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水滸中,武松曾經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李逵下山接老母親上山時,母親被虎所吃,他怒殺四虎,兩大兩小;解珍解寶曾經射死一隻老虎,結果落入毛太公家,還因此起了衝突。除此之外,不少好漢的綽號也與老虎有關,諸如打虎將、跳澗虎、插翅虎、錦毛虎、矮腳虎、花項虎、笑面虎、中箭虎、青眼虎、母大蟲等。

108將之外,綽號與虎相關的還有飛天虎扈成,金眼虎鄧龍、沒毛大蟲牛二。景陽岡上,還有幾位身披虎皮的獵戶,他們顯然也打死過老虎。

只見那兩個大蟲,於黑影裡直立起來。武松定睛看時,卻是兩個人,把虎皮縫做衣裳,緊緊拼在身上。——《水滸傳》

總之,水滸中很多人的綽號與虎有關,也不止一人打死過老虎。對了,書中還幾次提到過“虎皮交椅”。顯然,據書中所言,當時有很多老虎,也有很多人打死過老虎。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新水滸獵戶形象

這就不得不讓人好奇:宋代真的有那麼多老虎嗎?是作者為了小說情節而編造,還是事實如此呢?

先說宋代之前的老虎

應該說,進入文明社會之前,中國就已經出現老虎了。

在陝西藍田公王嶺,考古學家曾發現距今110萬年左右的現代虎種化石。距今2萬多年的周口店山頂洞遺址中,也有很多虎化石,而且數量最多。在河南濮陽,距今約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古墓群中,出土過蚌殼擺塑的龍虎圖;內蒙古陰山岩畫中,也有老虎群。這說明,當時已經出現老虎崇拜等文化。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蚌殼龍虎圖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內蒙古陰山岩畫中的老虎(來源網絡)

進入文明社會之後,關於老虎的記錄就更多了,光是獵虎、打虎的就數不可數。

先秦之前,商紂王能手格猛獸,這些猛獸就包括老虎;周武王酷愛打獵,他曾獵得過不少猛獸,其中就有老虎22只;孔子曾經說過“

苛政猛於虎”,他的弟子中,好勇的子路曾經打過老虎;《屍子》中曾提到過“見虎搏之,見龍射之”;《詩經》中說過,叔于田“袒裼暴虎”;《史記》中記載,卞莊子曾刺死兩隻老虎;城濮之戰中,晉軍曾“蒙馬以虎皮”,擊潰楚軍右師,可見打死老虎之多。

從秦漢到唐朝,關於虎的記錄也不少。

李廣、孫權都曾經射虎;漢元帝曾經設“虎圈”觀虎豹等猛獸相鬥;漢武帝用虎肉乾作為貢品,祭祀祖先;西晉周處曾經上山打白額虎;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記載,虎骨能治病,以至於很多人為了牟利,冒險捕虎;裴旻善射,曾經一日除虎三十一,聽老人所言是彪後,親自去射虎,結果嚇得弓箭墜地,落荒而逃;《二十四孝》中,也有“打虎救母”的故事。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李廣射虎圖(來源網絡)

至於虎牢、虎牙、虎將等與虎相關的文化,那就更多了。這些充分說明。宋代之前,中國大地上不但有老虎,而且相當多。因為老虎多,常傷人吃人,甚至出現了“虎患”。

宋代老虎何其多

在宋代之前,老虎已經很多,常有虎患發生。然而到了宋代,老虎更多,許多地方都出現老虎傷人、吃人的事兒。一些地方,老虎還會闖進城市或者村裡吃人。

饒風鋪驛卒送文書,已逼暮,值虎從傍來,有攫噬意……明日,回至昨虎處,復相遇虎,竟為所食。——《夷堅志》

洪邁在《夷堅志》中,多次記載過老虎吃人的事兒。這一隻老虎,屬於攔路虎,不但不怕人,還攔路吃人,連鋪兵都躲不掉。要知道,鋪兵是當時送文書的人,相當於今天的快遞員,他們是騎馬送信,不是靠兩腳跑路。由此可見老虎之兇猛,無論人還是馬,都沒能躲開。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漢代壁畫中的快遞員“”

北宋末年,李彌遜記載,宣城有兩個樵夫,善於捉虎。兩人總結了一套捕虎的訣竅,大概就是趁老虎精疲力盡的時候,再上前捕殺。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

使其跳梁跑躑,氣索力憊,不能有為也。然後迫之,得勢焉,然後搏之,則無遺虎矣。故予之搏虎二十有餘年,所遇者何啻百虎,而未之失也。——《筠溪集》

您瞧,二十年間,兩人幹掉了一百多隻老虎,且從未失手。這也能從側面證明,當地老虎實在太多了。老家在宣城的梅堯臣也曾經感慨“猛虎畏白日……飢必見人食”。

《宋史》中提到虎患至少十幾起。其中有一起是發生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虎入蕭山縣民趙馴家,害八口”。老虎公然闖入村民家,害死八人,足見當地虎患之嚴重。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央視水滸李逵形象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於登州,都是在山東境內。那麼,宋代山東有老虎嗎?答案是肯定的。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央視水滸武松打虎

公元1088年,宋真宗打算到泰山封禪,為此他先派宦官去探路。宦官回來後就說“泰山素多虎,自興功以來,雖屢見,未嘗傷人”。不過,這可能是宦官為了哄皇帝開心而撒的謊。畢竟真宗要封禪,若是得知當地很多老虎,還傷人,恐怕有礙封禪之舉。但這也能說明,山東是有很多老虎的。

同樣在山東,濟南北部的齊州也有老虎。有位武將曾帶著十幾頭槖駝(音託託,也就是駱駝)運貨,曾於晚上看到老虎。結果駱駝不但不怕,反而一邊鳴叫一邊趕老虎,嚇得老虎“棄三子而走”。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劉繼卣繪《武松打虎圖》

這些足以說明,宋代山東不但有老虎,而且非常多,不然當地人不可能經常看到。

事實上,宋代在建國之初,趙匡胤就下令各地捕虎了。直到一百年後,很多地方依舊是虎多為患,以至於宋神宗不得不下令,讓有虎患的州縣組建捕虎隊,而且凡是抓到老虎的,都有賞錢。

應有虎豹州縣,令轉運使度山林淺深,招置虎匠,仍無得它役。遇有虎豹害人, 即追集捕殺,除官給賞絹外,虎二更支錢五千,豹二千,並以免役剩錢充。——《續資治通鑑長編》

由此,亦可見宋代虎患之多。

宋代以後的虎患

直到元明清時期,分佈在中國各地的老虎依舊有很多。當時,人們還以能打虎為英雄。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雍正行樂圖》中刺虎的雍正帝

清代郎世寧的《雍正行樂圖》中,雍正各種cosplay,或是陶淵明,或是仙人,或是彈琴雅士。這其中,雍正就扮演過“打虎英雄”。圖中,他手持三股叉,面對老虎絲毫不畏懼,反而是老虎畏畏縮縮,眼神中充滿怯懦,縮在山洞中不敢出來。

對此,後人也不忘調侃一句“老虎演的好”,或者“郎世寧畫的好”。

當然,現實中的打虎英雄終究太少,所以老虎傷人吃人的慘案依舊不斷。

以福建地區為例,明清時期,當地共發生180餘次虎患。其損傷程度也相當大,甚至出現虎群“噬人百餘”的情況。其中,南方地區因為山多人多等原因,老虎數量也多。尤其是華南地區,因為老虎太多,與人的衝突太大,所以官府、軍隊和民間都紛紛加入滅虎患的隊伍中,以至於華南虎幾近滅絕。

武松打虎,李逵殺虎,解珍解寶獵虎,宋代真的很多老虎嗎?

《中國虎地理分佈和歷史變遷的人文影響因素研究》

​施耐庵主要生活在元代,本身又是南方人,涉獵很廣,對宋代不會不熟悉。他在水滸中描寫了許多打虎故事,又讓很多人以虎為綽號,算是如實描繪了當時的社會情況。

也正是因為當時虎患多,所以武松、李逵等人打虎會被視為英雄。而王英、雷橫、陳達等人以虎為綽號,則是用來表現他們的本領,或是如虎一般,或是勝於老虎。

曹志紅《中國虎地理分佈和歷史變遷的人文影響因素研究》

尹美霖《宋代動物災害研究》;程民生《宋代老虎的地理分佈》

羅漫《中國古代的鬥虎》《筠溪集》洪邁《夷堅志》

《宋史》《水滸傳》《續資治通鑑長編》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