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昆明金殿翻版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原来是这些原因


没想到,昆明金殿翻版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原来是这些原因


昆明的鸣凤山金殿太和宫,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主殿由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

在昆明人的口中,这座山、这个道观、这座殿统统都被称为“金殿”。

喜欢旅游,到过以“五岳之冠”闻名于世的武当山的朋友,如果再到昆明的金殿转一转,可能会觉得好笑:这里的一砖一瓦,连名字都活脱脱是武当山的翻版啊

这个,从来都没有人否认,包括始建者自己。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

“滇南苴兰(昆明)会垣东关外,距城十五里许,有山鸣凤,又俗名鹦鹉山。前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

可见,当年的翻版不是现在流行的“山寨”,而是仿照或者说仿造。

翻版的昆明太和宫金殿因为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原版的武当山金殿一样同样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国家官方的认可。

无意于去对比昆明太和宫和武当山太和宫、鸣凤山紫禁城与武当山紫禁城、昆明金殿和武当山金殿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

因为都是旅游胜地,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没想到,昆明金殿翻版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原来是这些原因


我们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要直接仿照武当山太和宫?而且,为什么还仿照得这么像、这么好呢?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接下来就揭秘:

天时:武当山“五方仙岳共朝宗“的特殊所在和明代“皇室家庙”的尊崇地位

中国人向来都习惯于“上行下效”,有些规则是深入到华人的骨子里去的。

虽然很多时候,这一点会饱受诟病,但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一脉相传的原因之一。

在明代,尊崇道教是明朝诸帝的主流,是社会的主流

在明代,武当山一直被历代皇帝作为“皇室家庙”来扶持。

明廷老朱家一直把武当真武神作为“护国家神”来崇祀,武当山的地位也升华到“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岳之上。

武当山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的鼎盛局面。

这是云南修建道观,首先想到的就是仿照武当上的根本原因

这种想法和做法,既是在信仰上与皇家保持一致,更是在行动上与皇家保持一致。无论是出于忠君思想还是谋求某种利益,都是最安全、最正确的做法和选择。


没想到,昆明金殿翻版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原来是这些原因


那么,明廷老朱家是有多么推崇武当山呢?

来扳着手指头数一数:

明太祖朱元璋崇奉真武神,为后裔诸帝崇奉真武神奠定了基础。毕竟,太祖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想法,后代都可以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祖制。

而把武当道教推向全盛的皇帝则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兴“靖难之师”,一举夺取他侄儿朱允炆的政权。为巩固政权,朱棣自称真武保佑他和他父亲取得天下。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皇帝朱棣就是这样的性格、就是这样强势!

当然,明成祖也不是那种只说不做的主。

他为报神恩,于永乐十年(1412年)在元代武当山旧址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庙宇。

为直接统治武当道场,自成祖始,明朝历代都遣内臣(太监)和藩臣提督武当山的一切事务,直接对皇室负责。

成祖还从全国钦选400名道行高著的道士到武当山办道,又从中钦选23名德高望重的道士授为正六品提点,具体管理各大宫观。同时,把武当山数百里山场赏赐道教,调555名(户)犯人到此耕种,供赡道士。

如此一来,武当山就有了发展壮大的一切基础:物质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人才基础…….,想不繁盛都难!

继成祖后,明朝历代皇帝、皇亲贵族、地方官吏、四方信士又在这里兴建和扩建庙宇。

明世宗朱厚熜又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遣臣率湖广军民在武当山进行大规模重建和扩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

嘉靖(1522—1566年)时,全山各大宫观有道士少则三四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全山有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

这已经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城了。

除了常住人口,“朝武当者”这些流动人口更是人流不绝,随时都是一派繁荣景象。

明代张开东在《大岳赋》中描述其盛:“踵磨石穿,声号山裂。”

没想到,昆明金殿翻版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原来是这些原因

人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各种便利

云南昆明要修一座道观,前文提到的“云南巡抚陈公用宾,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等一帮子人,都不用抓耳挠腮,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武当山。

那么这些人到过武当山么?和武当山有什么关系么?有什么关系可指利用吗?

别人不知道,明面上的第一人陈用宾肯定是到过的。

来看看他为官云南前的经历:

陈用宾于明朝隆庆元年丁卯(1567年)举人,五年辛未(1571年)中榜进士。初授长洲令,成绩突出,经考核,召入京为御史。巡监河东,改按淮阳,兼督学政。

时首相张居正与中官冯保狼狈为奸,陈用宾不俯从于张居正,被出为四川参议,浙江副使,转参政,整年在外面跑。所到之处,忠于职守,升为按察使,湖广布政使。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年),晋陈用宾为都御史巡抚云南。

请注意,人家可是做过湖广布政使的!

而在明代湖广布政使司为明朝15个“布政使司”之一,辖地为今湖北省、湖南省全境。

武当山就在如今湖北省十堰市。

尤其有意思的是,永乐十七年(1419年),圣旨命湖广布政司右参议诸葛平“不管布政司事,专在大岳太和山提调事务”,并且以后成为与“祖制”并称的“成制”。

湖广布政司右参议相当于是湖广布政使的副手。

也就是说,陈用宾当湖广布政使的时候,手底下可是有个副手专门管理武当山的。

难怪呢!

陈用宾离开湖广布政使的岗位走上云南巡抚的岗位,会在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麓有这么多的遇仙故事、会有这样一番大动干戈,原来人家是从那个神圣的地方来的人!


没想到,昆明金殿翻版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原来是这些原因


此外,在当年,云南的任何事情,都绕不开奉旨世镇云南的沐家。

沐家与昆明金殿太和宫的关系,也不仅仅只是出点钱、做点善事那么简单。

沐家能在明朝那样的政治环境中延续二百多年的辉煌,除了明面上的西平侯、黔国公、云南总官兵这些爵位、职位,以及正史中的养子、民间传说的亲生儿子之外,还因为沐家世代与明廷老朱家的亲戚关系。

真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

就算是我们天马行空地从昆明太和宫扯到湖北武当山,也与沐家有着莫大的渊源和关系。

前面提到,明成祖即位之后大修武当山,那么谁去主持这项工作呢?

史载:

永乐十年(1412年)七月,明成祖敕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营建武当山宫观

。 “统领天下亿万钱粮,官军夫匠20余万,到山修建大小宫观36处,殿堂、房屋1800余间,12年工完”。

看到了吧?其中就有驸马都尉沐昕

《明太宗实录》云:“戊申,沐昕为驸马都尉,尚常宁公主。”这个时间是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初二。

沐昕与常宁公主的婚姻使云南沐氏家族与明皇室的亲情关系得以加强。而在“督建武当”这份差事上,沐昕也完成的相当出色。

沐昕把总提调武当山工程历时九年(1412—1420年),朝夕经营,勤于其事,受到明成祖及当时文人的肯定。

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的“东杨”杨荣就说:“……昔在永乐中,诏营缮太岳太和山宫观,已尝命公督其役,绩用有成。”

除了工作努力,成绩突出之外,沐昕和张信这帮子人还很会揣摩上意。

在武当山期间,他们发现的“黑云感应”、“榔梅呈实”、真武神“显像”等奇异现象,更是明成祖津津乐道的“天真瑞应”。

明成祖在《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宫之碑》中专门记述此类瑞应,并感叹说:“神之响应,有如此者”。

正因为沐昕在武当山的所作所为深得明成祖之心,所以他在永乐一朝始终受到成祖的宠信。

沐昕任驸马都尉50余年,屡掌南京后军都督府事,署掌宗人府,又曾专职负责孝陵的四时祭祀,可谓是历事五朝,位高权重的勋威大臣。虽然他曾数次违法犯罪,但都得到明帝的宽宥,深得明帝恩宠。

沐昕在武当山的手笔和收获当然不止这些,因为他除了督建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角色:题写匾额

这可是留名的大好事!

沐昕题名的书法作品保存在武当仙境——南岩,是两块大字题刻碑。

此外,武当山各宫观匾额如“太子坡”、“大圣南岩宫”、“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朝圣门”、“大岳太和宫”、“南天门”等,都是沐昕所书。

这些,昆明金殿太和宫可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啊!

此外,沐昕还有诗文作品《大岳太和山八景》,这个也不是说谁都能写、能流传的。


没想到,昆明金殿翻版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原来是这些原因


因此,在昆明鸣凤山仿湖北武当山修建太和宫、金殿这件事情上,云南的沐家是一百个愿意、一百个支持。

这里面除了家族情感之外,还牵扯太多家族与皇室,家族与地方官僚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

但出面支持,再出钱出力,总之是一件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没想到,昆明金殿翻版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原来是这些原因




事情到了这里,天时有了,人和也有了。

至于地利,当年的鹦鹉山四季鹦翔鹉鸣,常常有成群结队的孔雀飞来舞去,当然是一方很有生机的仙境之地。

……洪武间,黔宁王沐英,阅城于东,见其地有白光,烛空,异而掘之,得金像威严,乃建寺。……

--【清】光绪版《昆明县志》卷四《祠祀下》,第69页

皇家太祖朱元璋崇奉真武神,于是后来有了明成祖朱棣的敕命营建武当山;而沐家在云南,在家族开创之祖沐英发现异象的地方,也同样重造了一座同模同样的道观。

不得不感叹:

沐家和皇室老朱家,真的无法撇开、扯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