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唱歌、跳舞、運動、旅遊,經濟和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娛樂生活。這是一個幸福的時代。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漸行漸遠的戲曲文化--越劇,又回來了。一支“草根”越劇表演隊伍活躍在各種舞臺,昔日熟悉的曲調又在我們身邊響起。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這支越劇表演隊來自沙縣文化館的“蘭韻戲劇社”。戲劇社的表演者都是越劇愛好者,她們來自各行各業,對越劇藝術的熱愛,讓她們走到了一起。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沙縣越劇團

沙縣越劇的興起,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1951年,浙江遂昌人盧俊川從建甌戲院拉出一批越劇演員組成群樂越劇團來到沙縣,在建甌縣、南平市、永安縣、沙縣等地演出,後在沙縣落戶,這是沙縣越劇團前身。1953年9月,盧俊川受沙縣縣委委託,正式建立沙縣越劇團,並從浙江、上海招收了一批有一定文化和藝術素養的青年。劇團活躍在省內外各鄉村,還到廣東汕頭、江西南昌及上海、杭州等地演出,名噪一時。《梁山伯與祝英臺》、《劉海戲金蟬》、《唐伯虎與秋香》、《西廂記》等劇目很受歡迎。巔峰時期,劇團演職人員達163人。

2012年4月,在沙縣原越劇團的基礎上轉製為“沙縣肩膀戲傳承和保護中心”。沙縣越劇團消失了,但越劇藝術仍在發展,許多上了歲數的沙縣人,至今都還能哼唱上幾句。

沙縣文化館蘭韻戲劇社

沙縣人喜歡越劇,就是苦於沒有老師。一些活動演出,雖然也有越劇表演,但與專業水準相距甚遠。

在沙縣文廣和旅遊局的支持下,經沙縣文化館副館長、曾經是沙縣越劇團臺柱的黃振牽線搭橋,兩位越劇老師吳月娟和吳美虹來到了沙縣。2017年5月,沙縣文化館蘭韻戲劇社應運而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吳月娟老師今年74歲,浙江紹興人,1959年,年方14歲的她,被招錄進入沙縣越劇團,學的是花旦角色,越劇藝術功底深厚。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吳美虹老師今年72歲,上海人,從小就喜愛越劇,1962年,當年只有15歲的她,被招進到沙縣越劇團。多年的越劇演員生涯,唱功、臺步功夫也很是了得。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她倆的演出,深受觀眾們的喜愛。

兩位老師的到來,無疑給熱愛越劇藝術的市民,帶來了福音!

越來越多的越劇愛好者走進這裡。

古老的戲曲在沙縣重生

進入蘭韻戲劇社的許多人是從零基礎學起。在專業老師們的指導下,她們利用業餘時間,學唱腔、練身段等基本功。對如何發聲、咬字,展現嫵媚、氣勢和韻味,老師教得非常耐心、細心,同時,她們還傳授越劇理論知識。學員們也學得刻苦,常常上課時間,不知不覺延後一、兩個小時。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老師們的辛苦和學員們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最初進入蘭韻戲劇社的學員們進步很大,越劇表演韻味漸濃。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她們開始在沙縣各種舞臺展示學習成果,越劇在沙縣迎來新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委婉的唱腔,柔美的身段,豔麗的戲服,每一次演出,現場觀眾如痴如醉,讓他們感受我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學員和老師們表示,她們還要繼續努力,將更多精彩的節目奉獻給熱愛戲曲的觀眾們。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漸行漸遠的越劇戲曲重新走進了沙縣。吳月娟、吳美虹兩位老師還走進校園,把傳統技藝傳授給孩子們,讓古老的戲曲煥發新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在沙縣名噪一時的Ta,如今又重生


蘭韻戲劇社精彩演出

2018年迎新春演出

2018年中秋文藝晚會

2018年“法律戲曲進社區,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演出

2018年12月7日凝翠閣竣工典禮演出

2019年戲曲歌舞慶新春

2019年“傳統文化與食品安全進鄉村”宣傳演出

201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文藝演出

.........

如果您也是一名戲曲愛好者,不妨加入沙縣文化館蘭韻戲劇社, 您將獲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在家門口搭臺唱戲別樣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