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香料王国印度品尝街头美味,要做好坏肚子的准备

塞入马铃薯泥、鹰嘴豆等馅料,再舀入称为马萨拉的绿色液体,就成了印度独特的街头小吃Pani Pur

i。不过,对外国人来说,由于绿色液体中实在有太多复杂的味道,可能不太习惯,但饼皮和馅料的香气与美味,却让人难以忘怀。


走进香料王国印度品尝街头美味,要做好坏肚子的准备


贾拉比(Jalebi)或称为伊玛提(Imarti),是印度人最爱的街头油炸甜食之一。

印度幅员辽阔、族群众多,街头小吃也琳琅满目,且南北各有特色。但无论怎么变化,多数街头小吃的材料不外乎豆类、马铃薯、优格、各种香料以及油炸的面衣等等。

其中,一种叫萨摩莎(Samosa)的小吃,在印度各地都可看到。这种用面皮做成的三角形小吃,素的包有马铃薯泥、扁豆、洋葱等馅料,荤的则增加了乳酪碎羊肉或碎鸡肉,油炸后就成为印度劳工空档时补充体力最爱的小吃。这种小吃甚至随着印度移民,流行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华人叫它咖哩饺。


走进香料王国印度品尝街头美味,要做好坏肚子的准备


椭圆形中空、炸至金黄、再加入酱汁马萨拉,Pani Puri就大功告成了。

还有一种叫香料水酱酥炸球(Pani Puri)的街头小吃,更是印度人的最爱,总要在傍晚6、7时来上一小碟。这款小吃随着地域不同,在北印度叫Golgappa,在中印度叫Gupchup,在西印度又叫Foochka,但指的都是同一种小吃。


走进香料王国印度品尝街头美味,要做好坏肚子的准备


椭圆形中空的Pani Puri,是以小麦粉做成,油炸后外表呈金黄色。客人点餐后,小吃摊老板会先递给客人一个小碟子,接着快速地在Pani Puri中空处塞入马铃薯泥、鹰嘴豆等馅料,然后舀入称为马萨拉(masala,意指各种香料混合)的绿色液体,再放入客人手上的小碟子,就成为印度独特的街头小吃。


走进香料王国印度品尝街头美味,要做好坏肚子的准备


不过,对外国人来说,由于绿色液体中实在有太多复杂的味道,可能不太习惯,但饼皮和馅料的香气与美味,却让人难以忘怀。

此外,印度街头还有学自华人蒸饺。


走进香料王国印度品尝街头美味,要做好坏肚子的准备


印度街头小摊贩卖的馍馍都做得较圆较小,但也有餐厅和少数小吃摊做得较大较长。馍馍分为荤素两种,素的馅料是马铃薯泥和其他蔬菜,荤的多为鸡绞肉和姜末混合的馅料,但也有一些店家卖羊肉及猪肉馅。

印度人吃馍馍时,习惯蘸上浓郁的红辣椒酱,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吃,也成为印度人喜爱的街头小吃之一。

还有一种印度街头常见的小吃,称为贾拉比(Jalebi)或伊玛提(Imarti),两者不同之处在于面糊,但都是面糊加上糖浆捏成圆形麻花状后油炸,是印度人喜爱的街头甜食。

在孟买,有一种混合西方面包与印度炸物的小吃,叫做Vada Pav,摊贩会给你两片蓬鬆有弹性的面包,再给你一个金黄色椭圆形炸物,内馅也是马铃薯泥和着香料,吃的时候要把两片面包夹着炸物一起吃,呈现了东西合璧的独特味道。

印度街头小吃还有太多太多,介绍也介绍不完。这些街头小吃最早都只是家庭中的小食,随着印度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到城市讨生活,许多蓝领阶级在劳动空档时,需要一些简易食物补充体力,从家庭带出来的各种街头小吃就应运而生。

小吃摊愈来愈多后,城市必须有一定的管理,印度中央政府设立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FSSAI)管理食品安全并制定安全标准,各地小吃摊须向市政当局注册,并接受抽验。

此外,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也在去年7月推出「清洁街头小吃中心计画」(clean street food hub program),确认全印度114个街头小吃聚集地定期接受卫生检查,并鼓励这些小吃摊遵守相关食安规则,合格者就获颁「清洁街头小吃中心证书」,希望能借此推动更干净安全的街头小吃。

但印度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法律规范和机构主管,而是贪污。各地官员和警察多以开单威胁小吃摊再行索贿,导致即便订定再多法律,也无法保证印度街头小吃的安全与卫生。

因此,多数外国人在印度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街头小吃摊享受过独特的印度美味后,往往得多跑几次厕所,这也成为品尝印度街头美味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