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市公司刚获政府1亿纾困资金,三大股东就清仓减持20亿,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寻找遗失的初心


近两年随着很多企业的业务铺开,经营现金流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纾困资金进入到上市公司,帮助上市公司解决经营困难。那么我们看到有的公司在刚刚接收到收困资金之后,大股东就宣布了清仓减持。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企业经营上面来看,纾困资金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的现金流得到缓解,各项经营能够有效进行。避免企业的坏账率增加,导致企业的债务无法兑付。从这个方面来看,对于企业是存在一个积极的效应。

其次,我们从二级市场的股价上来看,由于刚刚接收的纾困资金,大股东就宣布减持,这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的情绪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相对于20亿的清仓减持1亿的纾困资金,显然来说微不足道。那我们就看到个股的股价呈现一个连续跌停的走势。这个就说明主力资金和散户同样的对于减持,持反对态度。

综上所述,我们从二级市场减持的规定来看,只要是限售股解禁的,股东都有权利减持。散户和主力资金对于这样的消息都无可奈何,但是相对于20亿的减持资金,减持股东想减持,但是减持的股价也难以高位减持,这是一个对双方都不利的结果。

遇到这样的问题,投资者是处于一个很被动的一个环境。主要是有了这个清仓减持的消息一出来,很多场外观望的资金就不会进入此标的,那么场内的资金又想往外走。遇到这种情况,散户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快速减仓或者清仓是最明智的选择,往往大股东的消息面都是最早的。所以大股东的减持也说明了大股东不看好上市公司。

第二,我们也要看大股东减持的原因,是否是大股东的其他公司出现资金问题,而选择清仓减持某一只股票能够缓解资金紧张。这样的话说明个股只是较弱,并不是存在一些特别大的问题。

第三,在市场弱势的情况下,个股如果出现这样的消息,就会出现连续跌停的走势。那从走势上我们看到个股如果出现连续跌停之后,会存在一个次高位的横盘状态。这个时候散户就要谨慎加仓。我们看到近两年很多这样的个股会呈现一个连续平台下跌的一个走势。那么看到很多散户在不断的补仓当中满仓套牢。

综合来说:投资者如果持有这样的个股,只能果断的止损。因为相对于20亿的清仓减持的话,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股价短期难以走好,甚至可能严重走坏。其他投资者在以后选择投资公司的话,一定要观察这个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否属于朝阳产业,第二个就是现金流和债务是否属于合理区间,特别是现金流,以免让自己的资金出现大幅回撤。


盘手梁勇


博天环境三大股东清仓减持20亿的行为,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实际是个二百五。

  1. 三大股东选择在企业刚刚获得政府1亿纾困资金这种超级利好时减持,时机选择看似非常精准,减持行为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资本逐利虽然无可厚非,但吃相难看,这种行为实际是在割国家的韭菜,是为不仁。

  2. 当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单靠民营企业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动员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在11月1日在京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国家正在出台系列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而博天刚刚获得的1亿元政府纾困资金,正是国家相关政策关怀落到实地的表现,如此政策利好,广大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营企业正翘首以盼,期待着雨露均沾。而博天环境三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必然会加深民众疑虑和政策风险,让政策制订者不敢救、不愿救、不知如何救,最后干脆不救!这种行为,是置广大民营企业于不利境地,是为不义!联想到博天环境的企业文化,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广大股民感到有一种透心凉般的“精分”的感觉!

  3. 当然,如果深究,三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实际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自救行为,但在一个人人都想自保的经济环境下,信心比黄金还宝贵。三大股东的这种减持行为,在当前这种经济紧缩时期,不仅会对脆弱的股市带来负面的连锁反应,而且会对经济的复苏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市场的流动性加速凝固,形成恶性循环,是为不智!

君子只取吉财。这种不仁、不义、不智的行为,显然非君子所为!



如要了解更多有关创业或企业经营负面的话题,欢迎点击关注或留言探讨!

部落酋长刘飞洲


1亿是上市公司的,套现20亿是自已的,开一辈子厂属于自己的也许都没20亿,也许中途厂就垮了,上市了能减持不减持诚心搞企业不是猪吗?一个企业没上市前几个老板辛辛苦苦一年挣个几个百上干万就算好的了,有些企业倒亏,但一旦上市立马改观,身价陡增几十亿,到期谁不减持转眼间几十亿到手,谁不愿清仓减持?


阳月102


减持猛于虎。都说大小非减持是上市公司吃相难看,但有用吗?人家用股民的钱实现了财务自由,即使十分难看也吃到肚子里了,并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吐出来了。如果制度一时不能约束,为什么不能暂停减持或出台限制减持措施呢(比如每年盈利必须超过上年才能减持多少百分比)?莫非是要等到利益链条中的人都把钱拿到手里了才会出台这样的规定?


渔樵行者g


刚获得政府纾困资金,股东就清仓减持,于公司、于市场、于普通投资者来讲自然都不是什么好事。

先是于公司而言,投资者会因此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异常谨慎,或者就不会去碰这样的股票,公司的质量、信誉度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其次是于市场而言,本身广大投资者对在A股市场投资亏钱了就是怨声载道,如果市场上这种减持成为常态,就更会伤了投资者的心,大家投资A股的意愿度也会大幅下降,不利于其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

另外是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没有持股的自然可以是无所谓,但如果是持有这样个股的投资者,就比较郁闷了,如果市场的氛围是对这种行为比较不认同的情况下,一般消息一出多会打压到股价,从而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当然了,作为一名长期活跃在A股市场的投资者,也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市场中出了减持、或者其他利空消息反而上涨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不过,总体来讲,对于这种大家在道德上难以接纳的行为,投资还需谨慎。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如果自己作为这些公司的股东,投资了多年,终于能够有机会盈利套现了,作为投资有收益,自己又会如何来做?资本市场的残酷往往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笔者认为,修炼自身更为重要,对于一些不利于市场发展的行为,这需要政府层面去进行完善,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抄底狂人松果


从散户的角度看那是相当的无耻。

从大股东的角度看人家又没有违规,所以谴责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种借机减持的股票。

比如2019年上半年的那波大行情,同花顺从40元一路上涨到130元,大股东立马发公告大量减持,可见130元是大股东认可的高估价位。

对于这种大股东大量减持且处于历史高位的股票,我们要躲得远远的,如果这种股票在自选名单里要坚决删除,以防被它的短线波动迷惑冲进去。

如果不删除自选,也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健忘又冲进去了。

也有很多股票一直跌大股东仍然不断减持,这个时候就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不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也要远离。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对于大股东大量减持特别是清仓减持的股票,远离是最好的选择。


黑色老马


资本市场从助力实体企业发展变成了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圈钱的场所,这是悲伤又气愤的事情,因为股市的本质虽然有融资功能,但股市更多也是让投资者投资的,如果股东都是前面获得纾困资金,后面就疯狂减持,那就不是为实体经济“输血”,而是成为了少部分股东圈钱的市场,最终让股市难以健康发展。

大盘已经跌了四年多时间了,这四年时间多少股民的资金被深套,可以说很多人入股市是为了获取财富改善生活,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损失严重改变生活,但是如果大股东没有回馈意识,不顾股价下跌纷纷减持,影响最大的还是股民。

那上市公司股东清仓式减持如何看待?

加快修订证券法

应该加快修订证券法,对股东这种疯狂减持行为进行约束,很多上市公司股东是最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的,当企业发展出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清仓式减持和高质押股票,这无疑就是在收敛股民的财富,应该加强这些人的减持监督。

可以规定让上市公司减持和分红或者业绩挂钩,让减持真正服务到需要的企业中,而不是给部分上市后就马上减持套现,结果股价跌跌不休的公司钻了漏洞,不仅影响股市稳定发展,也影响了股民投资信心。

融资和投资一碗水端平

既然股市可以投资,就要把投资和融资平衡,而不是过度的倾向融资,尤其近几年加快了融资速度,导致股东减持都创了多年新高,反而大盘再度回到了3000点,十年间股市没有多大变化,股票却增加了2000家,投资者投资亏损颇多。

要让股市健康发展,融资不可过快过急,应该跟随市场节奏调节,熊市少发新股,牛市多发新股,股市才能休养生息,投资资金才愿意入市,如果减持的力度越来越多,就难以吸引资金对股市看好,牛市要来临就比较困难。

因此,大股东清仓式减持说明股东完全就是对自家企业不看好,股价不看好,这就容易造成大股东疯狂套现结果股民当了接盘侠,最后损失都是股民,当市场投资被弱化,股市熊长牛短行情就难以改变。

感谢点赞和关注,欢迎评论和转发,每日分享更多观点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这个问题问的确实是比较尖锐,也是股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从目前来看,9月份A股市场的减持比例是近几年最大的,可以说只要股价一反弹,就会面临着和大股东的减持,而个股一旦出现减持的消息,股价立刻就会急转直下,甚至会出现连续性的跌停,让股民们防不胜防。


这个时候又出现这样的消息,有的上市公司资金已经出现了困难,刚刚获得了流动资金,基本面稍微好看一点,马上就宣布了减持计划,让这一点所谓的利好也荡然无存,股民们表示非常的不解,甚至有点儿想骂娘。

如果从规则的角度来讲,股东减持没有任何问题,只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即便是清仓式的坚持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股东也是人,投资上市公司也是为了赚钱,现在获利兑现了结,也属于人之常情。但同时股票市场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A股市场连接着广大的散户股民,而散户股民背后就是一个个家庭,虽然不能够强求所有的股东都抱有情怀,但作为管理层对于减持要有所调整,不能简单的认为解禁就是坚持的唯一障碍,需要综合考量上市公司的各种基本面情况,为坚持抬高门槛,只要把上市公司做好,还有资格谈减持,不能上市公司基本面非常垃圾,而自己却忙着减持,这就有点儿明火执仗的不讲理了。

综上,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没有错,但作为管理层要有所改变,既要着眼于经济效益,更要着眼于社会效益,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体现管理者的智慧。


小散李大鹏


这种事情是屡见不鲜啊,前面得到资金援助,后面就开始拼命减持了,而且清仓式减持说白了就是不打算和该只股票有牵连了,那就可以说是不看好这只股票了。获得政府1亿纾困资金,本身就是来救公司的,结果清仓20亿,这分明就是要逃跑了,性质很恶劣的。

第一,上市公司减持问题

上市公司这种减持问题很严重,今年减持都创了多年新高,说明现在市场一好起来,上市公司股东都开始纷纷减持股份了,这样很不地道,因为股市仅仅是短期的上涨,就疯狂的减持,不仅影响大盘向好,也影响减持股票行情。

尤其在今年,很多股票遭遇减持后就是跌势不止的走势,前面那个金力永磁持续五个跌停板,也是股东准备减持10%以上的股份,这说明现在的股市,大家都对减持很恐慌,都对减持很反感,一旦减持变本加厉,股市要涨难啊。

加上现在新股数量这么多,减持力度会越来越强,这对股民不利,也不利股市上涨,一涨股东都减持,那谁还敢买股票

第二、需要管理股东

如果要给股东减持,个人觉得就必须走出一轮牛市行情,这样投资和融资才能正常,如果都是融资,股市一蹶不振,伤害最大的无疑就是股民了, 谁希望自己入股市投资的资金都给股东,起码要赚点钱才行。

若是股东都把上市当做是减持,当做套现,那股市要健康就很难了,毕竟股东就很容易不务正业,就无心经营公司,对股市影响很大的。

这就需要监管加强股市的监督,加大股东的减持约束,才能让这种清仓式减持的现象减少,股市也不会成为现在这样熊长牛短了。

综上所述:

还是需要好好给这些股东制度约束,要不都想着减持,对股市和对股民都不好,如果大家进入都亏钱,都被融资了,那还有谁愿意投资股市啊。


股海重生2015


一切结局都是天命,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不好不坏的人做不好不坏的事,上市就是为了圈钱的人自然做圈钱的事,从旁人来看,世间有很多事是不应该发生的,但对当事者来说肯定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如果要约束不公,不义,不诚,不信,靠愿望本身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只有针对愿望建立明确的制度,才能在现实中实现愿望中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