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化繁為簡 功能區劃由四變二

《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結束

功能區劃

核心保護區

基本包括

現有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部分緩衝區

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保護區

森林公園生態保育區

風景名勝區受保護區域

國家一級公益林中的大熊貓適宜棲息地

是維護現有大熊貓種群正常繁衍、遷移的關鍵區域

一般控制區

是實施生態修復、改善棲息地質量

和建設生態廊道的重點區域

原則上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

嚴格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由四變二

此前設想

核心保護區

生態修復區

遊憩科普區

傳統利用區

目前調整

核心保護區

一般控制區

目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已進入最後審核階段。根據《規劃》,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將劃分成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這意味著,此前的核心保護區、生態修復區、遊憩科普區和傳統利用區的“四大功能區”設想成為過去時。

功能區劃“化繁為簡”基於哪些考慮?“簡化”後的功能區又是如何規劃?記者日前就此採訪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

怎樣劃

保留核心保護區,其餘三項整合

●確保整個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的大熊貓棲息地、重點保護地區、基因交流廊道都在核心保護區,同時避免出現棲息地孤島化和碎片化

根據《規劃》,今後四川劃入區20177平方公里中,一般控制區面積達4659平方公里,其餘為核心保護區。其中,此前規劃的生態修復區、遊憩科普區和傳統利用區大多整合成了一般控制區。

“這不是隨便算出來的數據,更不是隨便劃的結果。”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區劃調整將主要依據原真性、完整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四大原則。即確保整個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的大熊貓棲息地、重點保護地區、基因交流廊道都在核心保護區,同時避免出現棲息地孤島化和碎片化。而一般控制區,則以潛在棲息地、原住民活動區域和生態修復區域為主。

具體來說,核心保護區基本包括現有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部分緩衝區、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保護區、森林公園生態保育區、風景名勝區受保護區域、國家一級公益林中的大熊貓適宜棲息地。前述負責人說,從這一點不難看出,核心保護區是維護現有大熊貓種群正常繁衍、遷移的關鍵區域。

而一般控制區是實施生態修復、改善棲息地質量和建設生態廊道的重點區域,分佈著原住民等,也是開展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服務的主要場所。在這一區域,原則上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嚴格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

據瞭解,明年底前,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將全部完成。屆時功能區劃也會同步落地。

為何劃

統一保護與開發標準,徹底根絕“九龍治水”

●有宏觀政策變化的原因,也有便於管理的角度考慮。保護的區域更為集中、管護力量和資金使用也更為聚焦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熊貓國家公園工程區劃大幅調整?

“這裡面有宏觀政策變化的原因,也有便於管理的角度考慮。”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根據此前中央相關精神,今後國內各保護地功能區劃、保護力度要逐漸趨同,而在這一指導原則下,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都有了明確的保護要求和保護負面清單,逐步調整功能區劃已勢在必行。

其次,從管理角度而言,“化繁為簡”後,保護的區域更為集中、管護力量和資金使用也更為聚焦。

“區域交叉現象較為突出。”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四川劃入區內,共有29個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小區、14個風景名勝區、13個森林公園、4個地質公園、2個自然遺產、16個森工、37個林場。劃入區內保護地類型多樣、功能區劃繁雜造成保護標準不一,導致各管理部門爭議不斷。例如,自然保護區主要劃分為實驗區、緩衝區和核心區,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保護要求。而往往與保護區重疊的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則更強調旅遊開發功能。

“現在區劃明確、標準統一,就不會再出現這個問題了。”省大熊貓科學研究院有關人士認為,對這些保護地統一保護與開發標準,將徹底根絕“九龍治水”,為整合、聚焦利用劃入區各管理機構保護力量、統籌項目和資金提供基礎。(來源:四川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