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1958年8月6日,毛澤東在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視察時,“看見掛著的‘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牌子,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毛澤東年譜》1949—1976 第三卷 第403頁)

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在河北成安視察人民公社棉花豐產方)

“人民公社”是一級政府機構,是縣的下級村(大隊)的上級;是和縣屬局平級的一個基層政府機構(屬科級);公社設書記、社長(在幹部序列中屬科級)以及武裝部、公安、稅務所、糧站等縣派出機構(或特派人員屬股級);公社直接管理村、大隊;公社幹部是吃商品糧的國家幹部。

歌頌互助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文學作品很多,著名的有長篇小說如柳青的《創業史》和浩然的《金光大道》、《豔陽天》等。至今我耳熟能詳的歌曲有創作於1962年國慶的《社員都是向陽花》:“公社是棵長青藤,社員都是藤上的瓜,瓜兒連著藤,藤兒牽著瓜,藤兒越肥瓜越甜,藤兒越壯瓜越大……”和電影《豔陽天》主題歌“咱們的天,咱們的地,咱們的鋤 頭,咱們的犁,窮幫窮來種上咱們的地……”。

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那麼,人民公社又是怎樣誕生的呢?

據有關資料記載“人民公社”誕生過程是這樣的:1958年6月底7月初,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譚震林在鄭州主持召開冀、魯、豫、陝和北京市農業協作會議,他在會議的總結中,講到了農業合作社的變革問題。他說:“像遂平縣衛星社已經不是農業合作社,而是共產主義公社。”

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信陽的同志回去傳達後,地委根據《紅旗》雜誌兩篇文章透露的毛主席關於辦大公社的指示和譚震林談話的精神,進行了討論和研究,認為合併後的大社,實際上已構成人民公社的雛形。由地委秘書長趙光帶領工作組,首先在遂平縣衛星集體農莊試點,在原21個農業社的基礎上,又併入6個社,共27個農業社、9360戶參加。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這樣,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在河南誕生了。

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7月中旬,省委書記處書記史向生和《紅旗》雜誌常務編輯李友久、信陽地委書記路憲文專程到嵖岈山公社,和地委工作組一起,召開社隊幹部座談會,併到各隊調查,在總結群眾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公社研究了一些規章制度,初步制定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試行章程(草稿)》。規定各農業社的一切生產資料和公共財產轉為公社所有,由公社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社員分配實行工資制和口糧供給制相結合;總結了青年隊集體吃食堂的好處,推廣了公共食堂;同時成立了託兒所、幼兒園、敬老院、縫紉組;公社設立了農業、林業、畜牧、工交、糧食、供銷、衛生、武裝保衛等若干部或委員會,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和組織軍事化、生產戰鬥化、生活集體化。

8月4日、5日,毛主席視察了河北省的徐水、安國縣的農村後,於5日晚11時,來到河南的新鄉。 7日凌晨,史向生在專列上向毛主席彙報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的情況。當談到嵖岈山公社試行簡章時,毛主席聚精會神,邊聽邊問,他說:“這是個好東西給我!”毛主席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包括工、農、商、學、兵,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他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曰大,二曰公。”

毛主席“還是辦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很快在報上發表。各地立即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

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1958月底,毛主席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經過討論,正式通過了《關於建立農村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要求各地在秋收前後,先把公社的架子搭起來。北戴河會議結束後,中央報刊相繼發表了“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等社論。這樣,把建立人民公社的運動很快推向高潮。

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1959年,在整頓人民公社工作中,總結了實行單一的基本社有制存在的問題之後,3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人民公社管理體制的若干規定》(草案),提出以相當於原來的高級社(即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管理區(或生產大隊)或生產隊作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單位。 1960年11月 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規定以生產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是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1962年 2月13日,中共中央又發出《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指出人民公社宜於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實行以生產隊為基礎的三級集體所有制。這樣,從高級社以來就存在著的束縛生產隊積極性的平均主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1962年9月27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通過的《關於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再一次肯定了人民公社這種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在對所有制關係進行調整的同時,對人民公社的生產管理、產品交換、收益分配、社員家庭副業以及社員生活的組織和安排方面,也作了很大的調整。這一系列調整,到1962年告一段落。對調動社員的生產積極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實行政社合一的管理體制,公社三級之間存在行政隸屬的關係,而且強調由生產隊到生產大隊再到公社逐級過渡。在生產管理上權力仍過於集中統一,分配上的平均主義也沒有得到克服。

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人民公社在社會主義國家至少作為一種組織曾經存在。人民公社屬於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政治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即農村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公社既是生產組織,也是基層政權,普遍存在的時期為1958年-1984年。

人民公社是怎樣誕生又是怎樣消失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職能上弱化了人民公社,或者說,“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已不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八十年代之後由鄉逐漸代替了人民公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