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敌6000精锐之三河大捷,谁才是最终赢家?不是太平天国

1858年5月,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攻破九江,斩首太平军17000人,主将林启荣被开膛破肚,全城无一幸存。拿下九江后,咸丰很高兴,授予李续宾浙江布政使职务(正三品),加巡抚衔。小小猎户,能有今日之辉煌,李续宾倍感骄傲与自豪。同年10月,李续宾率8000精锐长驱直入,北上攻打庐州,途中分兵一千守卫桐城,一千屯驻小南河南岸,6000精锐全军扑向庐州三河镇。11月,李续宾分兵偷袭陈玉成大营,被反追杀,后李秀成加入,将6000湘军包了饺子,李续宾命丧疆场,此为著名的三河之战。此战后,湘军元气大伤,胡林翼言:“三河溃败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 士,亦凋丧殆尽。”可谓痛心疾首。那么,谁才是三河大战之最终赢家呢?肯定不是太平天国。

歼敌6000精锐之三河大捷,谁才是最终赢家?不是太平天国

三河大捷,陈、李消灭湘军6000精锐,保全皖省安全,客观使的安庆保卫战得以推迟两年,太平天国怎么会不是赢家呢?笔者如此说,估计会有一大波粉丝出来指责,说作者不顾客观事实,断章取义。且不急,看看才知道。三河大捷之意义在于延缓了湘军进攻安庆之时间,为太平天国赢得休整之时,可也给天国带来了潜在之危机。道理很简单,太平天国后期玩“分地制”,诸王手握重兵,各自占领地盘,互不统属,杨秀清时代的“节制全军”局面不复存在。三河大捷出力最多的是陈玉成,得到好处最多的也是陈玉成,这让李秀成大为不满。正如李在自述中所说:“那时英王名声显,我名未成,事事为之算计”。李秀成不满,自然就不再愿意配合陈玉成作战,而是寻找机会扩充势力,与英王抗衡。三河之战获胜后,李秀成不支持打二郎河会战,不愿意出死力,陈玉成战败。1860年春,为解救安庆,太平天国决定西征武昌,而李秀成消极应对,导致安庆陷落,陈玉成败退庐州,天国大好局势瞬间逆转。

歼敌6000精锐之三河大捷,谁才是最终赢家?不是太平天国

长远来看,三河大捷后,陈、李矛盾恶化,对太平天国后期军政局势之影响极为恶劣,天国算是输家。那么,与之相对的清王朝可否是赢家呢?也是否定,还是最大输家,没有之一。湘军,不同于八旗、绿营等国家正规军,这是一只派系众多的私人武装力量,是帝国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为了控制湘军,咸丰有意识地在湘军领袖之间制造矛盾,弄出几股势力,而后慢慢将其纳入体制内。此时,胡林翼丁忧回家,曾国藩早已远离军事(被咸丰冷落),湘军最精锐的李续宾部归湖广总督官文节制。官文,满洲正白旗人,纯正的满蒙贵族,是清王朝的绝对拥戴者,此人节制湘军,自然有利于清朝统治。李续宾败亡,6000精锐丧命,不只是湘军之损失,更是大清之损失。道理很简单,没了李续宾这支部队,其余战斗力强大的湘军自然就是曾氏兄弟系统了。

歼敌6000精锐之三河大捷,谁才是最终赢家?不是太平天国

天平天国、清朝都不是三河大捷之赢家?那么,谁才是最终赢家呢?答案是,曾国藩及其麾下的湘军,他们才是三河大捷之最大受益者。说起曾国藩是赢家,大伙肯定有意见,毕竟曾国藩老弟曾国华死于三河,丧亲之痛,怎会是赢家呢?战争本就有伤亡,曾国华死于三河,曾国藩自然伤心,可他却也无形之中得到最大好处。这又是为何呢?先要说清一点,湘军不是曾国藩一人创办的,至于说他是湘军首领,那是大伙受了曾国荃指使下王定安锁所著《湘军记》之影响。为了歌颂曾国藩,曾国荃可是将一切功劳给了兄长,将其描述成湘军之绝对领袖,始终掌控湘军各派系。其实,湘军内部派系众多,曾国藩只是其一而已,大伙没必要听他指挥;再则,朝廷也没给他这权力,曾凭啥指挥得动其他派系之兵马。

歼敌6000精锐之三河大捷,谁才是最终赢家?不是太平天国

湘军兴起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力较大的有这么几支:江忠源系,死后所部由刘长佑率领;罗泽南系,死后由徒弟李续宾率领,多数时间跟胡林翼混;胡林翼系,曾国藩离开前线后,一家独大,李续宾、鲍超、多隆阿等猛人都是他麾下战将;曾国藩系,最终的摘桃人。作战多年,曾、胡两位脱颖而出,胡则更胜一筹。湖口惨败、樟树惨败后,曾国藩被石达开包围在南昌,麾下湘军水师也被分割在内湖、长江两地,彼此不能呼应、支援。此时,胡林翼在湖北进展顺利,斩获颇多,与颓丧的曾国藩形成鲜明对比。没能打开局面,曾国藩很着急,于是向咸丰伸手要官、要钱,说不如此,湘军便难以有作为。后来,曾以退为进,提出回家丁忧,希望咸丰挽留。谁知,咸丰见胡林翼能扛起重任,直接回复曾:“赣省局势可为,暂行在家守制,以尽孝道”。言外之意,没你曾国藩,湘军一样玩得转,长毛一样可以灭。

歼敌6000精锐之三河大捷,谁才是最终赢家?不是太平天国

不得不承认,胡林翼确实很牛,综合实力远强于曾国藩,是中兴第一人。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评价:“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认为他比曾厉害。曾国藩自己也说:“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 又说:“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事实的确如此,曾国藩离开的日子,胡林翼主管湘军,制定“东征计划”、“长壕战术”,组建骑兵,玩多兵种联合作战模式,为最终消灭太平天国奠定军事基础。此时,三河惨败(胡在家丁忧,官文为直属上级),胡林翼湘系势力受挫。接着,“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摧毁,八旗、绿营一溃千里,不可再用,咸丰只好将消灭太平天国之希望寄托给湘军。不久,胡林翼去世,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继续执行胡“东征计划”,且成为当之无愧之主力,后来居上的“吉字营”成为攻破金陵之绝对主力。

歼敌6000精锐之三河大捷,谁才是最终赢家?不是太平天国

从上述可知,三河惨败,李续宾湘军6000精锐全部覆没,而胡林翼在不久之后也离世,曾氏兄弟麾下湘军一家独大,拿下攻克金陵之首功,成为消灭太平天国之摘桃人。试想,若是李续宾不早亡,胡林翼多活久一点,攻入天京的部队还会是“吉字营”吗?曾国藩在近代之地位还会如此突出吗?各位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