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交通事故調解員故事滿滿 柴桑區“全省首個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室”不簡單

九江新聞網訊無論是“老司機”還是新手上路,最擔心的還是發生交通事故,受傷、修車、賠償、理賠等處理起來非常麻煩。為快速化解道路交通事故損害造成的賠償糾紛,2018年7月,柴桑區公安局交管大隊全面整合警力資源,全力構建“大交管”工作格局,不斷深化“職能聯結”“案件聯查”“多警聯勤”“警民聯建”工作機制。交通志願者作為“警民聯建”大交管格局的參與者,積極維護社會穩定、努力化解社會矛盾,做好交通事故的調處工作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柴桑區“全省首個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工作室”(以下簡稱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室)共成功調解163起交通事故,其中死亡交通事故33起,調解成功率100%,協議履行率100%。

1 二線老同志加入志願者 繼續發光發熱

10月21日10時許,潯陽晚報記者來到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室,辦公點在柴桑區交管大隊一樓。一塵不染的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座位牌,兩側牆壁上對稱地懸掛著宣傳牌,上面介紹了工作室的簡介、調節原則、調節範圍、工作流程,向每一個來訪者訴說著調解員的嚴謹、公正。

此時,調處室主任王勇和調解員們正在耐心地調解一起交通事故。他們在認真聽取當事人陳述、分析案情的基礎上,根據交管部門的責任認定,既依據法律規定的賠付標準進行調解,又有理有據講情講義進行勸說,使當事人雙方放棄了爭執,達成了和解。

“謝謝,我很滿意這次的調解結果。”交通事故的雙方當事人都握住王勇的手,連聲說。

王勇是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室主任。他告訴潯陽晚報記者,柴桑區交通志願者協會成立於2016年12月2日,是由本區志願參加交通志願服務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交通志願者自願組成專業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現有會員近100名。時常在人口密集區域廣泛開展“五進”活動,以“五城同創、交警同行”“安全出行、從我做起”“我當一天交警”“文明禮讓斑馬線”等為主題。隨著經驗的日益積累,交通志願者從最早在路上、集市等進行交通安全宣傳勸導逐步轉變為對交通事故矛盾糾紛的調處,由對交通活動的前端管理延伸到末端處理。自2017年11月15日開始試運行參與調處交通事故矛盾糾紛,併成功調處簡易程序交通事故案件20餘起。2017年12月19日,應廣大群眾的要求,柴桑區“全省首個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工作室”應運而生,並遴選品質好、作風硬、業務精、素質高和法律知識豐富的8名志願者作為交通事故調解員。

據瞭解,8名交通事故調解員來自於公安、稅務、政府等部門退二線的老同志,平均年齡56歲,有著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和幾十年工作閱歷。他們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卻還在交通事故調解工作中默默奉獻,發揮著自己的光與熱,化解一起又一起交通事故矛盾,用行動譜寫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們以公正調解贏得群眾信任,以工作成績得到領導肯定。

王勇說:“志願者參加交通事故調解是一項新的工作內容,調解員雖然有調解工作經驗,但是對於交通事故調解還是一個門外漢。為了儘快進入角色,為了做好交通調解工作,調解室組織調解員學習交通法律法規,同時向事故中隊交通民警請教。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調解員們快掌握了調解業務知識,提高交通事故調解能力。”

2 運用法理情,成功調解事故糾紛

今年8月22日17時15分,在柴桑區馬回嶺鎮馬新路三家沈路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李某駕駛小型裝載機與張某駕駛無號牌兩輪摩托車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張某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發生後,張某的家屬多次到交管大隊、鎮政府討要說法,並提出高額賠償費用,但李某認為自己責任不大,導致雙方發生糾紛,雖經鎮政府多次調解,雙方互不讓步,難以達成一致。因此,雙方當事人申請到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室進行調解。

收到調解申請後,一方面,調解員到事故中隊瞭解案件的基本情況,併到事故現場實地查看。另一方面,組織調解員進行研究,依照法律法規開展調解工作。調解員根據各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經分析認為,事故導致死亡原因是本案調解的關鍵所在。因此,調解員再次走訪事故中隊民警,從現場勘察情況認定,雙方沒有發生碰撞,是死者避讓路邊石渣子時倒在正在行駛的車輪下。現場鑑定檢測報告結論也確定雙方沒有發生碰撞。死者方律師也認為調解員說得有理有據,使死者家屬氣氛得到緩和,調解員將雙方家屬分開進行做工作,由於交警部門對事故責任認定清楚,事故賠償責任及賠償金額完全可以基本確定。隨後,組織雙方家屬一起進行調,調解員再次向雙方講解交通法律法規及2019江西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又進行以案說法、以情說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積極引導各方當事人從解決問題出發,使雙方接受了調解員調解建議,最終促使各方達成一致意見,簽定了調解協議。

據王勇介紹,成功化解案件離不開法、理、情的合理運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高達幾十萬元的賠償金額使得本案調處異常困難。加之家屬衝動行事,調解緊急且勢在必行。所以,在調解中尋找和發現“突破口”,因案制宜,轉變調解思路,從情理入手,融情於法,解燃眉之急,然後引導當事人以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定息止紛,才是最正確的調處方式。

这群交通事故调解员故事满满 柴桑区“全省首个志愿者交通事故调处室”不简单

調解現場。

3 志願服務無怨言,調解事故難上難

讓當事人滿意,保社會穩定,這是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室的工作準則。對待當事人都是真心相待,公平公正。不管是節假日還是雙休日,只要接到調解申請,他們都能隨叫隨到,從不推諉。當每起交通事故雙方達成一致,簽定協議時,調解員們便有一種成就感。

2月5日,正值大年初一,在351國道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小型轎車與行人楊某發生碰撞,造成行人楊某當場死亡。事發後,死者親屬情緒激動,要求肇事者雷某進行經濟賠償,如不賠償就要去肇事者家討說法,經交警做工作死者家屬情緒得到控制。第二天上午,柴桑區交警組織雙方進行協商,死者家屬提出賠償數額,肇事者家屬認為賠償額度過高,雙方懸殊太大,調解未果。雙方矛盾較大,如不及時控制和化解矛盾糾紛,將給社會帶來安全隱患。面對雙方的矛盾和複雜的調解狀況,調解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交警、調解員上門溝通。

2月9日上午,雙方到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室申請調解。在第二輪調解中,交警和調解員反覆做工作,死者家屬情緒雖然有所緩和,但堅持提出賠償金沒有絲毫減少,並明確表示,如果達不到提出的賠償金額,不接受調解。第三次調解,雙方也沒有達成協議。2月11日上午,交警、調解員又組織第四輪調解,調解員依據法律規定和賠償標準進行計算,反覆做雙方當事者家屬工作,肇事方家屬也提高賠償額,死者家屬也降低了賠償額,但賠償額度還存在差距,未達成一致。

2月19日上午,交警、調解員組織第五輪調解,調解員從法律、人情、事故處理三方面循序漸進地向雙方分析講解,由於一次又一次的調解,雙方也逐漸趨於理性,經8小時工作,最終雙方達成一致。

簽定協議時,調解員們長長鬆了一口氣。參與調解的交通志願者協會會長吳方銀說:“看到當事人握手言和,雖累但很欣慰。”

4 做好“防火牆”,將糾紛扼殺在事故現場

自志願者交通事故調處室成立以來,調解員們時刻牢記自己職責,無論是到交通事故辦公室申請調解的,還是在路上看到一般交通事故,大家都是認真負責進行調解。

2018年6月12日19時左右,柴桑區二中橋路段發生一起小轎車與電動車碰撞交通事故。現場有許多群眾圍觀,影響交通高峰時車輛通行。吳方銀此時開車路過看到,馬上上前察看,並向雙方當事人出示交通調解員證件。經瞭解,這起事故是電動車不小心碰到小轎車,將小轎車右邊擦到,雖然是小事故,但是雙方當事人互不相讓、爭吵起來,影響了車輛通行。

吳方銀現場觀察,認為這個事故不是太大,現場調解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他對雙方當事人說:“你們都不要激動,小事故,不能阻礙交通,我來幫你們調解一下。”吳方銀首先地聽取了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向圍觀群眾瞭解情況後,根據交通管理法規的有關規定,初步認定了電動車車主有主要責任,吳方銀有據的說服,讓雙方當事人心情也平靜下來。吳方銀根據車輛損失提出了賠償金額,雙方欣然接受。像這樣交通糾紛,調解員都調解不少,雖然是小交通事故,如不及時化解,有可能會引起大的社會治安事件。

交通事故在本質上就帶著缺憾,而調解正是為了彌補這些缺憾。一起事故中不是死就是傷,可能因為矛盾糾紛引發更多的不幸,甚至是悲劇。因此,交通志願者調解員就是維護社會和諧的防火牆和消防員,將這些不幸和悲劇扼殺在搖籃裡。“調解員們站在基層維穩的第一線,調解的是糾紛,傾注的是熱情,收穫的是和諧。我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最終換來了一起起矛盾的化解,一聲聲真摯的感謝,我們很享受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就像曾經在微博上看到的那句,當你在付出時,其實就已經在得到了。每次調解之後,看到當事雙方握手言和時,真的有成就感。”王勇說,目前取得了一點成績與領導以及群眾的支持和關心是分不開的,調解員們不會辜負他們信任,實實在在做好調解工作。

“志願者參與交通事故調解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可以節約很多社會資源,雖然沒有報酬,但我們無怨無悔,能成為一名交通事故調解員,由衷感到自豪。”採訪結束時,調解員們開心地對潯陽晚報記者說。

(劉禮平 潯陽晚報記者 葛先虎 餘超/文 徐田剛/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