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守初心带领村民脱贫的白富昌

没有水,生存困难,路不通,致富困难。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乡雄里坡村白富昌23年党总支书记的生涯里,他从上任那天就想着要让村民吃上一口干净的水,有一条通往村里的路。

10月23日,站在海拔2100米的大尖山上,铁丝网围着六个储水池,这里储有700立方米从山下雄里河通过二级泵站引上来的水。记者极目眺望,四周山上泥土裸露、林木稀少。

“这是我们村委会最缺水的村子,现在水已通到家里啦。通过山下切河取水,引水到13个这样的储水池,已完全保障我们村委会的人畜饮水,靠天吃水的历史结束了。走,我带你们去看下以前收集雨水的水塘。”白富昌一边说一边把记者带到一个有着浑浊雨水的泥塘边。

“要遇上大旱老天不下雨,连这种水都没得吃。天上下雨时,就靠水塘收集雨水使用,挑回去撒点石灰沉淀下就吃,衣服从来就无法洗干净,以前我们祖祖辈辈就一直这样吃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不但公路通到家门口,水管也拉进厨房里,很方便。” 雄里坡村8组的罗永说。

雄里坡村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地严重干旱的地方,由于自然灾害频繁,以玉米为主的单一产业广种薄收,所辖1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590户2097人中,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70户213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过2年农机员、3年文书的白富昌自1996年当上雄里村的书记后,心里一直谨记作为一党员干部的初衷:让雄里坡村的百姓摆脱缺水和贫穷。

“每次看到大家冒着漫天灰尘到几公里外去找水我就心里难过。”白富昌回忆,当时村里通往外面的一条土路,地上黄灰比鞋厚,他骑着自行车去开会或者协调资金时,都得多带一套衣服,1公里多山路总会让他灰头土脸全身灰,到目的地就要洗脸换衣服。

“守初心,担使命。” 23年来,白富昌带领支部党员干部和各村小组长一步步地把贴在雄里坡村“边、远、穷、旱”的标签一个个撕下来。

路硬化了,水电通了,村民们住进新房子,新建宽畅的大农贸市场结束了曾经一到赶集天只能挤在村委会院子里的杂乱拥挤场面。

53岁的白富昌又有新的目标,发展花椒、核桃等产业,做好带头人,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

云南网记者 黄兴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