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什么意思?现在还有这情况吗?

悠然见东山


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什么意思?现在还有这情况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在民间有很多的俗语老话都是和夫妻之间有关的,也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便是如此。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有没有道理?现在还有这种情况吗?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指的是一对夫妻,即使走了一辈子,但是他们真正相处在一起的时光也不过三年半而言。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话便是,两个做了十年的夫妻,有九年的时光都是独守空房的。

其实这句话我们要放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来理解,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而这些经商的人群,因为地位卑微,想要赚钱,就不得不到处奔波,这样一来,一年中能待在家里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人算了一下,一年时间,丈夫能回来待上一个月,有的把人的平均寿命按照60岁计算的话,那么能待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三年半,后半句的意思也同样如此。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活下去便得拥有自己的事业,总是需要努力赚钱养家的。而有些人,为了生活,亦或者是为了梦想,选择从事一些比较特殊的职业,比如军人。而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他们的妻子(亦或者是丈夫)便需要承受比常人更大的压力,一年到头也见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几次。

同样出现这种情况的还有商人,尤其是古代的商人。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交通不如现在这般发达,而经商之人很多是需要跨省工作亦或者是跨国工作的,而这一来一回便是至少几个月的时光。即使回到了家,休息不了多久便需要重新出发了。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能够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光实在不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描写妻子思念在外丈夫的诗篇,这类诗被统称为“闺怨诗”。比如李白的《春怨》:“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描写了女子思念丈夫时的内心愁苦之情;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对思夫女子的闺怨有了更深刻的描写;白居易的《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则描写了商人妻子对丈夫重利不重情的抱怨。

即使到了现代,这样的局面也没有改善多少。“房子”、“车子”的压力仿佛是压在众多在外谋生的人身上的一座大山,为了能够在打拼的城市中扎根下来,这些人不得不没日没夜的工作。程序员必然是当今社会比较受欢迎的职业,因为他们的薪酬比较高。但是人们只看到他们的光鲜生活,却没有看到他们为了完成工作,每天996,亦或者是007的工作状态,更没有看到他们无法陪伴家人的心酸和苦楚。所以,这句老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这句老话的场景在现在还依然存在,不但存在,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很多都是长年累月的在外打拼,除了过年才能回家团聚,对于两地分居的人员,确实有很多应景了这句老话,对于这句老话不但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对于长期两地分居生活的一种很难全的凄切描述,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交通和通讯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

人生在世,都希望拥有一个爱自己,疼自己,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而这个人便是你的丈夫(亦或者是妻子),这也是夫妻存在的意义之一。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你和对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如何获得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便成为了很多人研究的重要问题。

由于现代夫妻关系并非把生儿育女放于首位,较为重视夫妻之间的感情。每个年代,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而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很容易为这些外界环境所影响。但是小编认为,不论怎么样,即使在外工作艰辛,也需要多多关注家庭,这样才能够获得幸福的生活。


葛大小姐


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现在还有这情况吗?

小时候在农村,作为“经济户”中的家庭子女,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所谓的“经济户”,就是指家里面的一个人(这个人一般是指丈夫)在外地工作,户口也在外地。而其他家庭成员都在老家农村生产生活。

记忆中,农村集对经济户家庭是另眼相看的。当时候村集体以小队给各家各户分粮食,其他农户按人头分配口粮,而经济户呢除了劳动力本人以外,其他人全部吃的是议价粮,像我们这些经济户家庭的子女分口粮的时候,家里边就得出一部分钱。而且这些粮食都是别人分剩下的,籽秕壳多!

更为发愁的是,家里的主要男劳动力常年在外,家里边的妻子是非常受罪的!不但要像其他家庭中的劳力那样上工挣工分,每当领口粮的时候,一个女人家和孩子们连这些高价粮也扛不动,常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

此外,诸如冬天拉煤这些重体力活儿无人替代,都是女主人默默承受!累的全身都是病。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句俗语说的就是像上面儿“经济户”家庭中的男女主人翁~夫妻俩!他们一辈子做夫妻,在一起呆的时间可能都不会超过三年半,十年时间有九年时间不能在一起!

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周围的人就常常提醒千万别找两地工作的人谈恋爱结婚!那就跟没结婚一样!

有一位同行的大姐,她的爱人当兵在部队,后来又在部队提了干,她在家乡工作,总有一肚子的苦水与大家诉说。她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她一个人在拉扯,想比起周围夫妻在一地的同事来,她总是很失落也很苦恼!平时开会集中的时候,人们总是对她投以同情的目光。她也被当作了两地夫妻的反面例子,来警示我们这些后来者。

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存在。虽然网络视频这些高科技东西让人们的心理距离缩短了,但是空间上的距离却始终无法逾越!特别是新兴的农民工群体这种两地分居的现象最为严重,也更难解决,原来因为军地分居的情况可能倒是少了很多。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句农村俗语道出了两地分居夫妻的无奈和辛酸,也提醒人们对这些群体要有力所能及的关注和关爱。能帮他们一把就帮他们一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地如果能有更多的工作岗位的话,那么这句俗语所昭示的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你认为呢?


村姑说村事


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现在还有这种情况吗?

看到这个题目有点心酸。这是以前某些地方农村人的真实写照,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这个就像今天的农村男劳动力外出打工,然后妇女留守在家是一样的。

商人重利轻别离,无奈嫁做商人妇。在以前,农村女人最害怕的就是嫁给做生意的男人。有古诗为证,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那时候经商出门做生意,可不像现在,有车有飞机,以前基本就靠骡马行走了。而且一出门就是几年的时间。

而夫妻能够相聚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老话讲是“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外出打工经商也是不容易的,为了家人有口饭吃,作为男人就要外出求财,然后赚得金钱换取口粮。三年半和九年空也只是一个假设,实际相处的时间肯定不会多长久。

记得以前我们这里有一群外地来的,专门修补农村人家的铁锅,也算是一门混口饭吃的生意。老人们和他们唠嗑,一问之下,他们是远道而来的,离开家乡有大半年了,而且还要继续的向北走。问什么时候回家,也不确定,就说过年的时候吧。可是再仔细一问,说过年的时候生意最好,因为很多农村人会在过年前修补铁锅。

看来商人妇独守空房是真的。有的家庭妇女是白白的受了一辈子的活寡,白天干活还行,晚上寂寥,只能数钱数到瞌睡了。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她们数钱也不是真的数钱,不知道已经数了几百遍了,不过是把钱当做占卜的工具,在心中默念夫君罢了。希望他们早日回来,夫妻团聚。

而今天的农村人,又何其的相似。为了家人的幸福,而暂时舍弃一家人的幸福聚首,在外面打拼着,不到过年不会回来。又有多少的妇女留守家园,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呢。


农村老俗话


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现在还有这情况吗?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句俗语来源于过去外出经商的夫妻生活的场景,意思是:做了一辈子的夫妻,能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三年多点,十年的夫妻,有九年女人是在独守空房的寂寞中度过。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夸张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代根本不可能,在过去,特别是过去古徽州,那是对古徽州女人的真实写照,一点都不夸张。 徽州文化历史的发源地,徽州的徽商是繁荣的代表,明朝时期,古徽州的徽商繁荣鼎盛,富可敌国,可是繁荣的背后是那些已婚女人的苦楚生活。


在古徽州,女人出嫁并不都是意味着幸福的开始,更是部分女人悲剧人生的开始,在过去封建时代,女人受封建传统思想的约束,成亲前很少见面或有的根本就不认识,成亲后,遵守三从四德恪守做女人的礼教。

所以,成亲后的男人,因徽州土地山多地少,经济农作物的种植根本满足不了家庭的需求,大多便外出经商,有的一走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留下女人苦苦的等候,一盼就是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把最好的光阴在聚少离多的酸楚和无奈中度过。从一个娇香玉嫩的面容,等到满脸的苍黄,愁容满面,疾病缠身,最后在一生的思念中油尽灯枯,遗憾离世。只看遍及徽州的遗留下来的百余座贞节牌坊,就会理解这句俗语有多么的悲惨!



放在当今,出现这种情况的就很少了,时代在发展,先进的网络平台,致使我们外出打工者,也能及时的和家里联系,有的更是夫妻共同外出创业或打工。虽说如今外出经商者平日也是聚少离多,但如今交通发达,回家也是方便了,这种局面也必然会改观。


建行渐远


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现在还有这情况吗?在民间有很多句的俗语老话都是和夫妻之间有关的,这句可不是说三年半就算一辈子的夫妻,而是指过去对于一些常年在外经商之人、外出之人所说的老话,也是对于生活所迫很无奈的一种选择,生容易,生活极不容易,三百六十五行都要有人去做,各行各业都是我们值得尊敬的。



“一生夫妻三年半”这句老话来源于经商过去的场景,在很多时候许多结婚之后就要出去经商,而且假期也是有规定的,一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和妻子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是妻子独自在家独自等待出门在外的丈夫,过去经商可不像现在,不但很不容易要长期在外地奔波,而且社会地位也相当的低,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赏八妓、九儒十丐的说法,可见商人的排名是相当低的,也侧面证明这种行业的不易。


后来则被指所有在外打拼的行业,独自在外打拼,天涯孤旅最想念的莫过于家中的妻子,而妻子也是一样孤独的守候着家园,期盼着丈夫的归来,在过去按照一年一个月相见的时间计算,夫妻两人一辈子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三年半的时间,“十年夫妻九年空”其实是和前一句一样的道理,结婚十年之久,但在一起的时间却连一年都没有,也是相当无奈的事情。

这句老话场景其实在现在还依然出现,不但出现,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很多都是长年累月的在外打拼,除了过年才能回家团聚,对于两地分居的人员,确实有很多应景了这句老话,对于这句老话不但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对于长期两地分居生活的一种很难全的凄切描述,希望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一种理想的小农经济景象,夫妻在一起相守虽没有大富大贵,也算是一种圆满的生活样本。俗语说的“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则是说的另一种家庭状态。

从字面上理解是说,有些夫妻一生在一起相守的时间加起来也就是三年半。十年的光景里有九年是妻子独守空房。如果是在战乱年代,丈夫不得不征战四方,聚少离多不说,能否健健康康地回家都是未知数。而妻子只能用鸿雁来寄托相思。

还有一些种植条件较差的地区,男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经商做生意,例如山西、陕西等地商人的“走西口”,为了挣一口饭吃,不得不留下妻儿老小背井离乡。古代交通、通信都不发达,大部分时间里夫妻只能以书信来交流。

现在这种状况依然很常见,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每年只有一两次的探亲机会,稍好一点的是,现在通信较为方便,无论多远都能通过视频来看到对方。现在一些白领也有夫妻“聚少离多”的情况。例如“周末夫妻”,夫妻双方在两个城市工作,只有每个周末才能团聚。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快来关注、点赞吧!

大乡


农村地区的俗语,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是人们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内对自身生活经验的一个总结。所以这样的话,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而且因为过去农村地区和现在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一些过去的老话也不再适用。比如“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句话。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夫妻的人,聚少离多,一辈子夫妻,聚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就有个三年五载,十年的夫妻情分,可能有九年的时间,女方都在独守空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夫妻之间,不应该时时刻刻都腻在一起吗?两个人,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哪有那么多别离呢?在今天,男女平等,夫妻一起行动,长相厮守自然没什么困难。

但是在过去,尤其是民国及以前,夫妻纲常提倡的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就是说男方在外面闯荡干事业,女方在家里带娃守家业。

在过去,某一个地区的人经商的非常多,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徽商、浙商,走西口,下内蒙,天南海北的,交通又不方便,出门在外往往餐风露宿,一般的家庭妇女哪能受这个罪呢?所以一般都是南方在外面闯荡江湖,做些买卖养家糊口。

在之前没有飞机,没有铁路,一趟生意跑下来,往往穿越几个省,靠的都是两条腿,有钱也最多骑个马,所以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夫妻难以团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农村地区才有“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的说法。

更可怜的,妻子在家苦苦守候,操持家业,丈夫在外做生意发财之后,却变了心养了小情人。那在家吃亏受累的妻子,反而不能在发家致富后享受好的生活,反而要为了自己的名分做出牺牲和让步,所以有的夫妻,不能长久,更是让人感叹。

过去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男女之间不平等,另外一个就是交通不发达。在今天,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农村地区夫妻双方往往一同出门打工,丈夫走到哪妻子跟到哪,基本上不会出现聚少离多的情况。即使两个人短时间无法在一起,但是交通发达,全国各地最多不超过两天时间就可以回到家里,也就不存在“十年夫妻九年空”的局面。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什么意思?这句老话读起来不免有些伤感,现在仍然有这种情况。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意思是说在过去有夫妻相伴一生下来仔细一算在一起的时间不过“三年半”,当然了这个“三年半”只是个虚词,还有“十年夫妻九年空”,做了十年夫妻有九年是独守空房的,总体来说这句农村俗语就是描述夫妻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可能只靠种地维持生计的夫妻能享受到“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幸福,还有“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安稳,不过但凡有点能耐的,都是东奔西走,过去不像现在又是飞机,又是动车,再不济也有大巴,出行时间大大缩短,过去那出一趟差真的是要走上个一年半载,说句不好听的,像乔家大院里演的那样,如果死在路上家里人都可能不知道。所以“三年半”“九年空”也不算虚言。



放在如今也是,很多男的为了多挣点钱,到大城市打工,为了节省费用就将老婆孩子留在农村,近点还好,远的话每年也只有过中秋和过年这样的大节日才能回家。夫妻俩聚少离多,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员身上,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有稳定工作却异地的夫妻也是如此。

用句时下最流行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既然大家真正在一起的时间那么短,那就好好珍惜吧。


一品小十六


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什么意思?现在还有这情况吗?

在农村中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俗语都是智慧的劳动人民根据生活和工作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社会经验,这些俗语的涉及面很广,比如种植技巧、为人处事方法以及夫妻感情等等,比如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说的是关于夫妻之间的事情,那么这句老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的意思是指以前经商的夫妻,虽然结婚一辈子的夫妻却只有三年半的时间是在一起的,结婚十年的媳妇却有九年半的时间是独守空房。

很多人在看到这样的解释很不理解,为什么相守一生的夫妻只有三年半的时间在一起,而结婚十年的夫妻却有九年的时间是分居。其实这句话是形容以前出门经商的夫妻的老话,是经商人最真实的夫妻生活写照。

我们在看《走西口》、《乔家大院》这种题材的电视剧时,有一些人在结婚以后为了生活生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做生意,以前的交通很不便利,几乎出门一次的话要等到过年才回来和家人团聚,在过完年以后又只身一人去外地做生意,男人出门做生意挣钱,而妻子则会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小孩,所以尽管夫妻二人想在一起,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分开。所以看似是一生的夫妻,却只有三年半的时间是在一起的,结婚十年的夫妻,有九年的时间是独守空房的。

虽然现在交通很发达,经商人的地位也已经提升,这句老话用在他们身上显然是不适合,但是这句话用在常年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很合适。现在在农村种地不挣钱,很多农民工会选择出门打工来增加收入,有很多农民工怕花路费,一年甚至是几年才回家一次,朴实的劳动人民只能通过平时省吃俭用来给儿女攒下上学的钱。


小马话三农


农村俗语,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语言形式,遍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它的时代性。

追溯“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句农村俗语的由来,要从徽商说起。徽商基本上来源于徽州,就是今天安徽省黄州市。古时候那里的农民所居住的都是偏远地带,大部分人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生存条件的恶劣、贫穷让他们走出了一条险峻的出路,那就是经商。

徽州素有早婚的习俗,男子到十二三岁就要成家,成家之后即外出经商,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商大多娶本乡的姑娘为妻,完婚之后,出外经商劳燕分飞.

在古代,经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交通不便,货物往来要靠水路或马车、马队来完成,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往往出外做一趟生意小要三年、大到五载,有的十年、八年也回不了一趟家。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一辈子夫妻,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加在一起,也就有三年半,十年的夫妻情分,可能有九年的时间,女方都在独守空房。“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古代徽州人的真实写照。

这些商人常年在外,历经磨难,吃尽苦头。可是,另一个群体却被遗忘在身后,那就是他们背后的女人们。各种不公平的条条框框,让女性没有办法摆脱悲剧的命运。

中国古代女性的悲剧,还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男权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也是不断增加,愈加苛刻。女子的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一夫多妻制等等,都是社会在限制女子的自由发展,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庸品。女人们在男人出外经商的年月,她们留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望眼眼欲穿的等待丈夫回家的身影,从年轻时姣好的容颜等到了年老时枯衰的样子,有的终其一生丈夫都没有任何音讯。

在婚姻上,女性更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以说女性一生都在被支配和束缚着。相比之下,几千年封建主义下一直都是男权至上,男人在外经商让女人苦苦等了一辈子。有的经商不成功则无颜见家人,不愿回来,甚至客死他乡。有的是经商有道,以忙碌脱不开身为借口,缺失了很多人生必须的东西,比如孝道,比如对家庭的责任等。最后,抛弃妻子在外另娶,违背了道德,愧对了发妻。做了“陈世美”。

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今天, 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可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和山区的打工族都纷纷进城,形成了“打工潮",有的夫妻常年分居,过年都不能全家团聚,为了过年能有双倍的工资,听得让人好心酸。特别是农民工群体,两地分居的现象尤为严重。

农村俗语:“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句话,赋予了新时代新的内涵,它时时唤醒人们,呼吁全社会上上下下,伸出关爱的手,给予那些为了生活不能团圆的家庭,应有的帮助。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