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裡的便民市場,不再親切

莊裡的便民市場,不再親切

實在不想去超市逛了,總是那些東西,總是那樣嘈雜,突然就沒了心情。食材總要買的,不然,大週末的餓身材,可不是咖叔的風格。倒是去找一些新食材,燒點好吃的小菜,更為明智之選。

好在超市旁邊就建有這樣的綜合便民市場,有不少網友建議我去看看,最好能寫一篇關於便民市場的文章。網友的建議是不敢忘記的,剛好有這樣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環境還好,位置也不錯,只是和咖叔想的差不多,只是一家菜市場,大型綜超的一部分搬到了這裡。便民是便民了,只是給他們多了一個選擇的所在,而其他的生活配套服務並沒有出現,其作用也就打了折扣。

莊裡的便民市場,不再親切

世紀花園馬路對面是東王,有一條道路通華興花園,道路兩側有各種小店、小攤,吃飯的、理髮的、修表的、換拉鍊的、配鑰匙的、修鞋擦鞋的,這麼說吧,只要你生活中需要的,基本上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關鍵是價格很親民。

現在網購成為購物的標配,但也離不開這些傳統的生活小配套。最簡單地說,咱買條褲子,總要自己扦褲邊的,如果便民市場夠便民,這就是分分鐘可以搞定的事兒。不然,只能去購物中心去做,麻煩不說,價格自然是翻幾倍。

莊裡的便民市場,不再親切

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決不能以取締這些便民攤位為代價,因為它已經成為一座城市最真實的市井文化,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至於說到服務內容,這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市場自然會做出自己的選擇。有時候,我們真的是想多了。

最近,石家莊對一些老舊小區進行環境整治,這是非常好的民生項目。咖叔專門去旁邊的棉三宿舍實地看過,樓房牆面被粉刷一新,道路也進行了整治,還安裝了一些配套設施,只是綠化沒有到位,總感覺有點生硬,缺點什麼。

莊裡的便民市場,不再親切

私家車的增加,應該是對我們生活生態造成最大影響的一個因素,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應該是取締小區便民市場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平衡相互之間的關係,爭取照顧到各方利益,才是我們應該下力氣研討和解決的問題。

石家莊還有很多這樣的老舊小區,整體拆遷還不具備條件,那就靜下心來考慮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提高生活環境的品質,才是正事。這其中就包括便民市場的規劃、選址和管理,讓便民市場真正便民。

莊裡的便民市場,不再親切

還有就是結合養老進行統一規劃,老人家懷舊是很正常的,和鄰居們建立的那種相處的生態也是很難改變的,給他們提供這樣的環境並不是件太難的事兒,但其效果卻是事半功倍的。很多老年人彼此瞭解,照顧起來也方便,最重要的是信任,這是其他任何養老方式所不容易替代的。

莊裡的便民市場,不再親切

青園小區的改造就太直接、太生硬了,就一個字“拆”。其實,像青園小區這樣的老舊小區,只要用心規劃,還是完全可以兼顧各方利益,又能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甚至可以做成一個新舊兼容的樣本項目。只可惜,這些都不存在了。

莊裡的便民市場,不再親切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說是兩人撞了車,自然要理論一番。誰知道,吵著吵著,無意間透露出雙方竟住在同一個小區,而且離的還很近,有點小尷尬,好在問題很容易解決了。要是我們的小區內也有了便民市場,大家彼此混個臉熟,相信段子描述的事兒就不會發生了。鄰里之間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要靠臉熟來維繫的。

很多民間的手藝是要傳承的,發展好的,進了博物館,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像鼻菸壺;形象好的,進了旅遊景區,像糖人,只是虧了那些我們生活需要的,又沒有成氣候的民間手藝了,這才是我們應該費心保護的。畢竟,這是一方水土成就的一方文化,即便是為了這座城市的回憶,我們也有必要給它們必要的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