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一書中點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觀點:“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為什麼在有些西方人的意識中會產生這樣的觀點。近代200多年來,中國一直就被世界的列強們按在地上摩擦。甚至連印度這樣的被殖民地區(在歷史上“印度”一直就是一個地區的名稱,而不是國家)都能借著英國的膽子而跑到中國來狐假虎威。

仔細想想,西方人會有這樣的觀點,也屬情理之中,畢竟中國在歷史上都是一直屹立不倒的。所有跟中國同時代的文明不是自己消失了,就是被消滅了。中原世界以外的地方,不斷的上演著征服與反征服,唯獨華夏文明在延綿不斷的演化而沒有斷絕。

只不過中國的文明在近代承受了太多了磨難,甚至差一點就被毀滅掉,被毀滅的更多原因不是外敵的入侵,而是我們自己的自我否定。因為近代的固步自封,而自認為自己是落後的,但好在上天的眷顧,讓我們在自我改變中而使文明得以傳承下來。近200年,只不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暫的意外,不是常情。如果中國回到了屬於她的位置,這也並不意外。

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自古以來,西方國家的建立,總有一個開端,但中國似乎沒有這個概念,在我們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隨時都是一個起點,每當我們建立起大一統盛世的時候,總是不認為這是創造,而是復興,是回到巔峰,似乎那個巔峰的中國,早在黃帝之前就存在一樣。

中國也從來就不是一個民族國家,中國人之所以自認為是中國人,不是因為民族身份的認同,而是因為近2000年文明成果的認同,當代人稍微用心,就能分辨出秦朝簡牘上的文字,再仔細點,甚至能夠讀出青銅器上的銘文,我們的文字、語法,思維邏輯,其實並沒有變,我們是一個早熟的世界。所以,我們的價值觀,和西方民族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

中國的軍事戰略、政治文化,其實是一以貫之的,基辛格就曾提到毛澤東在60年代對印度的那次次軍事決策,我們在軍事上大獲全勝之後迅速撤出,放棄了之前控制的土地,放回了俘虜,只是佔領了戰略制高點。因為毛澤東說:“印度不是我們的敵人,敲打一下,讓他們回到談判桌上。”這在基辛格看來,這是“攻心為上”,這是在用千年前的戰略思維解決現代國家的爭端,這在西方人眼中非常不可思議。

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西方傳統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而中國的理念強調巧用計謀及迂迴策略,耐心累積相對優勢”。在他看來,西方的戰略,好比國際象棋,追求結果;中國的戰略,好比圍棋,追求“勢”。

中國人向來不追求一時的決勝,中國人喜歡“論持久戰”,喜歡比拼歷史的耐心,漢高祖白登之圍的時候,唐太宗渭水之盟的時候,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時候,抗戰太原會戰失敗的時候,90年代臺海危機的時候,形勢都是很危險的,但中國人不追求一時的決戰決勝,而是希望能夠一步一步積累優勢,最終“攻守之勢異也”。

45年前,中國還沒有這麼多高樓、汽車,那時候的西方根本不敢想象中國會有今天,1976年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額都比不過洪都拉斯。但30年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沒想到中國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可以吃下全部的產業鏈。

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所以,中國潛意識裡有很多堅韌、甚至是“頑固”的東西,這些東西,讓中國不可能真正被影響和同化,讓西方世界也不可能真正接納中國。所以,在中國傳播科學和理性,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人試圖在中國推銷價值觀和宗教信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你說來說去,什麼仁愛、什麼善良,都是很多人的農民祖先掛在嘴巴上的常識,沒有什麼新鮮感。你要說平等,說人權,一千多年前的草民們就會大喝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連共產主義,都能找到“天下大同”的根源!

中國一直以來就是是一個世俗國家,沒有興趣對外輸出宗教信仰和價值觀,中國古代的統治者認為,試圖對遠離中國的國家施加影響是不現實的。中國不對外輸出觀念,而是歡迎他人前來學習。

所以中國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而中國人只是傳承這種文明的螢火蟲。歷朝歷代來中國者甚多,他們無不被中華文明吸引並留在這裡,最後他們都被中華文明所同化,不是中國人的同化能力強,而是同化後的才是中國人。

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