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主要?有什麼區別?

醫學小偵探


心臟發動機在整個做功過程當中有兩個時期來完成,包括收縮期和舒張期,這兩個時期相互協調完成了心臟搏動射血的過程,予以維持全身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這兩個時期所對應的血壓,我們稱之為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應該說二者對我們同等重要。

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高壓呈一個逐步升高的趨勢,而低壓是呈一個逐步下降的趨勢,二者之間的差值是越來越大,稱之為脈壓增大。因此,如果非要說哪個更重要,應該說收縮期血壓(高壓)對人身體的影響呈一個顯著增加的趨勢,所以高壓更重要,低壓次之。

下面徐醫生跟大家說說高壓/低壓升高降低所帶來的影響

1. 高壓過高所致急性損傷

高壓≥140mmHg,稱之為高血壓。如果患者高壓長期處於180mmHg以上,並伴有心、腦、腎等相應臟器的損傷,就會出現高血壓急症。高血壓急性損傷是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和重要臟器損傷的關鍵因素。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損傷、主動脈夾層、腦溢血等,這些兇險的疾病均與高壓密切相關。

2. 高壓過高所致慢性損傷

高血壓患者在做心臟超聲檢查的時候,會在心臟超聲的結論中提示:高血壓性心臟病。這是由於長期血壓增高所導致的左心室被動性肥厚。與此相類似的問題,包括慢性腎臟的損傷,腦梗塞以及視網膜病變。高血壓慢性損傷往往是潛移默化對身體的影響,大家可能並沒有明顯的症狀,由此而導致重要的器官出現了不可逆損傷,尤其是是目前冠心病發病率呈逐步增高的趨勢,高血壓就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導致心肌缺血的始動因子,因此,降低血壓,是維護和避免心血管併發症的重要措施。

3. 高壓過低所致損傷

當高壓低於90mmHg的時候,稱之為低血壓,長期低血壓就會導致重要臟器灌注不足,猶如我們住在6樓出現水壓不足,無法獲得水解壓的,而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生活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身體亦如此。

身體的臟器如果長期存在灌注不足,就會出現繼發性功能障礙,人體當中對缺血最敏感的器官是腦部,如果腦部持續性缺血達6秒鐘,我們就會出現黑蒙暈厥的症狀。長期低血壓狀態還會給身體帶來疲乏無力,嗜睡,精神狀態欠佳等各種症狀和體徵。

女性人群的高壓通常比正常數值要低,大約在90mmHg左右,甚至部分女性還低於這個水平,如果平時並沒有出現上述症狀,說明機體已經適應的低血壓狀態,臟器功能可以正常運轉,這種低血壓狀態是無需特殊處理的。我們重點需要關注的是,血壓突然下降所致出現的低血壓狀態,這需要高度的警惕情況。

4.低壓的臨床意義

低壓超過90mmHg,同樣也屬於高血壓病的範疇,需要進行積極藥物干預,避免長期高血壓對身體產生的急性及慢性損傷,但是這個發病的人群較高壓增高是明顯降低的。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老老年性高血壓的特點往往是以收縮壓增高,低壓降低為顯著特點,低壓增高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此外,我們還需認識到:人體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是由心臟舒張期血壓來完成供應,如果低壓過低就會對冠狀動脈的血供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人體在正常狀態情況下很少會出現低壓對冠狀動脈的影響,這個無需擔心。

總之,人體的高壓和低壓對身體生命活動的維持都非常重要,大家平時都需注意。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重要?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高壓,什麼是低壓呢?



平時大夥說的高壓就是收縮壓,當人的心臟收縮時,動脈內的壓力上升,心臟收縮的中期,動脈內壓力最高,此時血液對血管內壁的壓力稱為收縮壓,90<收縮壓≤130mmHg稱為正常。

而低壓則是舒張壓,人的心臟舒張時,動脈血管彈性回縮,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處於最低值稱為舒張壓,成人正常的舒張壓為60~90mmHg。

當人體的血壓同時符合收縮壓90~130mmHg,舒張壓60~90mmHg,人體的血壓即為正常值。那麼高壓重要還是低壓重要呢?

  1. 年齡小於50歲的人,低壓是心血管事件即高血壓、冠心病危險的最強預測因素;
  2. 年齡小於60歲的人,高壓和低壓對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相同;
  3. 年齡≥60歲的人,高壓是心血管病病死率和併發症發生率的最重要的預測因素,在≥60歲的病人,高壓和危險呈正相關,低壓和危險呈負相關。

總結:單純低壓升高的高血壓患者往往比較年輕,臨床上也比較少見。而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則多為高壓增高或高壓、低壓平行升高。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血壓的高壓(收縮壓)和低壓(舒張壓)同等重要,無論是收縮壓升高,還是舒張壓升高,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都應診斷為高血壓。大部分患者朋友都有一個錯誤的觀點:收縮壓升高對我們身體的影響較大,舒張壓升高無所謂。曾經就有一個患者這樣說過:舒張壓高無所謂,不管它有多高,總沒有收縮壓那麼高。實則不然,舒張壓明顯升高以後,也會明顯增加缺血性心肌病、腦卒中、終末期腎病的發病風險。

影響收縮壓高低的主要因素

收縮壓是心臟在收縮時,血流對我們的大動脈側壁產生的壓力,它的高低主要與心臟每搏輸出量的多少、動脈管壁硬化有關。心臟每一次搏動,射出去的血液越多,收縮壓越高,反之,收縮壓則降低;動脈管壁硬化以後,動脈彈性減弱,收縮壓也會明顯升高,這種情況多見於老年人,所以,老年人高血壓大約60%-70%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舒張壓較低。

影響舒張壓高低的主要因素

舒張壓是心臟在舒張時,殘留在大動脈的血流對動脈側壁產生的壓力,它的高低主要與心率的快慢、外周阻力的高低有關。心跳增快,舒張壓會明顯升高,多見於長期緊張或焦慮的患者,心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導致舒張壓明顯升高;外周阻力增加,舒張壓也會明顯升高,多見於肥胖、缺乏運動、嗜好菸酒、長期熬夜、喜暴飲暴食的患者。

老年性高血壓,主要表現為收縮壓升高,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藥物選擇以利尿劑、ACEI(沙坦)、ARB(普利)、CCB(地平)為主,不建議選擇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

青-中年高血壓,主要表現為舒張壓升高,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為主,如增加運動、控制體重、戒菸限酒、避免熬夜、規律作息、規律飲食等,經過數月的生活方式干預,舒張壓往往可恢復正常。如果是心率長期偏快的患者,在排除禁忌症以後,可使用β受體阻滯劑控制心率,可有效控制舒張壓的升高;其次,舒張壓升高的患者中,針對外周阻力升高的患者,ACEI或ARB也是不錯的選擇。

綜上,高壓和低壓同等重要,無論是誰升高,明顯升高以後,都會造成心、腦、腎靶器官損害,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其中,影響收縮壓的因素主要為心臟每搏輸出量、動脈管壁硬化;影響舒張壓的因素主要為心率的快慢、外周阻力的高低。


醫學莘


血壓要綜合看:高壓也要看,低壓也要看,高壓與低壓的差值也要看!這些都重要!

心臟在收縮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血液湧入動脈系統內,此時會形成一個動脈系統內較高的壓力值,這個就是測血壓結果中的高值:收縮壓;心臟在舒張的時候,血液不再從心腔往動脈系統中湧入,但是由於收縮期大量的血液在動脈內會引起動脈血管的擴張,而舒張期擴張的血管會因為彈性而回縮,從而繼續推動血液向動脈末端運動,這時血管內仍保有一定的壓力,但壓力值較低,這就是測血壓結果中的低值:舒張壓;而收縮壓減去舒張壓的差值,則被稱為:脈壓差。

為什麼說血壓的高壓和低壓都要看呢?我們看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就知道了。

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標準都是同時基於收縮壓和舒張壓來進行判斷的:如果舒張壓在正常範圍內,而僅僅是收縮壓升高,則被視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而當收縮壓和舒張壓都高於正常值時,高血壓的分級是以收縮壓或舒張壓任一所達到的更高級別來定義的,舉個例子,一位患者的收縮壓145mmHg,屬於輕度高血壓水平內,但舒張壓103mmHg,屬於中度高血壓水平,那麼這位患者的高血壓診斷分級就是中度高血壓。因此,在測量血壓時,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常聽說:脈壓差越小越好,脈壓差越小代表血管彈性越好。這在一定的條件下是有道理的,這個條件就是外周血管阻力正常且心率正常。因為,當外周血管阻力比較大時,舒張壓會上升,因而脈壓差減小;而當心率過快時,心臟的每次跳動沒有達到足夠的收縮時間和收縮強度,因而會出現脈壓差減小。


家有好醫


我們每次測量血壓的時候,都會測到兩個血壓值,一個是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總所周知,血壓不能超過140/90mmHg,其實血壓只要超過115/75mmHg,高壓每升高20mmHg、低壓升高10mmHg,卒中風險就會翻倍。

不管哪項高,都是高壓,卒中風險就會翻倍。都會危害心、腦、眼、腎等重要器官,只是危害側重點不一樣!在年齡、發病原因、臟器損傷方面有一點的區別。

高血壓的人可以分為三種情況:單純低壓高、單純高壓高和高壓低壓都高。<strong>高低壓之間的差距叫脈壓,主要取決於血管彈性的好壞,彈性越好,脈壓差越小;反之,彈性越差,脈壓差越大。

低壓高

這是所有高血壓中相對較“好”的情況,多見於高血壓早期。血壓異常一般是從低壓升高開始。低壓升高多是由於工作緊張、壓力大、精神焦慮、肥胖少動、熬夜、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中小動脈收縮,尤其是腎臟血管收縮更明顯,長時間,導致腎臟萎縮,腎功能減退,腎臟受損後血壓更難控制,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低壓傷腎。

高壓高

高血壓、低壓不高或反而變低常見於老年人,這是比較危險的類型。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硬化,彈性變差,大血管射血壓力過大,無法回到正常狀態,就導致血壓升高。

高壓和低壓差值比較大時,就像瀑布的落差,差距越大,對臟器的衝擊就也大,對血管內部的損害也越大,很容易發生如腦出血能意外事件。但是冠狀動脈的供血主要靠低壓,當低壓特別低時,很容易導致心臟供血不足。

因此,這種情況的高血管治療比較難,既要降低高壓,又要維持低壓正常。所以老年人高壓高,低壓低,傷心腦。

高壓高,低壓高

高壓高,低壓高的人,是大血管硬化和小血管肥厚並存,由於二者的差值不大,對臟器的衝擊影響比較小。



不論是哪種高血壓,不良的生活方式對血壓的影響貫穿高血壓發病全過程。無論是哪種高血壓都應該先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監測血壓,按醫囑服用降壓藥物。


藥學小蟲


略談,高血壓;中醫認為,高血壓病症,是因肝腎陰虛,而使肝陽肝旺,肝陽上亢造成。肝陽肝旺者,一般高壓偏高。肝陽上亢者,一般低壓偏高。低壓偏高者,說明體內存在的病患和併發性疾病因素較多,更容易發生如中風一類的心腦血管疾病。但是,從中醫治療來講,低壓偏高比高壓偏高,更容易治療。


郗金民新號


血壓到底看高壓重要,還是看低壓主要?有什麼區別?

血壓兩個數中較高的那個,人們習慣於稱為“高壓”,醫學上稱收縮壓,就是心臟肌肉收縮時傳導到動脈上的壓力。較低的那個數,習慣上稱“低壓”,醫學上稱舒張壓,心臟舒張時的動脈壓。

高壓與低壓,需要看哪個數呢?

答案是,兩個都重要,都要看。

比如,美國心臟學會新修訂的血壓標準:

看到沒,要想達到正常血壓,高壓和低壓必須同時(and)低於相應標準,有一個高都不行。

而關於高血壓的標準,高壓或(or)低壓中有任何一個數高於標準就是高血壓。

至於,高壓和低壓,哪個更重要?

就有些複雜了,人類對此的認識有一個相對波折的歷史。

收縮壓與舒張壓,哪個對健康影響更大?

說起人類對高血壓的認識,是一件另整個醫學界汗顏,甚至無地自容的尷尬事。

因為,這方面早期的認識全部來自保險行業,儘管保險行業一再強調高血壓對人類死亡風險的影響,醫學界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有所認識,開始了醫學研究。

血壓測量引入臨床發生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在美國,保險行業率先關注到血壓的臨床意義,幾家保險公司從1906年就開始測量收縮壓。

隨著測量血壓技術提高和血壓與死亡率關係積累證據的增加,保險公司越來越重視對保險申請人血壓的測量。

到1918年,保險公司形成了一套血壓測量的標準化程序,不再單純通過觸診測量收縮壓,而是像現在一樣通過聽診測量收縮壓和舒張壓。

在1925年至1979年間美國精算師協會發布系列報告詳細描述了人口為基礎的血壓、及與年齡有關的血壓升高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其中,高壓更重要還是低壓更重要的認識,出現過反覆。

1925年的報告中,明確描述“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縮壓、舒張壓和脈壓(高壓減去低壓之間的差)均與較高的死亡率有關,唯一例外是高於平均收縮壓的年輕人死亡率較低;認為舒張壓在預測死亡率方面比脈壓更為重要。


1939年的報告,認為對於年齡≥40歲的患者,收縮壓比舒張壓更為重要的死亡預測指標,而年齡<30歲時,舒張壓的影響比收縮壓更明顯。

30歲以上年齡段,普遍的趨勢是死亡率隨著收縮期升高而增加。

對於相對較低的收縮期,死亡率並沒有隨著舒張期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中度和更高的收縮壓情況下,隨著舒張壓增加,死亡率迅速上升。

——收縮壓和舒張壓的組合一起影響死亡率,舒張壓相對更重要一些。

1959年的報告明確表示,血壓即使較小幅度升高,死亡率都會急劇上升。其中,舒張壓升高的影響明顯高於收縮壓。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醫學研究的開展,保險行業報告的地位明顯下降。

醫學界第一項關於血壓研究是1948年啟動的美國Framingham心臟研究。

1957年該研究發佈首個成果,定義血壓≥160/95mmHg為高血壓,並發現高血壓人群冠心病發生率升高近3倍。隨後的報告認為,腦中風也是高血壓的主要後果之一。

隨後,世界上很多相關研究陸續展開。

總體上,1970年代之前,醫學界對於高血壓普遍存在一種錯誤認識,就是認為舒張壓是血壓更好的測量指標,高收縮壓相對無害,尤其是在年老人群——直到現在,國內某些醫生也仍然這麼認為。

但是,隨後的研究逐漸糾正了這種錯誤。

1971年,Framingham研究發佈的研究發現,基線血壓升高增加冠心病死亡風險,其中收縮壓升高較舒張壓與冠心病關係更為密切。

隨後另外兩項Framingham研究表明,收縮壓升高是心衰和腦中風的預測指標,舒張壓升高的預測意義並不顯著。

1993年發佈的另一項著名的多重危險因素干預試驗證實,收縮壓和舒張壓對冠心病死亡率和終末期腎病的持續和分級影響,延續至收縮壓的120mmHg。

隨後的很多研究都強調收縮壓和脈壓對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的更具有重要性。

2002年涉及百萬人61項前瞻性研究的薈萃分析,把降低血壓的保護作用延伸到115/75 mm Hg。


基於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專門資助了一項針對強化控制收縮壓的收縮壓干預試驗(SPRINT),項目開始於2009年,內容是將收縮壓控制目標由原來的140mm Hg降低到120mm Hg,看對健康的影響。

由於效果顯著,提前達到臨床終點(目標)而提前終止了試驗。結果顯示,更嚴格將收縮壓控制在120以下,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病、腦中風以及死亡風險。

2017年,美國將高血壓標準降低到130/80mm Hg以下,主要的依據之一就是SPRINT的結果。或者說,SPRINT項目就是為新的血壓標準修訂而準備的。

就是說,目前醫學界認為,收縮壓和舒張壓對健康後果都有影響,但是,

高收縮壓的影響遠遠大於舒張壓


掙脫枷鎖的囚徒


血壓的高壓值和低壓值有什麼區別?

高壓稱為收縮壓,是心臟向外泵血;低壓稱為舒張壓,心臟擴張向裡收血。血管能承受的正常壓差為40mmHg。

血壓的判定需要綜合來看,高壓低壓都能反應心臟的功能。

高壓和低壓異常能說明什麼問題?

高壓值偏高:

多見於老年人,是動脈管壁彈性下降造成的,動脈老化後血管彈性功能下降,收縮後回彈速度慢,導致高壓變高。

老年人收縮壓過高可使用利尿劑或者地平類降壓藥。

低壓值偏高:

多見於青年人,當心率過快時,動脈流向外周的血流量變少,導致舒張壓增高。或是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血液黏稠,血流變慢,影響了外周血管阻力。

青年患者舒張壓過高可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普利類)或者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沙坦類)降壓藥。

高壓和低壓更重要?

對於老年人來說,低壓偏高比高壓偏高更應該引起重視,低壓偏高對心臟的損害更大,可按醫囑合併使用減緩心率的洛爾類。

對於青年人來說,低壓偏高是可逆轉的,改正不良生活習慣,適度運動控制體重,可避免高血壓的發生。


更多健康知識,關注【健安生活】!

存疑的心腦血管疾病知識,可關注後邀請小編回答~


健安生活


我是小鋆醫生,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首先講解一下血壓的產生過程:心臟收縮期的時候二尖瓣先關門,左心室開始收縮,主動脈瓣打開,打開後左心室開始射血,血液衝擊主動脈壁(注意

這個時候就產生了收縮壓),同時血液流向外周。心臟舒張期的時候主動脈瓣關閉,主動脈瓣球囊擴張回縮,擠出血液(注意這個時候就產生了舒張壓),血液繼續流向外周。

假設二尖瓣關門沒關嚴實,血流將會倒回入左心房,這就影響了左心室射血的輸出量,容量負荷長期增加最終將導致左心室擴張,進而出現肺動脈高壓等表現。

假設主動脈關閉不全,血流倒回入左心室,這時候會導致舒張壓的降低。

簡而言之,心臟收縮產生收縮壓(高壓),心臟舒張產生舒張壓(低壓)。說這麼多,也是告訴大家,心臟各瓣膜以及各大血管彈性對於血壓有著重要的影響

血壓的診斷標準不僅看高壓,還看低壓,高壓≥140mmHg和(或)低壓≥90mmHg都可以診斷為高血壓,單純高壓高的也叫做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所以從診斷標準來看無論高壓、低壓都很重要。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常見於老年性患者,高壓高,低壓正常或偏低,同時脈壓差增大,大部分原因是高血壓引起的動脈血管彈性變差所致;低壓高常見於中青年患者,常由於高鹽飲食、肥胖、工作緊張壓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前者由於是高血壓等疾病引發的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彈性變差、變脆,不容易恢復;後者如果能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因血管彈性相對較好,血壓容易恢復。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高壓高相對來說危害更大,但給了我們相應的提示,穩定降壓、長期降壓才能儘量降低心腦血管的損害,延緩心室擴張、從而減少冠心病、心臟衰竭等疾病的發生。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小鋆醫生


如果單論危險性,那麼血壓中的高壓升高要比低壓升高的後果更危險。因為高壓升高,往往意味著大動脈硬化的情況更嚴重,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來說,單純的高壓升高是動脈本身發生病變,無法逆轉,而單純的低壓升高,動脈彈性正常,是可以逆轉的。

一、血壓中的高壓與低壓

1、高壓:我們平時所說的高壓又稱為收縮壓,指的是心臟收縮泵血的時候,血液對動脈血管的最大壓力。人體動脈血管在彈性正常時可以正常擴張,心臟可以輕鬆將血液泵出,血壓正常。但由於年齡、遺傳、飲食、肥胖等因素,動脈血管彈性會降低。這時心臟為了可以正常泵出血液,就需要加大收縮力,這時收縮壓就會上升了。

過高的血壓會損傷血管內膜,導致血液中的脂質進入內膜中形成粥樣硬化,而硬化的血管會進一步加重血壓的升高。所以說動脈硬化與高血壓互為因果,不加控制會形成惡性循環。就會累及心、腦、腎、眼、血管等諸多器官發生問題。

2、低壓:我們平時說的低壓又稱為舒張壓,指的是心臟在舒張期的時候,動脈血管對血液的最低壓力。在心臟收縮的時候,依靠心臟收縮的壓力推動血液流動,大動脈擴張容納血液。當心髒舒張的時候,主動脈瓣關閉防止血液迴流,大動脈彈性回縮推動血液繼續向前流動。

精神緊張、肥胖、腎素水平過高等因素,會引起外周的小血管收縮。此時大動脈在心臟舒張期進行彈性回縮時,阻力就會增加,引起低壓升高。所以說低壓升高會導致舒張期時各器官供血下降,引起頭暈、心悸、胸悶等症狀。

二、高血壓與心腦血管疾病

收縮壓與舒張壓組成了推動我們人體血液持續向前的動力,一刻不停,循環不息。無論收縮壓升高或是舒張壓升高,對人體都會造成傷害。心臟:血壓升高會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室肥厚、心臟擴大,繼而會出現心力衰竭。腎臟:會升高腎小球內壓力,損傷腎單位,造成腎衰竭。大腦:高血壓可致腦部小動脈痙攣,引起頭痛、頭脹,會引起腦出血和腦梗死。高血壓還會造成視網膜病變及動脈粥樣硬化。

從對疾病的誘發因素來說,血壓越高,傷害越大。血壓中的收縮壓永遠高於舒張壓,所以收縮壓的升高對人的危害更大。收縮壓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警作用遠大於舒張壓,所以單論危險性與重要性,血壓中的收縮壓更重要一些。

三、不同年齡的不同血壓特點

老年性高血壓特點,為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這是因為老年人動脈硬化嚴重,心臟泵血的時候,動脈擴張有限,所以心臟加大了收縮力。當心髒舒張時,因為動脈彈性減弱,擴張不足,回彈力就會不足,導致了舒張壓降低,脈壓之間的差值加大。

所以說脈壓之間的差值越大,就意味著動脈硬化程度更嚴重。而動脈硬化是無法逆轉的,只能長期用藥控制。

中青年高血壓特點,為舒張壓升高,收縮壓正常。這是因為中青年人的動脈彈性正常,心臟泵血的時候,大動脈系統可以正常的擴張,心臟受到的阻力不大。但是由於外周小動脈收縮,所以在舒張期大動脈回彈的時候,阻力加大,導致舒張壓上升,脈壓之間的差值變小。

單純的舒張壓升高,多是因為精神緊張、肥胖或是遺傳因素造成。動脈沒有發生病變,彈性良好,經過治療可以逆轉。如果不加控制,就會逐漸發展為收縮壓與舒張壓都升高的經典高血壓,之後再發展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預後不良。

總結一下,血壓中的高壓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警作用大於低壓,單純的高壓升高比單純的低壓升高對人體危害更大也更危險。但無論高壓升高或是低壓升高,都需要及時控制。控制血壓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諮詢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的藥劑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