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民間的俗語有很多,基本句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些俗語一聽就懂,也就是所謂的淺顯易懂,但是有的卻比較深奧,甚至還和人的運勢關聯在了一起,這不僅讓後人懷疑俗語的真實性。

例如“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這句俗語就將人的運勢和身材結合在了一起,有的人認為這是迷信,他們堅信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相信古人傳下來的,而大多數人對它的真實性半信半疑,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這句俗語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在《裴注三國志》中有這樣的記載:“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這句話描述的是曹操在第一次見過孫權後,對諸葛亮說過的話。

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孫車騎”自然指的是孫權。而“長上短下”說的就是孫權的上身長,腿比較短。“其難為下”說的是孫權不肯做下屬,最後一句則是曹操說自己不能再見他。

這句話不僅體現出曹操對孫權的敬畏,也道出了自己心有不甘,敬畏是對孫權能力的欣賞,而歷史也驗證了孫權最後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他的吳國和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曹操心有不甘是因為孫權和他還有一些親屬關係,曹操和孫權的父親是同輩,而孫權的弟弟娶了曹操堂弟的女兒,正是因為這層關係,當曹操見到孫權如此有才能,而自己的兒子卻不如他,所以才會心有不甘。

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在古人眼中,上身長下身短的人是能成大事的人,因為古人經常騎馬,交談的時候也是坐著的,如果上身長的話,不管是騎馬還是坐著都會比別人高出一截,這種從高處看向低處就會給人一種莫名的壓力,自然而然就會有高人一等的感覺。

眾所周知古代的皇帝都是坐在龍椅上的,如果皇帝的上身長那麼就會顯得更有威嚴,也會讓人覺得下盤穩,給人一種能夠坐穩江山的感覺。

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而民間的窮苦孩子很早就要下地幹活,長時間的體力勞動讓他們的發育更強壯,尤其是腿部的發育,會讓他們的下身顯得比較長,所以看到下身長的人就會認為他們是窮苦百姓。

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那就是隻有坐著的貴人才是上身長,貴人自然就是有福分的人,而窮苦的人則是下身比較長,針對這樣的情況還衍生了另一句俗語,那就是:“上身長,佐君王,上身短,福兮淺”

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現在距離三國已經過去了一千七百多年,但是這些俗語依舊代代相傳了下來,到了我們這一代,所學的俗語基本是年幼時期爺爺奶奶教的。那個時候爺爺奶奶們經常都要下地幹農活,而我們是在田地裡搗亂的調皮小孩,那段時間是最無憂無慮的,但是對於爺爺奶奶口中的話卻不怎麼明白,後來逐漸長大了才漸漸懂得了些許道理。

爺爺奶奶也是在這個時候用俗語教會我們,怎麼憑藉一個人的外貌特點評價他的為人,以及他以後的大致作為,他們經常說的俗語有“前闊金後闊銀,闊頭闊腦是貴人”,“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勞刀”,“上身長福祿長,下身長走忙忙”,等等。

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前闊金後闊銀,闊頭闊腦是貴人”這句話是從一個人的骨相,來評判他以後的能不能成為貴人,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頭型周正寬闊,那他天生就是富貴人。

相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除了骨相還有面相,還有一定的實用性,例如在考古的時候挖到了骸骨就會用相學來對他的歷史身份進行推測,而那些闊頭闊腦的骸骨基本是官員,在我們生活中政府部門的官員基本也是這種頭型,所以這句俗語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勞刀”這句話說的是有駝背或者蛇腰的人不能深交,也不能瞟眼看人並且還要注意用瞟眼看自己的人。

不能結交駝背和有蛇腰的人,是因為駝背是一種身體缺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定會遭受很多歧視,那麼他就會一些心裡缺陷,甚至是心機深沉,所以這類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做出對你不利的事情。

而蛇腰的人一般是風情萬種且具有魅力的女性,自古紅顏多禍水,所以長得美的女性會遇到各種危險,如果和此類人深交,就相當於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上身長福祿長,下身長走忙忙”這句話的意思,和曹操評價孫權那句話基本是同一個意思,上身長的貴人一般福祿都比較長久,而下身長的窮苦人民要忙著幹活,自然走起路來慌慌張張,對於現在來說整天忙於生計的走路同樣是慌慌忙忙。

除此之外古人還認為骨頭是人體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一個人的上半身在整個身體中所佔的比例越高,那麼他的福分就會越長久,這句話也體現在了眾多歷史人物身上,所以並不只是迷信,而是相學的一部分,也有後期生活環境引起的身體變化,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古人都說: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俗語本就來自於民間,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同時體現了百姓的生活狀態和一些生活經驗,是古代勞動人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但是這句俗語也並不是絕對正確的,畢竟它和那些生活經驗類的俗語不同,一個人不管長得怎麼樣,如果自己不思進取,同樣是沒有福分的,還是會為了忙於生計而走路樣慌慌忙忙。

反之,如果一個人發憤圖強,努力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不管他的長相如何都是會成功的,正所謂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所以就算他的下身比上身長還是一樣會取得成功,一樣會有綿長的福祿。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