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一別,音信全無,風摧竹韻,聲聲聞孤:宋詞難捨難分

與君一別,音信全無,

眼中淒涼,愁悶何苦。

水斷魚流,遠去無書。

風摧竹韻,聲聲聞孤。

獨倚舊枕,夢中已觸。

燈滅人靜,無奈茫顧。

《宋詞》,“別後”,送別的人生,何必依依不捨

分別是一種永恆的話題,在我的詩詞賞析中,只要遇到宋詞,很少不和這種感情打交道。當然在宋代由於強烈的鄉土意識,加上文人的感情細膩,幾乎把中國人的藝術思維推向了極致。而自己有這種情緒不好表達的各式文人,最喜歡的就是用女人的口來說事。這就是宋詞給我們最大的一個驚喜。為什麼叫做驚喜?因為現在流傳下來的詞曲,由女性來寫作的特別少,而女性寫作的反而是更為豪邁,反倒是男性用女性角度來寫,就寫的比較的婉轉。說是婉轉,大概就是比女人還女人的意味。

古代對於送別詩特別的多,宋詞中的送別卻是一種男女寄情的送別。

“一從別後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這大概就是宋詞中對於送別中糾結不清情感的一個表現,那是多麼的糾結而來回。

探尋“別後”,我們看看古籍怎麼說。

1.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 來源於《木蘭花》歐陽修。 全文如下: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雙燼。 欣賞如下:(和詩)與君一別,音信全無,眼中淒涼,愁悶何苦。水斷魚流,遠去無書。 風摧竹韻,聲聲聞孤。獨倚舊枕,夢中已觸。燈滅人靜,無奈茫顧。

2. 一從別後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來源於《全宋詞,一翦梅(懷舊)》。 全文如下:十年愁眼淚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團燕月照窗紗。樓上胡笳。塞上胡笳。玉人勸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緩捻琵琶。一從別後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 解釋如下:梅花。

3. 名山相別後,別後會難期。 來源於《全唐詩,寄袁州陳智周》沈廷瑞。 全文如下:名山相別後,別後會難期。金鼎銷紅日,丹田老紫芝。訪君雖有路,懷我豈無詩。休羨繁華事,百年能幾時。

4.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來源於《全唐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韋應物。 全文如下: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北歸去,淮上對秋山。

與君一別,音信全無,風摧竹韻,聲聲聞孤:宋詞難捨難分

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去看別離,當然最簡單的劃分就是,一個是時間的維度,一個是空間的維度。今天就立一個新意,不從這兩個維度,一個是性別維度,一個是年齡的維度。這就會分成了四個象限,同性同齡,異性同齡,同性不同齡,異性不同齡。這就代表了四種以上的情感。

同性同齡,這種就是好基友的送別,著名的就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種送別就是唐詩中最常見的寫法,寫的那是懷疑人生,懷疑性別的存在,但是這種送別,別後就沒有那麼多糾葛,來的乾乾脆脆。

異性同齡,那多是指夫妻之間,這種在宋詞中比較多,如上“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其實反映的就是這種感情,感情細膩而長遠,而且會隨著時間而加強,到達巔峰的是“十年生死兩茫茫”。

同性不同齡,這多見於父子之間,這種多是故土難離的別後情,這種感情非常符合中國的文化和宗族文化的表現,常見的不就是“少小離家老大回”。

最後一個象限異性不同齡,大家有沒有想到是什麼情景,這裡就賣一個關子,留到最後再說。

“別後”一共在《全宋詞》中出現207次。排名172。“別後”的意思是:離別以後,有相思之意。

“觸目”一共在《全宋詞》中出現26次。排名5061。“觸目”的解釋是,指目光所及,眼睛所看到的。見《晉書·習鑿齒傳》:“來達 襄陽 ,觸目悲感,略無歡情。”

“夜深”一共在《全宋詞》中出現199次。排名185。“夜深”有解釋:已經入夜很久,但是未能入睡。

送別的確是有各種的送別,但是唐詩好好基友之間的送別,而宋詞好男女之間的送別。一個是去做大事的,不得不送別,別後望君建功立業。一個是,送別後,將難再相見,別後離愁苦短。特別是那種尋花問柳後的離別,就更是一朝恩客,一世忘情。其實古代的寫作方法,何嘗不是又倒影到了今天的眾多文學作品。

故土難離的這種作品,雖然在古代也不算是主流,但是到了現代也算不上是主流。但在家書體中一直沒有缺失,但是顯得更為高冷,就如同《曾國藩家書》類的書籍,一時成為了一種題材。

現在揭開謎底了,最後一個象限,異性不同齡,通常用於老婦思念兒子,或者是兒子思念母親,一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也算是耳熟能詳的一個寫法,當然這種比較小眾,如“雲母窗前歇繡針。低鬟凝思坐調琴。玉纖纖按十三金。”就是個中表達這種感情的詞句。

人過了年少未艾的時候,就其實更多的思念,沒有了灑脫。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這不就是我們心境的一個寫照嗎?

還是珍惜自己的感情,有機會就留在心底好了。

文到此處,也是一個主題的小階段,下一步如何寫,還要細細思量。

明天談:《止學》中的“興衰”。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詩云:

寂寞安寧,寒窗空守。

專注經典,認真分析。

另闢蹊徑,金剛智慧。

拋磚引玉,同為精進。

191025 №2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