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徐志摩都强力推荐的《醒世姻缘传》到底是怎样一部书?

三大本《醒世姻缘传》百万余字看下来还真是不易,这小说换个现代点的标题完全可以是“

虐待狂老婆和受虐狂丈夫的前世今生”。

胡适和徐志摩都强力推荐的《醒世姻缘传》到底是怎样一部书?

梗概:两世孽缘,不明原因的家暴

《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以明代前期为背景,写了一个两世姻缘、轮回报应的故事

前二十二回写晁源携妓女珍哥打猎,射死一只仙狐并剥了皮。后来,晁源娶珍哥为妾,一起虐待正妻计氏,使之自缢而死。此是前世故事。

二十三回以后则是后世故事:晁源托生为狄希陈,被他杀死的仙狐托生为其妻薛素姐,计氏托生为其妾童寄姐,从此之后,便开启了虐待狂薛素姐和受虐狂狄希陈的别样人生。

薛素姐只要一看见丈夫狄希陈就要生起气来,从开始对他无端打骂、咬胳膊,到后来下狠手打六百棒椎、偷放冷箭欲致他于死地;将一熨斗炭火浇入他衣领中,将脊梁烧得糊焦稀烂,不能理事……真个把“悍妇”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童寄姐也一样是对他责骂无度。

这种狂施家庭暴力的主,搁现在不进法院就得进疯人院,而在古人看来,这些竟然都属于宿世孽缘,皆是前生注定,很难改变。一切的起因都在于:狄希陈的前世之身晁源打猎时射死了泰山圣母手下的狐仙,所以当他们转世后,狐仙要报上辈子的仇。

小说最后写道,本来狄希陈一生是难逃薛素姐的“魔爪”的,但因为与佛有夙缘,自己又发狠心持戒念经修行,终于消解了这段可怕的孽缘。

有人说这部小说是中国虐恋文学之冠,愚意以为不然,所谓“虐恋文学”只是西方文学的一个概念,并不适合生搬硬套给中国古典小说。这部《醒世姻缘传》只是一部传统的“说教”文学而已。

胡适和徐志摩都强力推荐的《醒世姻缘传》到底是怎样一部书?

线索:狐仙影响命运,与《封神榜》暗合

如果细琢磨一下,《醒世姻缘传》的故事倒是和《封神演义》有暗合之处。

封神的主线是:因为纣王得罪女娲,遭到妖狐仙妲己恶毒惩治,以至于身丧国亡。《封神》讲的也是一个狐狸化身为人,疯狂报复的故事。

《醒世姻缘传》讲的是个人命运被狐仙左右,《封神演义》讲的是国家命运被狐仙摆布。

虽说,所说事件一个微小,一个宏大,但其主旨都是狐仙对人命运的影响。

由此也可见,在古小说中,狐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正是因为引入了狐仙信仰,小说中一些无法理解的天然冲突和矛盾变得合理了,故事便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试想,如果不是狐仙报仇,妲己天天无理取闹,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把自己的皇妃命运都给折腾没了;薛素姐天天把作为衣食和富贵来源的老公往死里整,这些事在逻辑上都站不住脚。古人没有所谓的心理分析,只有使用“狐仙报仇”这个理由,才能让一些不符合常规道理的人和事,看上去合情合理。

胡适和徐志摩都强力推荐的《醒世姻缘传》到底是怎样一部书?

人物:以反面人物为主角,独具特色

《醒世姻缘传》主角狄希陈这个人物设定极为特别。

一方面,他霉运走到极点,不但第一任老婆薛素姐对她使用极端暴力手段,就是后娶的童寄姐也是拿他当出气沙袋,而他逆来顺受,对付“家暴”从来都只有“忍受”这一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狄希陈又是幸运的。他没好好读过书却能做官发财,有钱有闲,娶妻生子,过着优裕的生活。这在现代人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古代实在是很难的一个事,不读书人发财可以,但是做官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只有在乱世或者末世,卖官鬻爵大行其道之时才有些可能。

胡适和徐志摩都强力推荐的《醒世姻缘传》到底是怎样一部书?

中国古典小说以反面角色作为主角的作品非常少见,有人说《金瓶梅》是唯一一部,其实这部《醒世姻缘传》也可以排上号。

在古代读书人眼中,主人公狄希陈是一个“备极丑形”,几乎上不得台面的“丑角”。说他是反面人物,只是相对于当时公认的儒家道德标准而言,儒家对做人的标准要求极高,一个不读诗书不能践行仁义礼智信的人物,不能“齐家”也就是管理好自身和家室的人,必然属于丑角之列。

恕在下孤陋寡闻,我以为古小说中以一个窝囊废做主人公的只有这部《醒世姻缘传》。但凡以反面人物做主人公的小说,必然带有异常强烈的“警世”色彩。这部书就是如此。

这里要提一下主人公的名字:狄希陈,字友苏。为什么会取这么怪名字呢?这是取了苏东坡的好友陈季常的典故。陈季常号龙丘居士,和苏东坡一样也是个才子,他有一最大缺点就是极其惧内,其妻柳氏又凶又妒。苏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从此之后,“河东狮吼”就成了“怕老婆”的雅称

胡适和徐志摩都强力推荐的《醒世姻缘传》到底是怎样一部书?

叙事:双线并行,别具一格

另外,这本小说还有一个非常特别之处:它有大量篇幅是以双线并行的笔法来叙述的。这在古代话本小说中也是很少见。

双线并行叙述,就是分头叙述两个主角的行踪,然后再让二人的行动轨迹发生交叉、重合。这种手法在当代西方文学中非常常见,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使用这样的叙事手法,可以说相当新鲜另类。

另外,此书笔触幽默,不时涌出妙语,令人叫绝的情节也不少,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这样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据说,徐志摩和夫人陆小曼,曾“一连几天,眼看肿,肚子笑痛”,以为“书是真妙,逢人便夸”。

信手拈来一段文字来感受一下,作者借人物之口解释了为什么狐狸精要托生为狄希陈的老婆和妾:

“做了他的妻室,才好下手报仇,叫他没处逃,没处躲,言语不得,哭笑不得;经不得官,动不得府;白日黑夜,风流活受;这仇才报的茁实!叫他大拿的打了牙往自家肚子里咽哩!”

寥寥数语,把那些糟糕的夫妻关系说了个淋漓尽致,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写照:惧内,一种特殊却又普遍的家庭伦理关系

本书开篇序言是一位当时学究写的,既是给读者的导言,也是他自己读《醒世姻缘传》的读后感。其中这样写道:

可怪有一等人,攒了四处的全力,尽数倾在生菩萨的身中,

你和颜悦色的妆那羊声,他擦掌摩拳的作那狮吼;你做那先意承志的孝子,他做那蛆心搅肚的晚娘;你做那勤勤恳恳的逢、干,他做那暴虐狠愎的桀、纣;你做那顺条顺绺的良民,他做那至贪至酷的歪吏。舍了人品,换不出他的恩情;折了家私,买不转他的意向。虽天下也不尽然,举世间到处都有。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不得其故。

把老婆比作“生菩萨”,可谓生动传神之极。接着是一连串的比喻,把悍妇和弱夫的组合摹写得极为到位。

我们很容易认为,明清时代的小说如果描写社会家庭,一定都会体现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社会现象。然而,《醒世姻缘传》打破了我们所习惯了的判断,故事中人物可谓是“女尊男卑”“妇唱夫随”。这也说明我们对古人价值观的定义经常会陷入粗浅、机械、先入为主的误区。

跟今天一样,究竟谁尊谁卑,在具体的家庭生活中各式各样,各有不同。

读完这部小说,我们并不会感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制,反倒是看到了男性一方在家庭生活中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试看小说中的一段文字:

吴推官道:“据此看将起来,世上但是男子,没有不惧内的人。阳消阴长的世道,君子怕小人,活人怕死鬼,丈夫怎的不怕老婆?……看将起来,除了一位老先生断了二十多年弦的,再除一个不带家眷的,其余各官也不下四五十位,也是六七省的人才,可见风土不一,言语不同,惟有这惧怕内的道理到处无异。

难道说看完这部小说,我们应该呼吁“男权”吗?

胡适和徐志摩都强力推荐的《醒世姻缘传》到底是怎样一部书?

所以说,如果在古典文学评价中,机械地按现代标准“上纲上线”,是有些多余的。看待古典小说,最终还是要回归古典小说本身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观念之中。

《醒世姻缘传》只是“一个时代的社会写生”(徐志摩语),仅此而已。

退一步说,即便是站在今人的视角来解读,也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例如胡适对于此书故事的评价就是就事论事,相对客观些:

古人见了一种事实,不能用常识来解释,只好用“超自然”的理由来解释。其实狄希陈的怕老婆,和他老婆的憎恶他,都是平常的很的现状。狄希陈本是一个混蛋,他不配讨一个好老婆。一个一无所长的混蛋讨了一个美而慧的老婆,自然怕他;她也自然嫌他。后来积威既成,她越凶,他越萎缩;他越萎缩,她越看不起他,越讨嫌他。这是常识的解释。但古人不肯从这方面著想,所以不能明白真原因在于“性情不合”,在于婚姻的根本制度不良。其实是他们不是“不能”,只是“不敢”。

胡适认为,此书的故事说明,古代婚姻制度在对离婚的规定上存在严重缺陷,这样理解也说得过去。

然而,《醒世姻缘传》并非只是一部反映婚姻和家庭的书,甚至它立意的核心也不在于婚姻家庭。

主旨: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的佛教观念

从标题看,既然有“醒世”二字,那么一定是要警醒世人,有所领悟。在当时,这是一部劝世小说,劝人们认真对待家庭和婚姻。再进一步深入,则是奉劝人们由家庭婚姻生活,去感悟佛教的轮回因果。

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几乎不变的功能和主题:为三教说法

胡适和徐志摩都强力推荐的《醒世姻缘传》到底是怎样一部书?

“劝人为善,禁人为恶”,是这部小说最基本态度。故事中所展现的狄希陈和薛素姐夫妻间的一切“恶业”,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狄希陈前世晁源为恶所致,所以实在是“无法消解”。可见,这是多么严厉的警告。

直到故事最后,狄希陈梦入神界,虔诚地诵读《金刚经》,一切冤孽才得以“尽行消释”。

《醒世姻缘传》借婚姻故事之外壳,最终谈三生因果。例如,小说最后一句是作者西周生的独白:“只劝世人竖起脊梁,扶着正念,生时相敬如宾,死去佛前并命,西周生遂念佛回向演作无量功德。”

此书亦如《红楼》一样,表面笔墨看似闺阁琐事,内中文思却是别有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