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硯秋大師的藝術為什麼吸引人?情、技兩點他已達極高境界

程派藝術,是京劇大師程硯秋創立,也是京劇百花園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程硯秋的藝術,情、技兩點已經被他拿捏到了極高境界。

程硯秋大師的藝術為什麼吸引人?情、技兩點他已達極高境界

京劇大師程硯秋

先說情,大家知道京劇是角兒的藝術,那麼由於這門藝術的特點,技術技巧的高超高妙,一直是衡量這門藝術的硬指標。那麼有些藝人可能有理解上的矯枉過正和偏差,他們認為,京劇只應該重視技術技巧,而不應該重視情感表現人物,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認識是有偏頗的。

其實,我們縱觀百年來京劇大師的藝術,就會發現,是反開宗立派藝術獨特高超的藝人,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即重視技術,同時也更重視對人物、戲理情感、以及情緒的演繹,他們是“用高超的技巧來演繹和更好的詮釋戲裡的人物,讓人物更加感人和觀眾更能產生共鳴和溝通”當然這裡有個主次之分,中國的戲曲詮釋人物,絕不像西方戲劇的那種形式和演法。

程硯秋大師的藝術為什麼吸引人?情、技兩點他已達極高境界

程硯秋就是這樣一位各方面都非常傑出的藝術大師,他的技巧高超,他演繹的人物也極其富有情感。

和程硯秋多年合作的小生大師俞振飛是這樣回憶的:“《青霜劍》這出戏,我和硯秋已經合作過多次,每一次演出,我都被他詮釋人物的真情實感所打動,彷彿不是在戲中,而是實實在在的身臨其境。

這出戏,我配演的是劇中被奸人陷害致死的申雪貞的丈夫董昌,有一場戲,我在臺口,看到申雪貞被迫改嫁,與唯一的骨肉分別,演到此,程硯秋先生就如同劇中人物一樣,他含淚強笑,安慰孩子道:待我過了三日,再來接你。接著一個哭頭,緊連掃頭,隨後在樂聲中,主人公申雪貞掩面含淚上轎而去。

程先生這段念唱,如同鶴鳴長空,三峽哀猿,情境交融,動人心魄!他在表現人物情感方面,真是細緻入微,高人一籌!我每看到此時,都禁不住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和戲中人感同身受,幾乎嗚咽起來”。

程硯秋大師的藝術為什麼吸引人?情、技兩點他已達極高境界

程硯秋和俞振飛

程派唱腔巨大的魅力,顯示了戲曲歌唱藝術的最高造詣,它就像盪漾的淪漣,翻滾的波浪,一點點的把戲裡的情節推向高潮。

關於程先生用唸白來演繹人物的功力,另一位程先生的合作者白登雲也說過:“程先生的唱唸,嘴皮子上非常有功夫,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特別是他的唸白,比如他演的《青霜劍》,這出戏裡,毒婦姚氏給申雪貞提親那一場,申雪貞所有的話白,都很典型的反映了程先生在唸白上的高超功力,以及對人物情感的高明把控,每次演到這場快要結束的時候,都有臺下許多觀眾不禁落淚”。這種用話白把觀眾念哭的功力,縱觀古今劇壇,還是不多見的吧。

程硯秋大師的藝術為什麼吸引人?情、技兩點他已達極高境界

“鼓王”白登雲

白登雲說:“還有一個很能反映出程先生表演才能的例子,就是申雪貞用青霜劍洞房刺殺惡賊方世一的那一場。申雪貞刺殺壞蛋的動作,就真像在殺人,他不是像一般人演戲時那樣,舉刀一紮就完事了,而是好像用盡全身力氣,依在惡人身上,拼力扎進這一刀,非常形象的演繹出一個弱女子,氣力不足,卻以死相拼的特點”。

其實,舞臺上的任何對劇情人物的詮釋活動,都不是單一而能夠完成的,情感的抒發和演繹,也是由高明的技巧做支持的。京劇是“歌舞來演故事”那麼故事的成敗是否精彩吸引人,歌舞的高超與否就是很關鍵的問題了。

程硯秋大師的藝術為什麼吸引人?情、技兩點他已達極高境界

程硯秋演《青霜劍》

白登雲又舉的另外一齣戲的例子,就非常說明問題,他說:“程先生的基本功非常紮實,就拿《朱痕記》這出戏來說吧,這是寫古代婦女對婆母娘盡孝道的故事,朱春登的嬸子,把趙錦棠婆媳二人大冬天趕出門去牧羊,結果放牧途中突然天氣大變,颳起了狂風暴雪,把她們娘倆衝散了。這段戲最後趙錦棠的下場是很吃功夫的,身段也漂亮至極!顯示程硯秋的深厚功底。

趙錦棠唱到:‘呼呼的狂風怎麼行’時,在‘狂風’兩個字唱出以後,我用極重的手法‘嗒嗒’地下了兩毽子,我讓他緩一口氣,然後緩緩唱出‘怎麼行’,邊唱邊跑圓場,他的圓場功力超群,上身不動,就跟颳風似的,越跑越快,又快又穩,最後手拿鞭子走三個下身著地的滑步下場,每到此時臺下就和瘋了一樣的喊好,掌聲喊好聲此起彼伏,一直把他送進下場門”。

程硯秋大師的藝術為什麼吸引人?情、技兩點他已達極高境界

京劇《朱痕記》

“另一齣戲《長坂坡》裡的跑箭,也非常吃功夫,特別能體現用技巧來表現人物的這種方式。這出戏,是王瑤卿先生給他說的,假箭藏在袖子裡,另一隻手抱著孩子,張頜在後邊追,他就像鬼魂似的往前跑,扮演張頜的那位武生演員圓場跑得特別好,但比較而言,還是不如程先生功夫深,因為程先生要不是讓著他,早就跑到他前面去了”。

大家想想,《長坂坡》這出戏,表現的就是糜氏夫人,慌不擇路,拼死逃命的情景,如果藝人圓場功夫不行,慢吞吞的,那怎麼來表現人物的生死奔命的跑路呢?這就體現出了技巧為人物服務,回過來人物能更好的抒發情感,更加使技巧合情合理,由此戲就會可看性強,從而帶來藝術上的賞心悅目,目不暇接,讓觀眾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