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怎么给钱,请问谁孝顺?

拾柒的男孩


严格的说都孝顺!一个给钱(数目不少)一个在跟前照顾饮食起居!都不错!单提谁最孝顺还真不好界定!给钱的不回家虽然有各种理由原因不回家探望父母也是不对的,只是单纯的物质解决不了父母对孩子的思念之苦!对父母精神上是有伤害的!希望一定要回家看看父母,让父母放心!健康快乐生活!那么你是最孝顺的孩子!


岱下孟偿


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怎么给钱,请问谁孝顺?

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这父母还是十分幸福的。不是谁孝顺的问题,是这父母什么也不缺。


一、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怎么给钱

有本事的子女不能面前尽孝,没本事的子女反而是来报恩。说得十分好。是的,事业忙的子女可以获得更多的钱财,但无空在父母身边;事业不忙反而可以膝下承欢,但可以能给父母的钱不多。这是十分现实的。


二、谁孝顺

我不觉得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从不回家是不孝顺;“小儿子一直在父母身边、不怎么给钱”是孝顺,如果例子是真的,我觉得这对父母十分幸福了,大儿子负责提供金钱,小儿子负责安抚情感,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存在?

例子中两儿子都有尽孝,只是方式不同。


如果我们不能为父母提供更多物质,那么,我们就多回家看看、多点陪伴父母。


父母其实并不在乎子女多么辉煌腾达,只要你身体健康,过得好好的,就十分满足的了。


唐猫


“从不回家”?这无论如何都有点怪异!

以物质奉养父母,这是封建孝道倡导的,也是我们今天的法律制度所强制的。“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被儒家列“三不孝”之首;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赡养也是我们的法律制度强制要求的。题中老人的儿子,出钱的、出力的,可谓百事顺遂,但这长年不回家的儿子算不算孝顺?我疑之。

“从不回家”,这几个字颇为扎眼。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在今天固然是绝无可能的,但是“游而不归”以我们今天的观念视之也很觉不甚合适。因为要说忙得“从不回家”,我还是持怀疑态度,如果忙到无暇探望尊亲,这已属颇不仁道的职业了。经济愈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愈强烈,随着老人去日无多,他们或许更渴望与子女朝夕相处、畅叙离情,以享天伦之乐。越到晚年,这种心情大概越是强烈。再者,对子女来说,家乡、父母总是牵挂与召唤,金钱未必足慰高堂,膝前承欢、听其唠叨有时胜过金钱。我母亲90高龄了,身边也有姐妹照顾,可她隔三差五打电话,深情致问,“能不能抽空回来过几天?”知道我贪练书法,连忙建议,“你把纸笔带过来写字,不耽误你练字的。”其拳拳之心令我心恻!每一告别归来,又是殷殷叮嘱,“有空就来。”子女环绕便是她莫大的快乐!

给钱养老固然是极好的,但如果能回家看看父母才是真孝顺。人到老年,不唯需钱,更需精神慰籍,钱能带来衣食无忧,但不能取代亲情。给钱的、出力的,谁孝谁不孝,父母最知道。


玄真子桑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为了更加提倡此美德,为了国家安定,家家安居乐业,我国从法律上也制定了相关条款。文章说大儿子只是经济条件上的支持,每年给10万,却不回家,我感觉在物质上的给予是一方面,在精神上的给予,常回家看看也是非常必要的。小儿子常陪伴父母,却不怎么给钱,在精神上的陪伴,物质上匮乏。

我认为,此事情要客观对待,每个家庭各不相同,要看父母需要而定,孝顺是懂得父母。

第一种情况,如果父母都有退休金,物质富足,身体健康,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儿女要有时间常回家看看,给父母做些,买些喜欢吃的饭菜!有儿女陪伴,父母就高兴。

第二种情况,如果父母没有退休金,年龄大了,身体健康,物质匮乏,儿女应该开家庭会议,在物质上给予生活帮助,每个儿女,根据经济条件,每月给予多少,按月给,有时间常回家看看,有时间儿女陪伴父母,常回家看看。

第三种情况,如果父母身体不好,卧床,住院等,儿女应该根据每家经济条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常回家看看,此时更应该多加陪伴,因为父母在世间的时日不多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但无论你是国家领导,还是打工的普通人,都应该常回家看看,无论你给十万还是你照顾陪伴,问心无愧,为父母晚年幸福尽心尽力就好。


用户4860802248517


每个家 总得有一个人放弃

女人放弃事业 相夫教子

儿子放弃利益 孝敬父母

人有时不能只为了自己的自私 放弃本该属于人的良知

你只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小儿子曾经也想出去看看 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 也想被人瞩目 无奈父母年过半百

大儿子知道弟弟为了父母 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每年给家里10万

个人认为 这样的家庭 值得赞

现在很多年轻人 为了自己 过年不回家 一年四季打不了几个电话 每次都说忙

别为自己的后半生留下遗憾的伏笔

家是根本 父母是家港湾 而我 只是一个掌舵人 舵在 风平浪静


民工也矫情


都还算孝顺吧,毕竟现在社会多少子女不闻不问不出钱!

一孝倾城很高兴为您作答!

大儿子每年给父母十万,却从不回家?你确定是很少回家还是从不回家?是在大洋彼岸回不来还是怎么着?不过因为父亲身前有人尽孝,可能他就比较放心了,所以每年只邮钱回来,不必吹毛求疵,无论大儿子还是小儿子,已经比现今社会上很多子女强了!



小儿子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也要看怎么陪,是膝下尽孝,还是赖在父母身边蹭吃蹭喝游手好闲什么也不做?从题目中来看应该是还算孝顺,所以才问两个儿子哪个更孝顺,对吧。

根据题目中的这种情况,我讲讲身边的几个真事事件吧,作为参考:

一、我一朋友,兄弟姐妹六人,商议决定二女儿专门照顾父母,其他子女每月固定给二女儿一些钱,然后有空也会去看看两个老人,当然也有两个儿子以家庭困难身体不好为理由一直不出钱,其实有一个家里三套房子,困难个屁!他家的情况,无论照顾父母的,还是出钱的,我感觉都算孝顺了。



二、我母亲家两男五女七个兄弟姐妹,由于老一辈的思想,老了就跟着儿子,我姥爷去世以后,我姥姥一直跟着我小舅生活,不去女儿家,然后另外一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商议,每月固定每人给我小舅几百块钱,然后逢年过节的聚会都在我小舅家,围绕老人嘛,这种情况也感觉也挺好,无一例外都有付出,都算尽孝了。

三、我自身的故事,我爷爷共有一儿两女三个孩子,我父亲去世以后,爷爷原本跟后找的老伴一起生活,但是前几年老伴身体不好,被人家自己的孩子接走了,我爷爷没人管了,将近九十了,我一看这不行啊,这年纪随时都容易生病,我就给接到我身边照顾了,对此我爱人也非常支持我,因为我爷爷爱吃肉,直到现在我妻子也经常给我爷爷打扫房间和做点好吃的菜。可是我爷爷另外两个女儿,一个条件很好,一个条件一般,不但不管我爷爷,而且从不出钱,前两年都没露过面来看一眼他们的父亲,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这样的小棉袄是塑料的吧?不要也罢!下图是前些天我母亲,我和我爱人给我爷爷过九十大寿的照片。我也有拍成视频发到今日头条。

其实老人不会奢求太多,子女们心里记挂着老人,就足够了,如今社会上压力太大,多少年轻人自己想休息一下都没时间,可能拿出更多时间来陪伴老人,却是力不从心,如果有人能照顾父母,他们出一些钱,也是可以的,子女多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陪伴父母或者孩子,就没时间打拼事业,也确实很难!

还是建议抽时间多看看父母吧,他们需要的,只是基本的生活所需,和极大的心灵慰藉,毕竟曾几何时我们小时候,他们再忙也会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我们身上,他们为我们付出的,是我们穷尽一生之力也无法回报的完的!


一孝倾城


如果是小儿子照顾老人,满足老人的需求,那么不给钱也是可以的,就怕他不照顾老人还要去要父母的钱。

大儿子每年给父母10万却不回家,一是如果他真的很忙,已经忙到不能回家,但是他心里还有着老人,那么他是真孝顺,如果他不忙,他也不愿意回家,那么他是在出于养父母的责任。


木老二三


孝顺不孝顺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不能看守不守在老人身边来衡量,光给钱也没啥用,父母走不动了,饿了,钱能吃吗?有钱有钱照样饿死。光守父母身边有何用,饿了没钱去买饭,病了没钱去治病,不一样还是死,兄弟之间,有钱拿钱,没钱在父母面前尽孝,吃喝拉撒照顾好,兄弟团结一心,父母才能开心,放心,安心,这才叫孝顺。


用户代金花


题主没说明大儿子是不是离家较远工作忙不方便回家,如果是,他这种给钱的方式也算是孝顺的一种,父母钱宽裕了生活上有保障,小儿子在父母身边多陪伴一些父母精神上也有寄托。但大儿子给父母钱却从不回家这点不妥,两个儿子,不管是有钱无心,还是无钱有心,父母年纪大了更需要的是亲情和陪伴,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在‘’让自己后悔。



赖咪宝宝


如果说这个大儿子在外地真的很忙,完全没有时间回家,人家负责给10万块钱每年足够老人过很好的生活了,而小儿子不用出钱只负责照顾老人,那么老人是很幸福的,两个孩子都孝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