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七絕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絕句創作 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唐詩七絕第三句,為什麼不能押韻,作為自寫詩,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前言

我們從小開始學習古詩詞,五絕和七絕是我們最熟悉的詩體。不過大家是不是都注意到這個現象:

絕句的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不但是題主說的唐朝的絕句,即使是唐朝以前的絕句,第三句好像也不押韻。另外,所有的近體詩中,除了第一句以外,都是雙數句押韻,單數句都不押韻。

為什麼呢?當然是有原因的。

絕句,只有四句,分為合律的近體絕句,不合律的古體詩絕句。我們先看看唐朝絕句押韻的方式。

唐詩七絕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絕句創作 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一、唐朝的七言絕句

在詩的每一句中,最後一個字如果押韻,叫做韻腳,如果不押韻,叫做白腳。

絕句的二、四句必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尾字押韻既是韻腳,首句尾字不押韻就是白腳。無論是近體絕句還是古體絕句,第三句末尾字幾乎都是白腳(不押韻)。

下面用{}表示白腳,【】表示韻腳

1、首句押韻的七絕

  • 七絕近體: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七言平韻古體:李白《結襪子》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2、首句不押韻的七絕

  • 七言近體:唐·元稹《和樂天招錢蔚章看山絕句》

碧落招邀閒曠{望},黃金城外玉方【壺】。人間還有大江{海},萬里煙波天上【無】。

  • 七言仄韻古體:宋·曾鞏《遊麻姑山 瀑布泉》 ,2、4句押韻。

飛泉一支天上{來},寒影沉沉瀉龍【穴】。山靈慾以怪動(人),山路先冬積霜【雪】。

無論首句押韻與否,第三句一定是不押韻的。

而且,白腳和韻腳的平仄,基本都相反。不過這種相反也是漸漸演變而成的。

唐詩七絕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絕句創作 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二、唐以前的絕句

七言絕句出現的比較晚,唐以前多是五言的絕句。

1、隋朝的絕句

隋朝皇帝楊廣有一首《春江花月夜》流傳甚廣: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

這是一首古體絕句,其韻腳和白腳的規則和唐朝一樣。

2、南北朝的絕句

庾信的仄韻古絕《和江中賈客詩》:

五兩開船{頭}。長橋發新【浦】。懸知岸上{人}。遙振江中【鼓】。

同樣如此,白腳與韻腳平仄相反,第三句一定不押韻。

3、最早的絕句

最早的五言絕句出現在《玉臺新詠》,其中錄入了幾首魏晉時期(或漢末)的古體絕句。

藁砧今何{在},山上覆有【山】。何當大刀,破鏡飛上【天】.

這首詩出現了一個和上面其他絕句的不同之處。第三句中,作為白腳的,竟然和韻腳的平仄一致。

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詩人開始注意避免白腳和韻腳平仄一樣呢?

唐詩七絕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絕句創作 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三、齊梁時期 永明體詩人的貢獻

關於這種第三句不押韻、白腳和韻腳平仄相反的規則,是從齊梁時期開始講究的。

齊永明時期,以沈約、王融等人為代表的詩人開始用四聲八病的理論來指導詩歌創作,這些人被稱為永明體詩人,他們的詩被稱為永明體詩,這種詩就是早期的格律詩。

在《文鏡秘府論》解釋四聲八病時,特別解釋過唐人對於沈約理論的認識: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或雲: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

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出自漢朝《古詩十九首》;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是西晉陸機的作品。這些詩都不是絕句,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這一段講的是:上尾。單數句最後一字如果和雙數句最後一字同聲(分平上去入四聲,可簡單理解為平仄相同),如果不押韻就是上尾。

例如樓、齊,都是平聲,卻不押韻,就是上尾。河、煙也是如此。

文中舉例說明時用的是前兩句,但是永明體以後的詩人對於整首詩都會注意這個問題。上面提到了《玉臺新詠》中的古絕句也是如此,作為白腳的,和韻腳的平仄一致,也是上尾。

沈約等人認為,上尾是巨病,齊梁以後的詩人如果繼續犯上尾,就是不懂詩的外行了。:

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唐詩七絕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絕句創作 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學習過格律詩後,就會發現,格律詩就是遵守了避上尾的規則,例如上面舉例的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前兩句都是平聲結尾,所以必須押韻。第三句是白腳,與韻腳平仄相反:在。

古體詩大多也是如此,例如上面說過的楊廣《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

第一句不押韻,是仄聲收尾的白腳(平聲就是上尾),白腳和韻腳平仄相反。

不過古體詩的前兩句還不是特別嚴格,有喜歡仿古的詩人,前兩句也不完全遵循。例如五言絕句《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首詩押仄韻:去、處,第三句白腳是平聲符合要求。但是第一句 雖然也是仄聲,但是不押韻。

無論古體近體,第三句要求很嚴一定不押韻,而且白腳一定和韻腳的平仄是相反的。這就是題主提出的問題。

絕句中的單數句除了首句可以押韻外,其他單數句一定不押韻。其實不僅僅是四句的絕句如此, 四句以上的近體詩也是如此。

唐詩七絕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絕句創作 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四、齊梁以後隔句押韻的詩,大多遵守單數句不押韻的規則

五言和七言的律詩不用多做解釋,除了首句可以押韻外,單數句都是不能押韻的。例如白居易七律《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遊寺》,單數句都不押韻,均為仄收:

曾於太白峰前{住},數到仙遊寺裡【來】。黑水澄時潭底{出},白雲破處洞門【開】。

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惆悵舊遊那復{到},菊花時節羨君【回】。

注:出是入聲。

杜甫的《秋興八首之一》,首句押韻,除此以外,3、5、7句都是白腳,仄收。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古體詩七言長詩,例如杜甫的《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這首詩類似於句句押平聲韻的詩,但是其中三個不押韻的單數句,白腳是仄聲:有、見、釜、下。

特別注意下換韻的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一首詩有六組韻,二句一組的句句押韻。四句一組的,遵循絕句的規則,每一組內,第一句可以押韻可以不押韻(押韻居多),第三句依然不押韻。

唐詩七絕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絕句創作 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五、句句押韻會被人笑話嗎?

句句押韻的詩也是有的,上面舉例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換韻的句句押韻詩。

也有不換韻且句句押韻的詩。在魏晉時,曹丕有一首《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種不換韻且句句押韻的七言詩被稱為柏梁體,柏梁體一般指眾人雅集時一起聯句的詩,但是曹丕、蘇軾、詩聖杜甫都做過這種一個人的柏梁體: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但是老街沒有見過句句押韻的七言絕句,句句押韻的多是古體的長詩 。所以,假如有人作一首第三句押韻的五絕或者七絕,基本都是沈約所說的:

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所以題主擔心被人笑話,是有可能的。

唐詩七絕第3句為什麼不押韻 絕句創作 句句押韻會被人嘲笑嗎?

結束語

從七言絕句來說,近體絕句非常嚴格,只有四種詩體:

首句押韻的: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只有第三句不押韻。

首句不押韻的:仄起仄收、平起仄收。1、3句不押韻,2、4句押韻。

白腳和韻腳的平仄一定相反。

七言的古體絕句非常少見,我還沒有見到第一句白腳和2、4句韻腳平仄相同的例子。

可能是七言絕句產生太晚,上尾的理論影響太大。所以無論古體七絕和近體七絕幾乎都遵循這個規則:

第三句不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白腳和韻腳平仄相反。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