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宜宾」翠屏区“三同联动”优服务,实现农民工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

「改革宜宾」翠屏区“三同联动”优服务,实现农民工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

【编者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宜宾,是一座极具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国率先打响中小企业改革“第一枪”,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荣。迈步新时代,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次第开花的崭新景象。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今日头条》连续推出宜宾市近年来创造的改革典型经验,与全国各地互动交流。

针对如何让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问题,翠屏区聚焦农民工回引、培养、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整合多方力量,系统配备资源,为农民工发展成长留足空间、创造环境,实现了责任与目标同向、需求与服务同频、有为和有位同步。2019年,翠屏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该经验被《人民日报》宣传推广。

「改革宜宾」翠屏区“三同联动”优服务,实现农民工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

翠屏区十项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行动

“三联”聚力

确保责任与目标同向

一是联动上下优服务。组建翠屏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以及区领导结对优秀农民工代表、镇干部包片联络、村(组)干部全覆盖结对本地党员的三级长效联系机制,动态联系服务农民工党员1655名、优秀农民工1170名。

二是联动内外强管理。按10万元/年/支部的标准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北京、广东、深圳建立3个农民工党支部,借力在外农民工党支部和办事处、商会、联谊会等机构,在全面摸排基础上分类建立农民工党员、农民工村干部、优秀农民工等5类管理台账。

三是联动多方建制度。建立经常性排查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采取外出备案登记等方式,每年对14.4万外出务工农民工分布、职业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调查。建立流出地、流入地“双向对账”机制,动态消除11个“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建立农民工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财政、公安、人社、司法和农民工服务中心等10个部门参与,负责农民工党建工作。

「改革宜宾」翠屏区“三同联动”优服务,实现农民工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

翠屏区优秀农民工暨创新创业之星表彰大会

“三定”暖心

实现需求与服务同频

一是定员分类联系。将农民工按照创业就业需求分四类确定联系人员,对有返乡投资办企业意愿的农民工企业家由区领导定向联系,对有返乡担任村干部意愿的优秀管理人才由镇领导定向联系,对有返乡从事种养殖创业意愿的实用技术人才由村党支部书记定向联系,对其他有回乡就业意愿的由各镇商会负责联系。

二是定期开展沟通。区领导定期赴北京等地召开农民工座谈会,看望慰问农民工代表;定员联系责任人经常性与联系对象沟通,定期开展乡村项目推荐,2019年春节期间,组织农民工参与咨询对接、双向洽谈、项目考察700余场次;各级党组织利用外出农民工返乡过年契机,采取登门看望、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个。

三是定向提供服务。整合就业、司法、民政等区级相关部门力量为流动党员及其留守家人排忧解难,外建流动党员党支部精心制发“流动党员连心卡”,同步配套微信群、QQ群,让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人员及时享受教育培训、就业信息、维权援助、投资创业、车票定购等11项服务。依托区内创业孵化、就业培训等10余个实训基地对返乡农民工开展专题培训,推荐100余名发展潜力大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委托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并按1000元/人的标准发放补贴。

「改革宜宾」翠屏区“三同联动”优服务,实现农民工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

四川长江工业园区2019年春季大型招聘会

“三进”添彩

促进有为和有位同步

一是鼓励进“一线”建功。针对有意愿担任村“两委”干部的农民工,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符合条件的安排到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岗位锻炼。截至目前,从返乡优秀农民工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47人、村主任38人、其他村干部190人,培育村级后备力量392人。

二是鼓励进乡村兴农。针对有意愿回村发展产业的农民工,支持领办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并享受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支持返乡创业企业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成功创建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目前已成功创建柑橘种植等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三是鼓励进园区创业。针对有意愿创办企业的农民工,出台《翠屏区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实施办法》,依托四川长江工业园区等“一区六园”,细化重点创业项目补贴等20余类扶持政策,建立返乡下乡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根据入驻返乡下乡创业园区的项目数量和孵化效果,给予30万元/年的补贴;在企业服务中心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召开项目推介会、创业座谈会400余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