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治出錦繡襄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董學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烜

每到週末,襄城縣居民李志偉都會到北汝河國家溼地公園遊玩。在他眼中,“城在水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已成為宜居襄城建設的精彩寫照。

城市“四治”芳容展,錦繡襄城魅力顯。2017年以來,襄城縣通過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深度融合,謀劃實施上百個百城建設提質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49.83億元,全面提升城市承載力、吸引力、輻射力。

城市之美

近年來,襄城縣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治堵、生態環境治汙、市容衛生治髒、公共服務治差”城市“四治”活動,先後實施道路工程、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民生服務等4個類別113個項目,讓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好。

優化交通路網,全縣投資4.48億元,改造提升煙城路等16條道路,打通13條“斷頭路”“卡脖子路”,形成“十縱八橫”的路網格局,並持續開展交通違法行為專項整治,使城區交通秩序明顯好轉;打造城區水韻,先後投入27億元建設生態水系工程,日前,投資7.5億元的引汝連湖水系工程·金襄湖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面貌煥然一新,昔日的“痛點”,正逐漸變為彰顯城市之美的亮點。

民生之福

10月22日,在襄城縣老年公寓,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院落、蔥鬱的樹木,老人們三三兩兩,或健身,或聊天兒。“做夢都沒有想過,會有這樣幸福的生活。”78歲的趙海東說。

近兩年,襄城縣聚焦與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讓發展“紅利”惠及百姓。

持續發展城區醫養服務。襄城縣投資17.4億元,新建、擴建醫院7所;建設了河南龍耀健康城等醫養結合項目,可容納5000多位老人養老。

持續改善城區教育服務。襄城縣先後投資6.7億元,新建、擴建襄城三高等中小學33所,新增學位2.1萬個;新建、擴建幼兒園8家,新增學位3500個。

著眼強服務、補短板,襄城縣投資6.5億元建設了八館合一的襄城縣文博中心,建成了17公里的環首山健身步道和自行車騎行賽道……一件件民生實事看得見摸得著,托起了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文化之魅

青石板、老建築,走進襄城明清古

街,彷彿走進了歷史時光。

而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條破爛不堪、擁擠混亂的老胡同。得益於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這條百年古街涅槃重生,成為襄城縣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扮靚美好家園的精彩寫照。

襄城縣堅持以文“化”城,注重歷史文脈傳承,充分彰顯城市文化底蘊和人文風采。他們投資上億元,對毛主席視察襄城紀念館進行改造提升,對歷史文化街區明清古街進行保護性修復,對文廟、古城牆等文物進行修復保護,擦亮了“千年古縣、人文之都”的文化名片。

“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全面提升了城市品質,帶動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襄城縣委書記寧伯偉說,“我們將持續推進城市‘四治’,把襄城打造成近悅遠來的宜居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