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在造紙術上再獲突破 粉煤灰可代替部分木漿

港媒:中國在造紙術上再獲突破 粉煤灰可代替部分木漿

港媒稱,在發明造紙術2000多年後,中國再次宣佈創造了一項世界第一,這一突破旨在用煤電站的骯髒廢棄物取代造紙的一種關鍵配料。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22日報道,新方法造出的紙達到了90%以上的純白度,幾乎無法分辨它和用木漿造出的紙的區別,儘管它是用燃燒煤炭所產生的黑色粉煤灰製成的。

參與這項由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們說,這一工藝已經通過了真實生產線的嚴格測試,並已作好大規模應用準備,一些內地造紙廠現在能夠用這一燃煤廢棄物取代產品中近一半的木纖維了。

近10年前,陝西科技大學的張美雲教授和她的同事們首次提出可以用粉煤灰作為一種造紙填料。

報道稱,這種新產品解決了兩個問題——全球對木材的工業需求造成的環境影響,以及如何處理每年數以百萬噸計的粉煤灰。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說,在全球出於工業用途砍伐的木材——這些木材“對世界上一些最具生態重要性的地方和物種造成了毀滅性影響”——中,有40%以上都是供造紙廠所用。

由於中國內地的大多數森林都得到保護,內地造紙廠主要從加拿大、俄羅斯、美國和其他擁有大片森林的國家採購木漿。內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造紙業,每年生產的紙和紙漿接近1億噸——超過所有歐洲國家的總和。

報道稱,根據統計數字,內地每年收集的粉煤灰約有7億噸。粉煤灰是煤燃燒的副產品,由包含鈣和硅等礦物質的微粒組成。這一廢料的約70%都被建築業用掉了,但剩餘部分此前都無處可去。

在張教授和她的同事看來,粉煤灰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木漿替代品,因為它的化學和物理屬性類似於已經用於造紙的工業添加劑,比如滑石粉和高嶺土。

他們很快意識到,這一設想實施起來的難度還是挺大的。該項目的另一位科學家宋順喜博士說:“我們實驗室研製出來的第一批紙看上去是灰色的。我們擁有的是灰姑娘,但造紙業想要白雪公主。效果不是很理想。”

直到2014年,研究小組才找到了一種有效的方案,可以解決造紙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從不同材料的原子結構到紙漿中添加的水量,再到用來令不同成分結合起來的黏合劑的品牌。

報道稱,這項技術在實驗室的效果很好,但沒有一家工廠願意嘗試。要使用它,生產線必須進行改造,工人和工程師需要時間學習並熟悉這一流程。

宋博士說:“謝天謝地,我們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各級政府的資金支持和牽線下,科學家們得以在陝西、浙江、河南和山東的造紙廠測試和改進這項技術。

宋博士說,反饋是積極的,生產成本節省了8%到15%。

報道稱,目前仍有一些因素限制著這一工序在全國的應用,包括一些造紙廠與煤電站距離遠這一點。距離越遠,運送粉煤灰的成本就越高。

煤炭的質量因地而異,因此漂白和混合的方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宋博士說:“我們將繼續改進這項技術,直到有一天它可以用在每個造紙廠。”(參考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