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后,慈禧要对洪秀全用极刑,为何遭到曾国藩拒绝?

菰單莪的亼


太平天国从1850年在广西金田起事到1864年被湘军剿灭,历时14年,席卷当时大半个中国,特别是中部和东南沿海几个省份,对当时的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动摇了当时的统治根基,差点让清王朝提前五十年亡国。

作为当时清朝最高统治者,在太平天国快要灭亡之际,慈禧太后下旨严令对太平天国最高领袖洪秀全处以极刑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慈禧的恨,然后再分析曾国藩为啥拒绝慈禧的懿旨。

摧毁八旗兵

太平天国经过三年的战争就从广西打到江宁(南京),并建都,改名为天京。在这段期间,天平天国打败了清朝的正规军八旗,这里八旗是包括满八旗和汉八旗(绿营)。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攻占武汉、安庆、江宁等地。这些地方都是清朝的军事重镇。

后来清朝为了阻挡天平军的发展,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但也很快都被太平军攻破,也就是清朝的正规军基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损失惨重。

要是太平天国不发生内乱,说不定清朝就被扫荡出山海关了,重新回到东北关外打猎去了。

截断财源

要知道被太平天国占领的地方,都是当时清朝的赋税重地,包括两江(今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闽浙(今福建、浙江两省)、湖广(湖南、湖北两省)、两广(广东、广西),还有四川和云贵的部分。这些地方在南宋以后快速发展起来,成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逐渐取代北方的经济地位。特别到明清时期,江南的经济更加优越,自然也是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地。

而太平天国占领了这些地方就截断了清朝的财源。

削弱统治基础

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前,为号召各地农民响应起义军,扩大运动规模,曾提出 “薄赋税、均贫富”,“将来概免租赋三年”、“均田以赈贫穷”等口号。

这些都在早期得到很多穷苦百姓的支持,也壮大了太平天国的势力,这样就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使当时的很多老百姓成了清朝统治的对立面。

但是由于太平天国统治高层的腐化和内斗,迅速破坏了自身的战斗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错误认识,加上对地主士大夫阶层的排挤和打压,就失去了地主知识分子的有力支持。而在封建社会,地主知识分子是社会统治的中流砥柱,得罪了他们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根本,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在1864年,随着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破天京,太平天国也就轰然倒塌,这时的慈禧肯定不想放过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下令曾国藩对洪秀全处以极刑,同时要求将李秀成和洪仁轩押解到北京严加审讯再处以极刑。

但洪秀全在天京攻陷前两个月就已经去世。曾国藩就将洪秀全的尸体拉出来剁成肉泥,烧成灰尘,再加入大炮中轰向天空,戳骨扬灰。

对李秀成等人则是采用秘密审讯后,得到了对曾国藩和湘军不利的口供,于是在南京直接杀掉。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采用这种抗命的方式处理呢?

规避诽谤检举

因为湘军跟太平天国作战多年,死伤也不少,在攻破天京后,曾国荃纵兵抢掠了好几天,用曾国荃自己的话来讲:“杀人如麻,挥金如土”。当时的军费是极为短缺的,为了弥补对湘军的亏欠和战前的许诺,不得已而为之。

而在太平天国被攻破后,慈禧还想着从洪秀全那里得到一些财物充实朝廷,现在却被湘军给瓜分了,肯定要追查,当然后来派的马新贻也就是追查这件事,这也为“刺马案”埋下了伏笔。

为了防止这些太平天国的投降将领到时诬告或者检举湘军,特别是曾国藩等人,曾国藩棋高一着提前将他们杀掉,解决了后顾之忧。


杜哥说史


太平天国没有失败时,清军快要攻进天京时,洪秀全就已经病故了,埋在了天京的花园里。后来清军攻进天京时,好像把洪挖了出来,放进大炮,给轰了出去……这些都是电视剧里演的,具体历史谁知什么样呢……


老李带你去穷游


因为兔死狗悲,太平天国之后对清廷威胁最大的曾了,曾经备受压制的汉人经过太平天国一番战争也终于翻身了,如果让清廷对汉人使用极刑,他们也就会对以曾为首的其他汉人集团做相同的事,曾的反对也开启了汉人对抗清廷的序幕,后面的东南互保彻底翻牌。


琼州三金


这些涉及到历史与政治的话题不怎么好回答,一句话就是胜者王败者寇


朱仔54


这个其实是属于政治考虑,

慈禧老佛爷自然是恨极了洪秀全,

他动摇了国本,

甚至差一点儿造成那个国家分裂。

可是曾国藩想的比较远,

也就是说他的格局比较大,

为什么说他最像王阳明的人在清代,

他能做到举贤不避亲,

举能不避仇。

自然不会像慈禧老佛爷一样,

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和心智,

所以他能从大局着想。

杀一个洪秀全,

寒了所有投降将领的心,

还有一些未归顺的将领,

以及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这样的宽宏大度,

会让农民,普通百姓,

感受到朝廷的仁慈,

不会再反叛,或轻易被煽动。

说简单的就是收买人心,

这也说明了曾国藩的一个政治家智慧。

让大清国又多存在了几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