科學戒菸,從認識煙癮開始。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老煙槍”戒菸的痛苦


“戒菸的第一個星期,每天真的是坐立不安,身體和精神上都是撓心撓肺的難受,幾乎要崩潰了。不是我找藉口不想堅持,而是這樣真的沒辦法扛下去。”回憶起過去幾次靠自己意志力戒菸的感覺,在北京一家企業工作、有將近20年煙齡的常勇(化名)這樣對記者描述。

許多吸菸者在嘗試單靠意志力戒菸的“幹戒”時,都遇到和常勇一樣的難題。“身心上的這些不良感覺,其實是尼古丁的戒斷症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戒菸門診負責人梁立榮主任告訴《新民週刊》記者:這種戒斷反應常表現為軀體依賴和心理依賴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對吸菸的渴求、焦慮、抑鬱、不安、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障礙等,部分戒菸者還會出現體重增加的現象。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戒菸門診負責人梁立榮主任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李冰教授介紹說:尼古丁是菸草中導致吸菸者產生依賴的主要物質,它的藥理學及行為學過程與海洛因和可卡因等其他成癮性物質類似。尼古丁被吸入人體時,會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時間長了,大腦就會產生“獎賞”,記住這樣的效應,成癮者就會更多更頻繁地獲取尼古丁來產生這種感覺。一旦獲取不到,大腦就會發出“信號”,產生身體和心理的各種不適。這就是菸草的依賴,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吸菸上癮”。

不少吸菸者以為煙癮只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如果戒菸失敗,往往歸結為自己“意志力薄弱”。實際上,早在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已經明確將吸菸成癮定義為一種高複發性的慢性疾病,稱為“菸草依賴”,在目前通行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的編碼為F17.2。另外,在2019年5月得到批准、將於幾年後應用的最新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該疾病依然保留,編碼為6C4A8。

李冰主任說,菸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的大腦疾病。醫學研究發現,長期吸菸者的大腦結構會因尼古丁的影響發生改變。這種影響給人的思維和行為帶來的結果是負面的。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呂雪嬋醫生說,在心理學上認為,物質依賴的時間越長,對人的信任也就越低。她舉例說:一些有煙癮的作家在寫作上遇到瓶頸時,不是分析情況、想辦法挖掘自身潛力或者找其他人傾訴來緩解焦慮,而是靠大量吸菸來排解情緒,想“藉此找到靈感”,這實際上是成癮給人帶來的錯誤信念。

尼古丁是一種極強的成癮物質,《國際菸草控制政策評估項目ITC中國項目報告-第一輪至第五輪(2006-2015)》中的研究結果表明,尼古丁的成癮性要高於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和酒精。

梁立榮主任說,吸菸成癮後,患者對尼古丁的渴求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即使在臨床上定義的戒菸成功(三個月之內不再吸菸)之後,他們的這種渴求感也很難徹底消失,復吸的可能性很大。

常勇過去曾經好幾次嘗試戒菸,每次都是“立了個志向,但是很快就改變”,常常是喊了幾天口號,很快就又抽上了;之前堅持最長的一次是5年前戒菸半年,但最終還是復吸。

最近一次他開始下定決心要戒菸,是因為今年上半年身體左側出現僵硬,去醫院接受各種檢查都沒有找到原因,但一名醫生了解他的情況後,建議他徹底戒菸試試看。儘管有了很強的動機,然而這次戒菸大概持續一個月之後,他有好幾天晚上會做同樣的夢,夢裡自己在狠狠地吸菸,可見這種潛意識裡的渴求有多強。

一項發表在成癮研究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Addiction雜誌上的研究文章顯示:未經任何戒菸治療的嘗試戒菸者6個月的長期戒斷率僅為3%-5%,最終能夠戒斷成功的人大多數都經歷了10-14次戒菸嘗試。另一項國際研究表明,戒菸者在戒菸後的最初幾周復吸率最高,12個月後復吸率為30%以上。

因此,如果有菸民說戒菸太難,請相信他真的很難。戒菸難在尼古丁有極強的成癮性,難在戒斷反應帶給吸菸者的痛苦讓他們難以堅持,也難在公眾對“煙癮是一種疾病”的事實缺少認知。

如果能正確認知,戒菸的成功率就有機會顯著提高。梁立榮主任介紹說: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吸菸者一旦得到醫生的專業建議,戒菸成功率將上升到10%左右;得到戒菸熱線的進一步幫助,這個比率將達到10%-20%;如果吸菸者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輔助治療,成功率將超過50%。在她自身的臨床實踐中,接受藥物輔助治療的患者戒菸成功率達到了70%-80%。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對症下藥抗爭煙癮

明確煙癮是疾病後,要戰勝它,“對症下藥”很重要。

目前,在原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臨床戒菸指南(2015年版)》以及國際的多部權威指南文件中,推薦的一線戒菸藥物通常包括三種:尼古丁替代品、鹽酸安非他酮和伐尼克蘭。這也是在當下我國的戒菸門診中,提供給患者的幾種戒菸治療方案。

在兩位主任看來,處方藥伐尼克蘭屬於新一代的戒菸藥,有減輕戒斷症狀和減少吸菸需求的雙重療效,戒菸成功率較高。梁立榮說,尼古丁是與大腦內的一種多巴胺受體結合,刺激多巴胺的產生;伐尼克蘭也可以與這種受體結合,刺激多巴胺的產生,從而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減輕尼古丁戒斷反應的痛苦,這在醫學上稱為“激動劑”作用。

同時,伐尼克蘭還能阻斷尼古丁與上述受體的結合,使得患者在吸菸時不再有愉悅的感覺,“就像抽柴火一樣”,減少對吸菸的期待感,降低復吸的機會,這在醫學上稱為“拮抗劑”作用。

雙管齊下,讓戒菸不痛苦、吸菸不快樂,這是伐尼克蘭的優勢。從“激動劑”的原理看來,伐尼克蘭也可以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那麼會不會也導致成癮,讓患者一直需要服用藥物呢?關於這一點,多名呼吸科及心理科醫生都告訴《新民週刊》記者,伐尼克蘭沒有成癮效果,不會讓患者產生藥物依賴,副作用一般只有輕度中度的消化系統應激反應,可以比較容易緩解,是一種安全的戒菸藥物。

上述醫生都認為,在臨床中,三類藥物可以聯合起來使用,患者的戒菸成功率更高;並且臨床研究和實踐已經證實,這幾類藥物之間不會產生負面的相互作用,患者同時使用是可行的。

李冰主任說,鑑於煙癮患者對尼古丁的渴求將會持續很久時間,她建議患者使用藥物的持續時間要達到3個月至6個月,以鞏固效果。她說,有不少吸菸者在戒菸一個多月後覺得自己已經可以不借助藥物了,就停藥了,實際上標準的治療流程通常至少是服藥12周,也就是3個月左右。如果之後因為各種原因復吸,再次戒菸時,使用藥物依然有效果。

在藥物的關鍵治療作用之外,行為干預也很重要。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治醫師、“戒菸服務規範化培訓”核心專家師資成員史兆雯說,按照《中國臨床戒菸指南(2015年版)》的推薦做法,醫生對到戒菸門診的患者先要進行評估,對有戒菸意願和沒有戒菸意願的情況,要分別進行“5A”和“5R”的行為干預。“有些患者並不是自身願意要來戒菸門診,是被家人朋友等‘硬拽’著來的,瞭解他們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戒菸治療計劃很重要,而不是隻開戒菸藥就夠了。”她說。

上述《指南》裡也提到,在戒菸門診之外的其他場合,醫護人員也應該對吸菸者進行簡短的戒菸干預,向他們提示吸菸的嚴重危害,建議立即戒菸。

在臨床實踐中,史兆雯醫生還引入了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向戒菸患者推薦食療,以及能緩解戒斷反應的穴位按摩。呂雪嬋說,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認知行為療法、正念療法等心理治療,也可以運用在戒菸當中。

李冰主任表示,從治療者的角度而言,總是希望患者能接受多種形式聯合的治療,這樣能提高戒菸的成功率。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主任

多方合力消除煙癮

要提高戒菸成功率,就要尋求專業醫療力量的幫助。在當下的中國,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瞭解戒菸門診——戒菸的科學渠道。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潘珏主任醫師,曾長期從事戒菸門診的工作。她於2008年創建了中山醫院戒菸門診,這是上海醫療系統開設最早的戒菸門診。潘珏主任表示,由於多方的共同努力,這些年到戒菸門診接受治療的煙癮患者總體而言越來越多。

潘珏主任說,一開始到戒菸門診的病人都是因為吸菸造成了明顯的軀體疾病才就診的,隨著近年來政府、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和媒體的傳播推動,公眾的健康意識在加強,很多身體暫時沒出現明顯症狀的、年輕的菸民也開始主動到戒菸門診尋求幫助了。這些菸民開始懂得:等到身體發覺明顯問題時再就醫,常常為時已晚。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潘珏主任表示,菸草依賴這種疾病有一個特殊之處,致病於無形,致病於長遠。

呂雪嬋同時是上海拓新健康促進中心組織的戒菸互助小組裡的顧問醫生,她說,在戒菸小組裡除了有呼吸科的戒菸門診醫生,還邀請她這樣的精神科醫生加入,這其實並不多見。但在臨床上,這樣的聯合相當有必要。

李冰主任也表示,現在到精神科成癮門診的患者基本是酒精、毒品等成癮患者,幾乎沒有煙癮患者來就診。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煙癮治療建立起呼吸科和精神科等的多學科聯合診療體系,這是值得改進的。

梁立榮主任說,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戒菸環境很重要。從身邊的小環境而言,患者的家人朋友要支持菸民的戒菸,比如不在他面前吸菸,理解他出現戒斷反應時的焦慮、暴躁、易怒等情緒。從大環境而言,全社會要通過立法控煙等手段,創造無煙環境。

有將近20年煙齡,在武漢工作的向洪波告訴《新民週刊》記者,周邊環境能顯著影響戒菸成功率。他曾經一次戒菸後又復吸,就是因為工作崗位調動後要常常和客戶打交道,而客戶很多都吸菸。他說,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已經實施控煙條例、實行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無煙的城市,想要戒菸就會容易一些;因為法規的限制,很多場合不能抽菸,久而久之,吸菸者就容易因“自己麻煩、給他人也造成麻煩”而考慮戒菸。他所居住的武漢在今年7月剛剛通過控煙條例,將實現和上述幾個城市同等級的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他對條例的生效施行十分期待。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多位醫生還呼籲,我國應該將戒菸藥物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這對提升患者通過醫療手段戒菸的意願會有明顯效果。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提供戒菸治療視為政府責任,給予醫療保險上的積極支持。如韓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地都把菸草依賴作為一個獨立疾病,將戒菸藥物全部或部分納入國家或地區的醫保報銷目錄。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通過醫療保障支付的槓桿可以大幅撬動戒菸率,降低未來治療吸菸導致的各類疾病所消耗的社會醫療成本。

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已於2006年起在我國正式生效,《公約》規定:國家應為戒菸和菸草依賴治療劃撥充足的資金,並將戒菸治療納入國民基本衛生保健系統,降低菸草使用者戒菸就醫的准入門檻和擴大戒菸診療服務的可及性。我國的菸民多達3.5億人,每年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的人群超過100萬人。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戒菸藥物進入醫保,是非常必要的舉措。

“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常勇經常用這句話鼓勵自己,這也是戒菸互助小組群裡小夥伴之間每天互相提醒的一句話。

現代汽車:瞄準未來“氫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