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代開始 東寶興路、中華新路、和田路、青雲路之間都是嚴家的

嚴家閣

嚴家閣又稱嚴家角,大致範圍相當於現在的東寶興路、中華新路、和田路、青雲路相圍的區域。

從明代開始 東寶興路、中華新路、和田路、青雲路之間都是嚴家的

嚴家閣菜市場仍以嚴家閣地名命名

從20世紀50年代起,該地區出土了大量的明代墓葬,基本上都是嚴姓墓地。不少墓葬同時出土了墓誌銘,其中明嘉靖嚴南野墓誌記錄:“嘉定隸屬吳,為邑之東,南瀕於大江;江之支流,迤邐而北,曰彭越浦,嚴氏世居是浦之滸。”該地區以前隸屬嘉定縣,清雍正二年,析嘉定縣東北之地置寶山縣,該地區歸寶山縣。墓誌中所說的“大江”即原來的吳淞江,吳淞江下游改道後,廢棄的吳淞江古道改稱“舊吳淞江”,簡稱“舊江”,後訛為“虯江”。舊吳淞江有一條由南向北流的支流,叫做“彭越浦”,也叫做“彭浦河”。很早以前,嚴氏的祖先就定居彭越浦附近。顯然,嚴家閣就是以這支嚴氏而得名的。1915年,填朱家浜築嚴家閣路(1964年改名為芷江中路),在原嚴家閣路605號有一座“指江廟”。據說,是以廟門面指舊吳淞江而得名的。指江廟又稱“司徒廟”,實際上是嚴家閣地區的一座土地廟。1959年,在指江廟舊址上建起了止園新村。1921年,又闢築嚴家閣路向東的延長線,取名為“指江廟路”,1964年改名為芷江西路。

嚴家閣附近嚴氏家族墓分佈示意圖

從明代開始 東寶興路、中華新路、和田路、青雲路之間都是嚴家的

嚴南野墓誌蓋拓片

從明代開始 東寶興路、中華新路、和田路、青雲路之間都是嚴家的

嚴氏家族墓出土部分文物

沈聯芳(1870—1947,名鏞,以字行)是浙江吳興(湖州)人。1900年,在閘北創辦振綸洽記繅絲廠。1908年,又創辦恆豐繅絲廠,後來轉為房地產商,在閘北投資建設有恆豐裡、恆通裡、恆祥裡、恆康裡、恆樂裡,以及在英租界建設恆豐大樓等。1910年後,任閘北商團會長、閘北市政廳長。1915年,當選上海總商會副會長,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政治活動家,為閘北的市政建設、經濟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約民國初年,沈聯芳在嚴家閣購地20餘畝建造私家花園,取名“止園”,寓意“功成名就,適可而止”之意,沈聯芳也自號“止園老人”。與“止園”相鄰的止園路築於1917年,即以“止園”而得名。

從明代開始 東寶興路、中華新路、和田路、青雲路之間都是嚴家的

嚴家閣一帶尚存的舊宅一角

1932年和1937年爆發的兩次淞滬戰爭中閘北遭到日軍轟炸,嚴家閣地區被夷為平地,一片廢墟,此地成為著名的棚戶區。20世紀後期,嚴家閣地區進行規模性的舊城改造,如今已經是頗有名氣的居住區和商業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