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轉債露面 一級看新券二級看“性價比”

史上最大規模轉債來襲!500億元浦發轉債將於25日啟動網下發行。算上浦發轉債,今年轉債發行額已超2000億元,遠高於以前各年度。由於今年轉債市場漲幅較大,打新者上市首日獲利頗豐。

國泰君安固收團隊認為,11月份可能迎來新的供給潮,建議投資者可以加強一級打新參與度。

最大規模轉債露面

10月25日,浦發轉債網下申購啟動,發行規模達500億元,成為國內市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可轉債。浦發銀行於14日發佈公告稱,公司發行500億元可轉債已獲證監會核准,25日就啟動發行,可謂“飛速”。

國慶假期後,轉債發行迎來高峰,10月內已發行或即將發行的可轉債規模達570.98億元。截至24日,金能轉債、萬里轉債等9只轉債先後發行,規模共計為56.51億元。25日至28日,浦發轉債、天路轉債、石英轉債將先後發行,規模分別為500億元、10.87億元、3.60億元。

今年來看,可轉債發行規模“陡增”,遠超各年度。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31日(更新時間為24日),可轉債發行總量達2207.13億元,去年全年發行量僅為795.72億元。今年可轉債發行量已遠超以往各年度,比此前最高的2017年還高出1257.46億元。

發行量大增主要得益於幾隻“巨量”銀行轉債的貢獻。平銀轉債、中信轉債、蘇銀轉債於今年一季度發行,規模分別為260億元、400億元、200億元。再加上25日發行的500億元浦發轉債,4筆銀行轉債規模就達1360億元,佔同期轉債發行總額的61.62%。

今年非銀行轉債發行規模也有顯著增加。截至目前,今年非銀行轉債發行額已達847.13億元,去年為665.72億元。

目前還有超過700億元的可轉債在排隊等待發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共有13只轉債已獲證監會核准但未發行,規模合計787.63億元,其中,交通銀行轉債一隻就佔到600億元。

賣出或轉股都能賺

從打新結果來看,今年轉債申購熱度較高。截至目前,今年有4只轉債網上中籤率不足萬分之一,分別是絕味轉債、中鼎轉2、亞泰轉債、一心轉債;去年僅有一隻轉債的網上中籤率在萬分之一以下。

申購確實熱鬧,但收益究竟幾何?數據顯示,今年上市的81只轉債上市首日收盤價均值為109.32元,按此計算,在上市首日收盤前賣出大約可實現9.32%的正收益。

其中,上市首日收盤價漲幅最高的是伊力轉債,首日收盤價達130.57元,成功打新的投資者穩賺3成。

但也有部分轉債在首日破發。奇精轉債、光華轉債等11只轉債上市首日收盤價低於面值,破發程度最嚴重的是5月8日上市的永鼎轉債,當日收盤價僅為95元。

從破發轉債發行日期來看,集中在1月和5月。今年1月,上證綜指處於低位,最低跌至2440.91點;4月末,一度站上3288點的上證綜指開始下跌,5月上旬處在急速下跌中,中下旬則在區間低位波動。

除了在轉債市場獲得交易收益,在正股價格表現良好時轉股也可獲利頗豐。今年1月發行的平銀轉債可謂創造“奇蹟”:1月21日發行,7月25日進入轉股期,9月19日開始強贖。平銀轉債從發行到退市僅用了8個月。在不到2個月的轉股期中,若成功轉股,收益頗為豐厚。

平銀轉債轉股價格為11.63元/股,在進入轉股期後、強贖發生之前,平安銀行股價於8月14日漲至區間最高點15.22元,若按這一價格轉股,收益率為30.87%。若按照此期間13.03元的最低價格轉股,收益率為12.04%。假設投資者在打新環節獲得10張平銀轉債,付出資金為1000元,收益將在120.4元和308.7元之間,但持有時間僅半年多。

當前大型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大約是1.5%,1000元存儲1年才15元的收益。持有平銀轉債且在轉股期完成轉股,收益簡直“吊打”定期儲蓄。

一級看新券二級看“性價比”

分析人士指出,可轉債有轉股權證又具“債底”,在股市上漲時可以跟隨拉昇,在股市下跌時可平穩回調,是股市在低位運行時埋伏未來行情的一大“利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伴隨股市反彈,中證轉債指數快速上漲。5月後上證綜指在2900點附近上下波動,但中證轉債指數卻持續回升。截至10月24日收盤,中證轉債指數報收331.38點,與一季度末的水平相當。

不過,由於持續上漲,可轉債投資價值已經有所下降。有機構人士認為,目前轉債估值已不具吸引力。中金固收團隊表示,投資者目前十分關注轉債供給,這表明投資者並不是不想參與轉債市場,而只是現在有些無券可投——新券不多,舊券略貴。

國泰君安固收團隊認為,11月份可能迎來新的供給潮,建議投資者可以加強一級打新參與度。孫彬彬認為,新券上市首日的高溢價之後調整的過程就是配置機會,需要重視。

中信建投黃文濤團隊認為,當前市場的關鍵矛盾在於“性價比”。在前期較多科技類個券連續大幅上漲後,市場需要進行短期消化並等待新的動力。此外,流動性空間仍然呈現短期難以拓寬的局面。但整體看,新經濟受到的扶持力度和企穩進程仍在途中並未見頂。大方向未改變,下跌繼續釋放風險,擇券思路圍繞性價比。

興業證券固收團隊認為,短期風險資產升溫,但做多窗口持續性仍有待觀察,需要以靈活的交易思路應對。該團隊建議,轉債投資者以偏防禦的姿態做好進攻的事,定位不高的大盤標的轉債可作為底倉選項,核心資產短期可以繼續接入,關注部分週期性品種、左側品種受益權益結構性行情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